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要講方法|給你4個批評方法,這樣批評可能更有效果

2019-08-23     凌凌柒悟空

我同很多父母說過要鼓勵、要表揚,但真正管起孩子來,批評、懲罰似乎更加有效。一到周末,小區里就像一個遊樂場,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孩子在樓下玩,孩子們嬉笑打鬧聲音的不絕於耳,除此之外,還會不時聽到家長的訓斥聲以及孩子的哭聲。孩子靠近人工湖要被訓斥,站在噴泉邊淋水要被訓斥,丟了玩具要被訓斥……總之,只要未按照大人的指導玩耍就要被批評。

對於使用批評教育孩子目前還是各有爭議的,不支持批評做法的人認為批評會傷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叛逆,支持批評做法的則認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其實,批評並不是不能用,只是用的時候要慎重,要講究方式方法。

錯誤的批評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每個人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而出於自我保護,很多被傷害的瞬間或者事件都會被埋藏在潛意識中。當我們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後,某些事件的發生會觸碰到潛意識中潛藏的情緒,這些情緒便通過這些事件再次出現。在我們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情緒被觸發的機會更多,所以可能很多批評不過是你自己情緒的宣洩而已,對孩子的教育起不到什麼作用。下面就是四種常見錯誤的批評方式

1.不分青紅皂白

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幫你的忙,卻因為給你添了麻煩或者可能傷害到自己而被責備。這種批評是因為父母忽略了孩子做事的動機,只看到了結果。這樣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會讓原本一心想要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委屈,長此以往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被打消,對家庭反應冷漠。

2.不分時間、場合

有一句俗語說「當眾教子,背後教妻」,我一直認為新時代背景下,應該很少人會認同這句話,卻沒想到居然還有很多家長認為這句話是對的。尤其是「當眾教子」這句,有些家長仍然認為「當眾教子」會讓孩子深刻記住這個教訓。我甚至曾碰到過一個隨時隨地想批評就批評的母親,即使孩子已經上四年級了,即使周圍圍著一大堆家長、同學,即使是孩子正在吃飯,甚至孩子馬上就要睡覺了,這位母親也絲毫不會考慮這個小男孩的面子問題。這種批評方式自然也是不妥的,如果不分場合地訓斥、指責,只會挫傷他的自尊心,尤其是對於心細、敏感、自尊心強的孩子。

3.翻舊帳

很多媽媽在嘮叨孩子的時候喜歡翻舊帳,擅長從今天的錯誤開始說起,說到之前某一天乾了什麼壞事,直到自己說累了為止。這種批評方式只會將孩子原本還有的內疚心理轉化為與你抗爭的敵意,所以多說無益,只要就事論事即可。

4.情緒宣洩

我們現在生活壓力大,忙碌一天難免會受到上司批評、同事誤解、項目不順利等情況,回到家時就像一個隨時準備爆炸的火藥桶。只要孩子哪裡做得不夠好,情緒很可能就控制不住,全部發泄到孩子身上。建議家長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可以提前跟孩子說,比如「媽媽今天項目上出現了點問題,所以可能情緒不太好。我現在需要冷靜一下,有什麼問題等我冷靜以後再說。」

這樣批評會更好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在教育孩子時,批評比表揚還要高深,因為批評一定要講究方法,這是一門藝術,你用得好它比表揚的效果還有用。」教育孩子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批評這類偏向負面的教育手段就更加需要謹慎。批評過於嚴厲,他不會輕易接受;過於隨意,他又不會在意。如何做到張弛有度地批評,讓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建議?這裡給大家幾個招數。

1.一針見血

批評的目的是阻止孩子不良行為的發生,所以在批評的時候只需要直接點明孩子錯在哪裡,然後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就足夠了。比如,孩子在牆上畫畫,你可以告訴孩子牆不是用來畫畫的,然後給他紙,告訴他紙是用來畫畫的。

2.利用其他人進行警示

為了防止不良行為的發生,家長可以在不良行為發生之前就給孩子一些警示。比如在外逛街時,遇到孩子撒潑打滾時,可以跟孩子說「你看,那個哥哥因為想要跟媽媽要玩具所以在哭鬧呢,這樣做是不對的。咱們寶寶不要這樣,遇到想要的東西要跟媽媽說,這樣哭鬧媽媽是不會同意的。」當然,這樣說了孩子可能還是不一定會按照我們的要求做,如果出現了哭鬧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堅持自己制定的規則。

3.家庭內部標準一致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在不同的人面前會有不同的表現,在爸爸媽媽面前什麼都能自理,在爺爺奶奶面前就什麼都不能自己做。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家庭內部直接與孩子接觸的家長在教育觀念上不一致,在家規執行的要求上也不一致。在批評時也要禁忌家庭內部不一致,切不可一個批評,另外一個袒護,這樣會造成孩子搞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的,找不到是非界限。

4.因人而異

就像表揚一樣,不同年齡對批評方式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2歲以下的孩子正處於學習的階段,說話要學、穿衣服要學、洗臉刷牙要學、走路吃飯要學,這年齡段的孩子處於萬事都要學習、嘗試的階段,這個時候難免會出現錯誤,但這種錯誤儘量不要批評,而是應該給自己做具體的示範、指導,幫助孩子豐富生活經驗。2歲以上的孩子開始出現自我需求,所以可能會出現為滿足自己需求做出不良行為,這個時候就需要進行批評教育了。恰當的批評方式依然是以直接指出錯誤以及提供改進方法,不可出現貼標籤、絮絮叨叨無主題的情況。

批評孩子需要講究技巧,錯誤的批評方式可能會讓不良行為暫時停止,但從長遠的角度來講對孩子的教育意義並不大。為了保證批評起到應有的作用,建議大家批評的時候儘量做到簡單明了、不翻舊帳,分場合、分時間、分年齡,不要將自己的情緒摻雜在教育行為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N1F02wBJleJMoPM1J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