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企業搶灘汽車後市場,新模式能否解決行業痛點?

2020-09-02   老車主說車

原標題:網際網路企業搶灘汽車後市場,新模式能否解決行業痛點?

2018年開始,我國汽車產銷量呈現負增長趨勢,且降幅逐年增加。我國汽車市場的需求明顯下降,汽車市場趨於飽和,車市寒冬的到來不言而喻。

但與汽車產銷量趨勢截然不同的是,我國汽車保有量依然在逐年增加,不過增速逐年放緩,但龐大的汽車保有量卻催生了汽車後市場的蓬勃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形成規模,並逐年增加。龐大的汽車保有量為汽車後市場的蓬勃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截止2019年,我國汽車後市場產值已達到萬億元規模,根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7.5%。

與此同時,龐大的保有量和持續增長的態勢,也對原有的以4S體系為代表的傳統汽車養護行業造成衝擊,其零整比高、死庫存、流轉效率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日益暴露。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挺進汽車後市場之後,我們越發可以看到行業內數字化轉型與整合升級的大趨勢。一邊有途虎養車、汽車超人等專業的汽車養護電商平台,另一邊也有像阿里、京東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平台進入汽車後市場。

像阿里巴巴旗下天貓、淘寶、支付寶和高德四家應用,聯合打造了第一屆阿里巴巴汽車消費節,開啟汽車消費「百億補貼」,除了新車促銷外,巨額補貼被用於為線下保養等汽車後市場服務導流。

阿里巴巴的汽車消費節便是一種「線上流量入口+線下場景落地」的營銷方式,成功打響進軍汽車後市場的第一槍。

像京東則推出了「東車惠」APP,它則為汽車經銷商提供了一個車源信息發布的平台,買家可以通過這個平台發布求購信息,讓車源主動找上門,打通車輛批售通道。

關於百度,一直以來我們知道的便是其Apollo計劃,致力於為行業提供智能駕駛技術及解決方案,已與北汽、長安、奇瑞等多家車企達成自動駕駛方面的合作。

事實上,它在今年3月還推出了一款名為「有駕」的APP。「有駕」是一款汽車資訊產品,其中「推薦」部分主要是以相關汽車行業的自媒體文章為主,「車世界」部分則主打汽車短視頻。此外,App還具備車型參數、配置、全景看車以及汽車詢價等功能。

像騰訊則早在2018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發展論壇上,便首次對外發布「智慧4S店」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它還聯合途虎養車,共同發布「2018中國汽車後市場產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將汽車後市場智慧零售向縱深推進。

網際網路巨頭公司的加入,其實是加速了行業的轉型升級。

我們來看,對於維修、汽保、或者汽車科技企業來說,網際網路公司具備布局資源、雄厚的軟體和人工智慧技術儲備。

這之中,更強的軟體能力便創造了遠程替換模塊和提供服務的潛力,比如說電子商務、大數據服務等,這在無形之中也降低了用戶到店接受服務的時間和成本。

在電商行業如此發達的今天,大家其實更適應在網上購買零件或者服務,而這顯然也可以無縫銜接到汽車後市場之中。往常或許我們還需要去汽車城尋找配件,但現在通過網上下單、快速取貨、預約服務等,其實可以更為快速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而對於汽車後市場來說,這些基於軟體的功能和服務,可以促進品牌差異化,快速創造營收、降低成本。

其實,政府也頗為重視汽車後市場行業的發展,於是也推出了一系列舉措來促進發展與監督。比如2018年8月,國務院取消機動車維修經營許可證,不再需要進行維修資質審批,同時產業資本再進入汽車後市場時不需要在各地申請許可證。

同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完善促進消費者體制機制實施方案》中指出,促進消費優化升級要深挖汽車後市場潛力。

2019年1月,《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中指出,消費者今後可以完全自主地選擇維修店,不再受制於經銷商,4S店不能再強制消費者購買原廠配件,車主可以自己購買配件進行更換,且4S店或廠家不能以此為藉口推卸責任。

接下來是2020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促進快遞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中表示,到2025年,快遞業服務製造業範圍持續拓展,深度融合汽車、消費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製造領域,形成覆蓋相關製造業採購、生產、銷售和售後等環節的供應鏈服務能力。

顯然,汽車後市場的消費主體已經不再局限於個人消費者,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個人消費者的要求業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共享出行、新能源車的發展等,後市場服務需求再發生多方面的變化。

一是終端消費者要求供應鏈更為快速高效,比如通過手機APP,再後市場的維保方式、預約方式、到店安排等環節,都能夠快速和高效。而且,在得到快速響應的同時,也要求便利性,比如門到門的服務等。

二是共享出行的存在,需要後市場的物流走向更加集中和高效化。像許多汽車出行企業有大量汽車,而它們和個人消費者的需求還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所需規模大,需要快速維保,車輛的使用率更高,更為追求性價比等等。

三是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不同。新能源汽車的「三電」取代了傳統汽車的「三大件」,電池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模塊化程度,相比傳統汽車也更加的高。

記得以前大家不愛買新能源車,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會修新能源車的太少。這一點也要考慮在內。

顯然,現今傳統後市場供應鏈遇到了挑戰,而網際網路公司的加入,則能充分滿足消費者對於數字化、時效性的要求以及追求性價比的要求。

毫無疑問,隨著車市降溫,汽車新零售的蓬勃發展,接下來的汽車後市場將會進入更加激烈的競爭時代,但無論是傳統汽車後市場堅守陣地,還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步步為營,其實都有助於為消費者提供更標準、更高效以及更便捷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