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簡單重複的基礎崗位,卻又不得不從基礎做起「,怎麼破?

2019-04-28     為好優姐姐

​一份自己都覺得沒成長、沒前途的工作,是很難得到提升、很難堅持的

那麼,一些基礎崗位的工作,由於簡單重複性的內容多,常常讓人覺得沒成長、沒前途,就堅持不下去、想要離開,是不是也說得過去呢?

比如,我這周輔導的2位同學,就非常想離開正在實習或試用期的崗位:

——女孩A,在一家公司做招聘助理。

每天的工作有三塊:一是給HR經理挑出來的簡歷打電話、約面試,然後製作面試進度表格,發給經理;二是接待面試者,包括讓對方填登記表,引領到面試會議室,通知對方結果;三是HR部門的快遞收發工作。

她說:一個月了,我覺得根本就沒有成長,每天的重複和瑣碎,都讓我懷疑人生了。

——男孩B,是一家國際連鎖商超的管培生。

他被公司安排在一個賣場的生鮮部門,負責庫存管理、進出貨記錄。

他說:說是管培生,但實際上每天卻做這麼基礎的工作,完全感覺不到價值;而且庫存管理很混亂、員工流動也很大,覺得前途很渺茫。

顯然,這兩位同學都不怕苦、不怕累,而且願意努力上進,本身是一個好苗子;但他們的工作狀態並不好,對自己、對公司都是一種浪費。

通過吐槽可以看到,他們對工作的不滿,主要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太基礎了,說白了就是「跑腿、打雜的」,沒有價值感。可是,反過來,對於剛剛步入職場的職場新人來說,又必然從基礎崗位做起,這好像是個死循環,怎麼突圍呢?

第一認識基礎崗位,它幾乎是你必走的路徑。

常常被同學們吐槽的基礎崗位,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每個部門序列下,都有自己的基礎崗位。比如,財務部的出納;行政部的前台接待,以及各個部門的助理或者綜合員,都是典型的基礎崗位。它有兩個判斷標準:標準一是重複性,標準二是支持性。

其實,不必等到入職,當我們看一個崗位的招聘通知的時候,就應該知道它是否基礎性崗位了,比如——

這是一家公司財務出納崗的職責說明:

以上4份職責,核心詞就是日常和記錄,也就是天天重複,而且工作對象是已經發生事情,工作內容可以概括為抄錄。

這是一家公司財務經理崗的職責說明:

以上4份職責中,核心詞是建立,也就是工作對象是系統和制度,工作方式是策劃和推進。雖然有定期的內容,但更多的不是簡單的動作重複。

所以,抱怨自己的工作太多重複、太沒有技術含量的朋友,不妨拿出自己的崗位職責看看,你應聘的就是這樣一個崗位呀!而且,對於絕大部分的、剛畢業的你來說,並沒有更多的選擇:在畢業1-3年內,你會一直做具有重複性和邊緣性的基礎崗位。

第二,「基礎崗位不等於可有可無」,這段必走路徑將助力你未來的職業成長。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詳細的講述了什麼叫分工協作。他說:一位哲學教授和一位挑夫,並不存在巨大的智商和情商差距,僅僅是分工不同讓他們擅長有所不同

不要以為我準備煮雞湯啦,這句話可以從兩個方面給我們啟發:

一是,「分工不同」:那麼,你知道自己的分工是什麼嗎?

在黃有璨的《運營之光》中,講了這麼一個例子:同樣做客服及跟用戶聊天,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做法:

一個做法是把「客服」作為基礎崗,去完成崗位任務,比如:入口放在產品或網站上,然後,有人來找就應一下,按部就班解答一下問題,沒有來找就等著、耗著。

另一個做法是把「客服」作為整個用戶體驗鏈上的一部分,甚至整個營銷的一個組成部分,完成分工任務,比如:藉助客服這裡所得到的用戶反饋去反推你們產品、服務上的一些潛在問題,又或者要挖空心思給用戶製作一些「超出他們預期的體驗」、並想盡辦法促使他們願意幫助你去把更多跟你產品有關的信息分享、傳播出去。

特別提示:所有的基礎崗位,都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一定是這個業務線上最終端的點,也就是接觸到大量的一手信息的點(一手信息當然是非常有價值的)。也就是,雖然不能如同研發和管理崗一樣去設計業務如何存在,但是我們能夠近距離見證公司業務如何存在的啊!

所以,「每個崗位都值得尊重」並不只是一句道德要求,單純從職業的角度看,我們需要理解:這個崗位在分工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到底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要設置它,我們怎樣才能發揮這個崗位最大的功效。

當你理解「它是基礎的崗位,但並不是可有可無的崗位」時,你對這個崗位才算吃透啦。換句話說,你才有資格說自己適合不適合、自己在這個崗位上有發展沒發展;那些乾了兩天,就說「這個崗位沒發展」的人,並不會找到所謂「有發展」的崗位。

二是,「擅長有所不同」:那麼,你知道自己應該擅長什麼嗎?

理解了自己從事崗位的「分工不同」,接下來,就很容易找到自己這個崗位上「應該」擅長什麼了。

比如,我們前邊提到的招聘助理,這個崗位放在招聘的整個鏈條,甚至人力資源的整個鏈條上看,至少需要擅長以下內容:

1.溝通協調能力:保障面試工作的順利開展,並且在安排上讓應聘者感受到良好的企業文化。

2.統計分析能力:提供面試進度以及數據分析,為經理對招聘工作改進提供信息點。

3.一手信息收集能力:匯總簡歷信息、整理經理面試人選以及聯繫、安排面試者、通知入職等各個環節都有大量的信息,並且信息之間是有邏輯關係的。比如——你會看到這家公司最近正在招聘什麼人,招聘到人都是什麼條件,哪個部門招聘的最多或者流動最多,哪些崗位最難招聘到合適的人等等。

這些積累下來的信息,既可以用於為經理的決策提供支持,也可以形成自己職業晉升的基礎。

特別提示:這裡的「應該擅長」指的是:你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而且你的領導、以後換工作時你的面試官都希望你具備的能力。

如果你恰好積累了,就很容易過關升級;如果你在這個崗位上做了N久但沒有具備,也就是並沒有在這個崗位上得到成長,面試被拒、升職無望也是正常的喲。

第三,基礎崗位上,如何實現成長?

讀到這的朋友已經準備摩拳擦掌了吧?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真的實現基礎崗位上的成長呢?我這裡有3個具體的建議:

1、把重複最多的工作,變成你的技能點。

不管是做表、編輯還是打電話,找到你每天重複的工作到底是什麼?然後,將這件事凝結成你的技能點。

或許,這不是你喜歡的事,但這是你已經花時間在做的事。既然時間已經用了,就必須有結果。前面我們分享過:你在這個崗位上,有些技能就是你的主管、你跳槽時的面試官認為「你應該具備的」。

當然啦,這樣做本身就可以提高你的自信和充實感,也能幫助你在瑣碎中有具體的目標和方向,是一件完全不會吃虧的事呀。

2、從你每天必做的基礎工作入手,弄清楚為什麼這樣做。

比如,流程上為什麼要做這個表格,為什麼需要記錄這個信息?管理制度上,為什麼有這個要求,不這樣做會出現什麼後果?自己做這項工作為什麼速度比別人慢,別人有什麼好辦法?等等。

這些思考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崗位在分工中扮演什麼角色、有什麼用,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現在的工作什麼才是重點,幫助你在工作中越來越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

3、一個特別具體的技巧:別讓人感覺到你心浮氣躁的看不起這個崗位。

「沒幹兩天,就說工作沒發展、沒成長」的人,無論是在公司內部還是求職時,都是很讓人討厭的行為。所以,如果你現在還是看不到自己工作到底有什麼價值,可以自己再想想、可以跟朋友聊聊、也可以找為好優姐姐分析分析,但千萬千萬不要在工作場合抱怨,這對你百害而無一利!

最後,對基礎崗位上的朋友說一句:只有在地上留下足跡,才能走到前面去。預祝你的這段路,走出自己的足跡,並幫助你打破天花板,實現成長。

特別聲明: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即刪。

我是為好優姐姐,專注職場領域,努力分享更多職業成長乾貨,關注我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_53LGwBmyVoG_1ZhKD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