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追求,是填補靈魂空虛的最好方式

2020-01-21     今夜情感


Seventy-one

作者|今夜

人生的追求,是填補靈魂空虛的最好方式。

雨果曾經說這樣一段話:「哪怕是一個最英勇的人,一旦奪去了他最珍貴的理想,都會落到一個境界裡去,這是生活空虛的結果,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線,失去了路線就只好停止前進了,生活沒有,既然沒有目的,精力也就枯竭了。」

生活,在每一個人面前是平等的,但是不一樣的人對於生活卻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感悟,就是因為某一些人的生命中有理想,去支撐他的生活。

他有一個夢,有一個追求,便填補了靈魂的空虛,否則人生便成了木偶一樣的傀儡。

李琦是小型外貿服裝的銷售,他每天的生活都是起早貪黑的找客戶,發展客戶,晚上的時候也要陪客戶去應酬,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覺得很累,躺在床上什麼也不想干,甚至連泡腳的力氣都沒有。

禮拜天的時候,就會和幾個同事去飯店一起喝酒,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很久,突然有一天,他失去了所有的興趣,內心的一個壓抑的情緒再次加重,讓他覺得特別不舒服,但是他始終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

按理說這樣的生活應該是一種充實,從早忙到晚,但是他的內心卻有一種籠罩著陰霾的壓抑,總是提不起來精神去上班,早上起來想起來要去公司,就有一種反感。

後來有一次,他找一個朋友聊天,就把這一種狀態跟自己的朋友分享了一下,而他朋友的一句話則是一語點醒夢中人,找出了問題的癥結。

因為他的內心,缺乏了一種信仰和追求。

即便他很忙,忙工作,忙客戶,忙應酬等等,但是他的內心是空虛的,因為沒有方向,他所有的工作都是為了身體的軀殼,那一種空虛感不能僅靠那一些工資來補充,而需要信仰。

人生如果是一個沒有追求的舞台,那麼就會變得蒼白而又無力,自己在人生中的這一場表演,不會獲得任何掌聲,而自己也會有一種疲於奔命的感覺。

就好像在生活中,總有人會抱怨生活沒有意義,上班沒有動力,甚至上班的時候就是「上班等下班」的狀態,做事情永遠沒有激情。

有這樣一句話,叫做:30歲就已經死亡,70歲再去埋葬,帶著自己的軀殼,不過是用空虛來度過自己的下半生。

反之,一個有夢想的人無論多麼辛苦,無論走在什麼樣的路上,永遠不會感覺到迷茫與空虛,因為他在不斷追求自我目標的過程中,感受的是一種充實。

人生的過程大於結果,即便有的時候,一個所達到的目的並沒有理想狀態那麼優秀,但是他所經歷的這一個過程,會讓自己真正的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真諦。

陶淵明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忙碌的人並不痛苦,沒有目的的忙碌,完全是為了應付生活的人才是痛苦。

-end-

今夜情感,給自己的靈魂找一個文學的歸宿,用文字與您溫暖相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lMg4G8BjYh_GJGV42u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