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G給大眾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快」,而它的新功能也都建立在「快」的基礎之上。
儘管5G時代已近在咫尺,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卻顯得既熟悉又陌生。說起「熟悉」,是因為不管你是否樂意接受,關於的它的資訊早就鋪天蓋地的襲來,讓人無處可逃。談到「陌生」,是由於即便它不停穿梭於人類的世界,我們仍舊無法理解5G到底是什麼,又對普通人的生活有何影響。
筆者與大多數人一樣,對於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總是避之唯恐不及。直到有天貿易戰開打,我從美方一系列的對策中,得出了一個稍顯荒誕卻又符合事實的結論:似乎華為5G才是他們最為核心的打擊對象。
一系列「反常」舉動的背後,也引發了筆者強烈的好奇心——5G網絡到底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在深入學習和思考後,筆者很願意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按照Wiki中給出的解釋,5G的全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G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
拋開這些套話,用簡單的數字來解釋——5G的速度將比現行使用的4G網絡快上100倍,達到10 Gbit/s,甚至遠高於目前的有線網際網路。另外,5G網絡的延遲也更低,當下4G的響應時間在30~70毫秒之間。而理論上,5G可能只需要1毫秒就能給予使用者反饋。
綜上所述,5G給大眾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快」,而它的新功能也都建立在「快」的基礎之上。
2019年6月6日,ID為「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的B站UP主發布了視頻《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實體驗》,在這段高達1441.7萬播放量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5G的平均下載速度約700Mbps,上傳速度保持在80Mbps左右(詳見注釋1),一部上G的高清電影,我們僅需不到15秒的時間就能下完,看網絡視頻時隨意拖動進度條,也不再會有「旋轉的小圈圈」糾纏著螢幕前的觀看者。
寫到這裡,也許你內心毫無波動,甚至還有點想笑。就像我開頭所說,這樣的宣傳實在太多,似乎每個人都將著重點放在了這裡。我們一開始也許會對它表示驚嘆,可隨著所見次數的增多,也便司空見慣了。但5G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2019年6月26日,在世界移動大會的上海展會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設置了互「5G+8K」動體驗區,引發了觀看的人潮。不可否認,4K已經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畫面極致」。筆者實在無法想像8K將會提供何等驚艷的享受,而據專家介紹——這一切在5G技術下,於我們平常生活中,都將不足為奇。
稍微有點感興趣了嗎?誠然,在各大視頻APP中,1080p畫質是大部人的首選,目前我們所力圖普及的4K輸出,其像素數已是前者的4倍,而8K的總像素數將達到驚人的3300萬個,即其又是4K(800萬像素)的4倍,是1080P的16倍數。筆者其實從未奢望能在短期內讓人人都用上8K,不過以目前的展望來看——4K即將隨著5G的到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寫到這裡,是不是依然感覺缺點什麼。沒關係,我們的5G之旅不過剛剛開始。
*注1:目前Mbps與MB/s的換算在8:1,如100Mbps=100/8=12.5MB/s,即100Mbps的速度等於12.5兆每秒的下載速度。
作為一名資深球迷,我總在暢想——能不能有一天「身臨其境」的觀看一場比賽。在目前的直播中,你我都沒能力控制攝像的角度。固定的線程與狹窄的視野均根深蒂固的存在於觀看者的意識之中。無數次,筆者心中總會湧起一個疑問:「這球為什麼不傳給他?」疑問的背後,大機率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大局觀」,但這種缺失並非天生而來,只是現在的技術實在無力讓我們看「全」。
當然,早在多年前,就有國外媒體試圖通過架設多台攝像機,來實現多位置記錄。不過成型的數據量太過龐大,真正落實到媒體上傳與用戶下載時,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的時間,這完全超出了受眾的忍耐度,自然無法應用至百姓的生活中去。
而5G網絡依靠它強大傳輸速度,將為我們提供新的觀看方式。先從簡單來說,在解決數據傳輸的背景下,通過無數攝像設備的幫助,「上帝視角」正式解鎖——我們可以俯視、可以仰視、可以從左、也可以向右。任何刁鑽的角度都將呈現在我們面前,以前那個「人眼隨球走」的世代,將一去不復返。往複雜來說,我們還可以利用VR技術,讓自己置身於球場,甚至以球員的視角感受臨場的搶斷、過人與射門,就像電影《頭號玩家》中那樣,虛擬即現實。
讓5G只停留在綠茵場間,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不妨讓我們「腦洞大開」,暢想下未來。
如果說2G是文本的時代、3G讓圖像崛起、4G使視頻風靡,那5G誰又將獨領風騷呢?我想3D立體技術與智能應用即將爆發。正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樣,我們能夠通過新的科技,讓自己身處一場球賽之中。當然也可以藉助5G的力量,另一切遠在天邊的東西,真的近在眼前,甚至觸手可及。
例如應用於醫學領域。以前我們所想像的遠程醫療與遠程手術將成為現實。在5G之前,醫生們也在不斷嘗試讓醫療活動無距離化,但網絡所能呈現的圖像仍舊以2D為主。試想一個病人的傷口,你只能了解它的表面,卻無法獲悉其深度,溝通與診治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但5G所帶來的3D立體畫面,恢復了自然視覺上的優勢,最大限度提高了醫治的精確性。
另一方面,目前已有機器可以遠程操控代替醫生的雙手,可4G的速度與響應過慢,會讓一切變得笨拙,要知道手術可是無比精細的存在,然而依靠5G的「快」,卻可以讓醫生的操作精準化、細膩化。雖然更為深層次的手術,我們無法斷言是否同樣適用,但大部分普外科的遠程手術,都將得到推廣。
新網絡時代手術示意圖
例如使無人駕駛化為可能。毫不客氣的說,無人駕駛的核心就在於立體地圖的不斷更新。在這張3D地圖之中,將包含周圍車輛的運行與實時道路情況。操控系統也是根據地圖,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代替人類來駕駛。
等待數據化的地圖
大家都知道,實際路況瞬息萬變。若有險情發生,以4G的速度來說,實在有心無力。而5G相比4G近十倍亦或百倍的速度提升與僅1毫秒(也許更低)的響應時間,可以將突發情況瞬間傳遞到雲控制中心,而總伺服器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將處理方法反饋給同一路段的所有車輛。無論是緊急制動亦或是改變路線,都在剎那間完成。由此可見,沒有5G也就沒有真正的無人駕駛,而5G又能讓無人駕駛成為現實。
例如讓萬物聯網。我不太願意套用枯燥的定義,就讓筆者來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人們一般通過開關或是手機來操控家中的電燈,但在5G的時代,因數據傳送的便捷,我們可以讓一個普通的電燈,能夠感知家中的溫度與濕度,讓它自動調整為最適宜的亮度。
別急,還沒結束。我們接著賦予它與周圍設施聯動的能力,不論是窗簾、加濕器亦或者空調都能共享室內的環境數據,讓它們一起努力賦予人類最優質的生活環境。
綜上所述,當你我試圖踏入5G大門時,記得先拿上鑰匙——一台優秀的5G手機。而當我們環顧琳琅滿目的市場後,Vivo最新發布的iQOO Pro 5G(以下簡稱iQOO)手機,或許是消費者的最佳選擇。
首先,現階段隨便提起一部5G設備都要4000+大洋,而iQOO僅需3798元即可入手,絕對是最為親民的價格,它的出現也打破了5G手機定價偏高的局面,能夠讓更多普通人消費的起,一起來感受科技的魅力。
其次,雖然售價便宜,但iQOO的硬體並不縮水。除去搭載高通驍龍855 Plus處理器,4500mAh電池,支持44W Super FlashCharge超快閃充,並全系配備UFS 3.0高速快閃記憶體這些亮眼的配置外,為了能更好的提高5G的信號接受度。Vivo的工程師們將「6天線」與「側邊分布式天線技術」融合,極大的降低了人手對信號的干擾,較同類產品提高了10%~20%的接收率。
最後,便是iQOO Pro 5G手機裝備的黑科技——超導碳纖維液冷散熱。毋庸置疑,5G網絡下,設備的功耗會大幅提升,散熱成為了絕對不能忽視的問題。而超導碳纖維液冷散熱技術,可以利用攜帶的微量液體的多孔散熱器,吸收熱量將它們轉化為氣體,散出機身從而達到降低機身溫度的作用。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CCTV 2《央視財經評論》節目中,也特別講到了iQOO手機的發布,諸多權威媒體也一致認為,iQOO Pro 5G手機將推動國內5G手機的普及。
受制於眼界、知識、思維等方方面面的限制,你我也許永遠無法完整的想像——未來5G將會以何種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它會有多麼的跳脫,多麼的華麗,多麼的出人意料。但至少在不久的將來,我希望通過一部iQOO Pro 5G手機,可以不再為下載視頻和遊戲煩惱,不再為狹窄的球賽視角發愁,不再讓速度限制思維的延展。
也許正如某人所說:「5G不只是快,它更是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