每到年末,都會考慮暫停腳步,做一些總結和梳理。
畢竟經歷如果不沉澱,就難說經驗,只是過去。
在這個公眾號里,已經發表了 660 多篇原創文章,疊代了很多寫作模式,最後沉澱出現在的模樣。如下圖:
它基本上可以套用到各種結構化寫作上,建議收藏。
接下來,我會用一個案例,來說明自己是如何來組織和完成一篇文章。
即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主旨,要麼是介紹一個工具,要麼是分享一套方法。明確了主題,才能聚焦在主幹道上,否則容易寫偏。
案例的主題是:面對問題,重要的是找到解決方案。
即找到與讀者之間的連接點。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開門見山。這很簡約,但是讀者很容易產生疑惑:這與我有什麼關係?而一旦對方感覺與自己無關,也就難以真正去接受並理解文章的內容。
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三個步驟,來引出主題:
1.勾勒典型場景。用一個大家經常遇到的情景來引入。
2.塑造典型衝突。場景背後會有一個衝突,可能是未達預期,可能是遭受失敗。
3.提出核心疑問。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衝突?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針對上文提到的案例,我找到的 Why 是:
1.勾勒典型場景:朋友被領導批評,自己很傷心,覺得能力不行。
2.塑造典型衝突:這之後,同樣的問題依然存在,領導對他很失望。
3.提出核心疑問:為什麼會遇到這種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即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常用的邏輯有三類:
1.推理法。層層推進,找到問題的根源。
2.歸納法。把一系列答案,歸總於幾個大類,然後分類表述。
3.步驟法。給出具體的操作步驟。
回歸到剛剛的案例:
1.推理法。
為什麼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因為沒有將錯誤變成動作;為什麼不能將錯誤變成動作,因為沒有一套易錯清單。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套易錯清單,下一次做項目時可以對照檢查。
2.歸納法。
易錯清單的格式可以怎麼來設計?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入手:
· 公司內的做法。比如看看部門之前有沒有,隔壁部門有沒有。
· 同行業的做法。比如 A 企業,B 企業,C 企業。
· 跨行業的做法。比如網際網路企業,房地產企業,製造業企業。
3.步驟法。
那具體的清單該怎麼操作呢?
第一步,回顧當時出錯的場景。
第二步,找到差距點。
第三步,分析產生不足的原因/原理。
第四步,尋找對標案例。
第五步,提煉出「行動」「措施」「挑戰」和「應對措施」。
之前分享了一個理論,叫做「黃金圈」。它暗指了一套表達的基本公式:從內向外,先說 Why ,再說 How ,最後說 What 。
黃金圈
結合自己的行文邏輯,我做了一個調整:
1.先說 Why ,即與讀者之間的聯繫。
2.再說 What ,即本文的中心思想。
3.最後說 How ,即如何來解決問題。
於是整體框架便形成。
以上便是一套典型文章的寫作方案,小結一下:
第一步:明確主題(What)
第二步:明確與讀者的聯繫(Why)
第三步:找到關鍵答案(How)。包括推理法、歸納法和步驟法。
第四步:按照 Why-What-How 的邏輯展開。
當然,也有部分朋友會更希望直接就來乾貨,不希望看太多故事(Why)。
所以,我們會在一開頭就放出整體脈絡,即一頁紙的架構圖,包含了所有核心要點。
這樣算是一種折中。
如果你也經常寫邏輯性文章,可以作為參考。
晚安好夢。
- 如何鍛鍊知識遷移能力 -
- 個人能力拚圖 -
- 系統性PPT設計全局思考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