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你後撤一步,他必定前進一步,這才是社會的常態。
上周日看了電影《誤殺》。
平心而論,作品很好,演技全員在線,劇本跌宕起伏。但於觀影途中,最讓我揪心的則是,李維傑的大女兒被同學欺凌的那一刻,惡人的奸笑在熒幕前一遍遍迴蕩。她的境遇總讓我念起家裡年幼的孩子,畢竟為人父母的心情,全世界相通:寧願流血流汗,捨棄所有,也不願他們受到一點傷害。
走出影院,我開始勸慰自己,電影終歸只是電影,現實那是另一回事。然而,稍顯諷刺的是,煩心事很快就不請自來——周一晚上,我看到滿臉抓痕的兒子回到家中,幼兒園裡的「小胖」欺負他了。
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急忙向妻子使了個眼色——等孩子睡了,我要開個「家庭會議」。
妻:你說怎麼辦?
我:還能怎麼辦,打回去呀!你經常看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不也是這麼說的嗎。
她孫女上幼兒園時被一個小男孩欺負,小姑娘被舉起來,然後重重的扔在地上,當時頭就腫了。李玫瑾堅決支持「打回去」,用揪耳朵的辦法,讓那個男孩不敢造次。
妻:打打打,我們小門小戶的,你兒子把人打傷了怎麼辦?
我:你認真聽說我說,兒子還小,破壞力有限,真的扭打在一起,最終的危害也大多可控。但如果我們令他一味退讓,那才是後患無窮。
孩子有世間最純結的善良,也有最可怕的邪惡,他們不懂錯與對,更多遵循原始的「叢林法則」。通俗來說,就是拼發育,誰長的高長得壯,誰就最有優勢。他可以欺凌別人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沒有外力干涉,一般很難停止。你難道要讓兒子一直挨欺負嗎?
妻:。。。。。。
我:知道你覺得我說的有點誇張,不愛聽,那不妨給你講個真實的故事。
那年我15歲,剛上高一,因家族遺傳的關係,頭髮偏紅。班裡的幾個小混混,看我不順眼,一直叫我「雜種」。有心忍讓這份屈辱,以為只要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累了倦了,就不再拿我取樂。
可天不遂人願,半年過去,事情非但沒有好轉,還愈發惡化——慢慢發現,周圍的同學也開始孤立我,我總是一個上學放學,如同空氣一般。在經歷地獄般的365天後,恰逢文理分班,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文科,試圖跟過去告別。
然而,他們仍舊陰魂不散,甚至跑來文科班找我麻煩。有一天,我忍無可忍,當著所有人的面,抄起凳子朝他們沖了過去。其實在那一刻,我已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出乎意料的是,曾經我認為不可戰勝的「敵人」,卻在瞬間落荒而逃,其中那個平日裡「叫的最凶」的混混,跑的最快,途中還十分滑稽的跌了一跤。只留下心跳可能早已突破200的我,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
後來以為他們會報復,結果什麼事都沒發生。
也正是在我反抗之後,才真正獲得了他人的尊重,開始了作為「人」的生活。
妻:你那一年沒去找老師,讓他們幫你嗎?
我:老婆,幸運不屬於所有人。我當時也多次找過班主任,但她並不在意。跟她說多了,她竟然不耐煩的跟我講,可你頭髮就是有點紅呀。
妻:Em......那你爸媽呢?
我:沒用的,我父母都是工人,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管我。那時候,我有心跟他們說,可總是張不開嘴。正因為我經歷過這些事,才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即使現在,你我直接去找幼兒園老師,讓他們看緊打人的「小胖」,但治標不治本,人生旅途總是孤獨的,總要自己去面對一些事情。如果現在我們不告訴他正確的做法,等他長大了再去教育再去彌補,真的很難保證兒子是否會聽的進去。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換個角度來說,現在也是幫助孩子成長的絕佳時機。
妻:行吧,就按你說的做!
我:別,我還沒說完。
妻:還有?
我:恩,除了打回去之外,其他工作我們也要做好。
首先,要增強兒子的體質,以前我們經常帶他出去鍛鍊,想起3歲時,他就能跟著我們一起爬山,反倒是上了幼兒園,我們卻疏忽了對他身體素質的培養,最近稍微走一點路,就一定要抱抱。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不狠下心,好好磨練孩子,假若屆時他真有心「反抗」,我怕也綿軟無力徒勞無功。與此同時,身體強壯了,也能讓那些「壞孩子」有所忌憚,日後免除不必要的麻煩。
要記住:「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
其次,一定要告誡他不能濫用暴力,我們光強調「拳頭」的力量,很容易使他轉向另一個極端,走上「施暴者」的道路,就像是《誤殺》中的「素察」,虐待他人最終身死。絕對不能欺凌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一定要正視的道理。
最後,我們為人父母也必須上心。雖然都是第一次,可也是最關鍵的一次。孩子還小,你我就是他堅實的堡壘。
正如電影里李偉傑說的一樣:「我沒什麼能耐,不能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擋在你們前邊。」
文章已近尾聲,想來會有讀者發問:真的要這麼偏激嗎?
這不是偏激,如果你有此疑慮,不妨回顧下自己的職業生涯,哪一次你的退讓,能換來海闊天空,天下太平。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你後撤一步,他必定前進一步,這才是社會的常態。先賢孔子在距今兩千多年前,便曾鏗鏘有力的說道:「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再次回到校園暴力這個話題。要知道,很多惡性事件的發生,往往就開始於受害人的懦弱,想來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夠及時發現,又或者自己可以奮起反抗,也許這世間,就沒那麼多像《誤殺》這樣的悲劇了吧!
當然,以上言論僅是一家之言,面對同樣的事情,各位家長又會怎麼做呢?歡迎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最後,十分感謝您的閱讀,是Tony老師,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