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歲的廖俊淑是江池鎮橫樑村人,2009年廖俊淑的丈夫譚合春在工作中不幸被掉下來的鋼板砸到了頭部,從此生活不能自理。廖俊淑一邊照顧丈夫,一邊撫養兒子和女兒。
在家庭遭遇變故後
廖俊淑沒有拋棄家人,堅持十年如一日
始終不離不棄、無微不至地照顧丈夫
用柔弱的臂膀為整個家撐起了一片藍天
譜寫了一首感人肺腑的愛的讚歌
廖俊淑和丈夫譚合春在一起
2009年的夏天,廖俊淑的丈夫譚合春在務工時頭顱不幸被砸傷,當時被緊急送往醫院,經醫院診斷,譚合春腦部受傷嚴重,恐怕難以恢復到正常。後來傷情迅速惡化,一個星期後,譚合春的飲食起居已完全不能自理。
當時他的大女兒譚靜剛滿19歲,並且患有心血管疾病,身體一直不好,小兒子譚勇才14歲正在讀初中,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之中。
「當時我老公是在做小工,被掉下來的鋼板砸到了頭,右邊頭部被砸凹陷了,當時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18萬元錢。」
廖俊淑說,為了給丈夫治療
當時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
還欠下了10萬元錢的債務
大女兒患有心血管病
經常吃藥,也不能工作
小兒子上學也需要錢
一家人的重擔便落到了廖俊淑一個人的身上
當時醫生表示:譚合春康復的希望非常渺茫。
得知這個消息後,譚合春陷入極度絕望之中。
廖俊淑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一個月前還生龍活虎的人
如今卻要一輩子躺在病床上,誰受得了呢?
廖俊淑十分理解丈夫心中的痛苦,她每天衣不解帶地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耐心地與丈夫談心,她流著淚對丈夫說:「合春,千萬不要放棄,醫生說你的傷是有機會治好的。我們一起努力,好嗎?」妻子的溫情終於化解丈夫心中的鬱結。面對毫無怨、言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妻子,譚合春漸漸恢復了生活的勇氣。
精心照料 丈夫傷情好轉
因為丈夫生活沒法自理,廖俊淑就只能選擇在家悉心照顧,沒法出去工作,丈夫每月吃藥的費用都是幾百元,還經常到處求醫問藥,生活開銷很大,兒子又正是上中學,正是急需用錢的時候。
家裡的經濟狀況十分困難,但是這麼多年,廖俊淑生活再艱難,也沒有想過放棄,她一邊給丈夫治病,一邊抽空找點零散小工,艱難地維持著生活。
廖俊淑每天早上6點起床,洗衣做飯,照顧丈夫,給丈夫穿衣洗漱,喂飯端藥,完成這些就到8點多了,再帶著丈夫一起,出門幹活,她做事的時候,丈夫就在旁邊看著。因為沒有人照顧,廖俊淑不放心丈夫一人在家,所以不管做什麼都把丈夫帶在身邊。
廖俊淑只要有空就會攙扶著丈夫在村裡散步,因為醫生說要經常活動,對身體有好處。每天廖俊淑都親自喂丈夫吃飯,用手機播放新聞節目或音樂豐富丈夫的精神生活,為他擦身、按摩、煲藥、喂藥,每天都是如此。
10年過去了,廖俊淑依然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丈夫。她說:「丈夫身體不好,心情也經常不好,所以必須做得更好,才能使丈夫開心一點,丈夫心情好了,也許身體就會好一點。」有時候鄰居也嘆息廖俊淑的難處,開玩笑說,你每天帶著丈夫就像帶著小孩一樣,不煩不累呀?要麼就放棄吧!
每每聽到這些,廖俊淑總是嚴肅地說,
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就是一條船上的人。
雖然有時候也會很累、會很煩、壓力也大,可是想到丈夫是為了家庭而受傷,身體的痛苦,比自己更難受,應該更努力地照顧好他才是。
經過廖俊淑的精心照料,譚合春的身體恢復的很不錯,雖然不能說話,也沒法工作,但是現在可以稍微的走動了,也可以自己喝水吃飯,還可以和家人用手勢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
「現在他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雖然不能工作和說話,但是經過這麼多年,我們之間已經不需要用語言來交流了,他的一個舉動我就知道他想表達什麼了。」廖俊淑說。
政府關懷 生活日漸變好
在得知廖俊淑家的情況後,2014年村支兩委將他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並為其申請低保,每個月享受510元補貼,同時給她提供了公益性崗位,並為小兒子提供就業機會。加上村裡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廖俊淑便將空閒的房屋出租給遊客,收取租金,一家人的日子便慢慢好了起來。
「現在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啊,在得知我家的情況後,對我家特別的關心,經常到我們家來關心我們,特別是幫我兒子安排了工作,幫了我們家的大忙。」廖俊淑說。
去年底,廖俊淑一家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申請了3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將自家房屋裝修一新,加入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開辦起了農家樂,廖俊淑一家也順利實現脫貧。
現在廖俊淑一家收入增加了,日子也沒有像以前一樣過的緊巴巴的了,丈夫的傷情也得到了好轉,生活也開始變得好起來。
實習記者:李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