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誠版《誤殺》與印度版《誤殺》差別在哪?細思極恐,理智食用

2019-12-13     電影票友

這次陳思成很聰明,老老實實買版權,將改編的魔爪從香港伸到印度,一曲《誤殺》瞞天記送給大家。



「誤 殺 瞞 天 記」,這是印度版本的中文譯名,從名字當中也能窺知一二。

一,殺是真,但是誤殺。

二,殺是真,但瞞住了。

《誤殺》瞞天記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威脅,反抗時失手打死了高管之子,父親為了保護妻女設置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據,扛住了督察一系列拷問。



在印度與中國兩個版本里,主故事線都是一致的,但在立意上,兩個版本卻完全不一樣。

印度版本,強調正義的純粹性與正當性。

馬雅科夫斯基說過一句話,「當殘暴的統治者把你逼到走投無路時,不要忘記你身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反抗,記住這並不可恥。」

所以當督察向人民受保護費,當督察長之子侵犯了自己的女兒時,作為父親的維傑沒有一絲猶豫的便做出了「瞞天」的選擇,這對於他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正是印度版本的中心思想,正義由法律體現,但法律只是正義的載體之一。

當人民的保護者變成人民的侵略者,個體有權利凌駕於「法律」之上伸張自己的正義,在這一點上,印度版本做到了始終如一。


而中國版本,想要暗示的道理卻變得複雜並且難以捉摸。

他加入了某種宗教思想,將正義與邪惡,正派與反派的邊界模糊,把「罪」這件事單拎出來,強調罪惡的輪迴。

在這一點上,中國版本的《誤殺》便愈發細思極恐了。

首先中國版本把兩組對立人物的人設極端化。



受害者:中產階級美滿家庭中版的小康家庭。

印版的父親維傑欸,位能當眾和不良警察爭執,替人出頭的,但到了中版,維傑變成了小心度日的維諾形象。

加害者:督察長夫妻市長競選人夫妻。

反派身份的升級,更將這種階級之間的對立衝突更明顯的彰顯出來,由此,後面維傑引起來的大眾反抗變成了一場庶民的勝利。

加害方式:性騷擾強暴。

印版中高官子弟偷拍了維傑女兒洗澡的視頻,但在中國版本中改編成了高官子弟對維傑女兒下藥迷奸。這個部分沒什麼好說的,加害程度的加深能挑起人們對於反派的厭惡之感。


而接下來,中國版本開始放出自己的大招,將「罪惡」代言人的標準與邊界模糊,使之變成一種傳染式的輪迴。

影片之中除了人反覆出現以外,羊這隻動物作為重要意象反覆出現在敘事的關鍵環節。



1/ 維傑犯罪銷贓時。

當維傑將車開入湖中等待車沉入湖底時,有位牧羊人趕著羊經過,兩個版本一樣的時,都有人差點看到,但中版不一樣的是,人確實沒看到,但給了一隻羊面部特寫的主觀鏡頭。

2/替維傑中槍的羊。

為何維傑這位受害者也有了「替罪羊」?


3/維傑第三次去寺廟時出現。

影片中,維傑去了寺廟3次,第一次是犯罪前,維傑去寺廟布施收到了僧人的祝福;第二次去,僧人拒絕了維傑的布施,暗示了維傑的罪;第三次,維傑在寺廟懺悔時,一隻虛化的羊出現。



明面上,各方人類做的事代表了俗世中人的選擇,維傑代表的「正義方」,督察代表的「非正義方」,但站在替罪「羊」的角度來看,他們卻都是加害方。

督察們來到維傑家開棺驗屍時,在人們都注意挖出來的屍體是什麼時,鏡頭突兀的給了棺材板背面的特寫,上面有著很明顯的人為刮痕。


督察之子被放進棺材時,還沒死,所以才有棺材板上的刮痕,若「誤殺」算是一種正當防衛不可預測的悲慘結果,那這一細節直接推翻了維傑行為的立意。

是「誤殺」,還是「殺」。


身懷利器,殺心自啟。

在影片開頭,維傑答應小女兒好好學習就給她買口琴,而在影片結尾,妻子遞上了小女兒100分的試卷,維傑笑了笑,說去買口琴,可隨後下一段落就轉到了去寺廟懺悔是為何?

因為試卷上的100分時裝飾後的,擦掉一,加上0,當70變成100被拿去邀賞時,維傑一家的「瞞天記」在小女兒這裡得到了「傳承」,是否任何事都可瞞天過海?



ps.

最後說說我不喜歡的地方吧。

首先是影片開頭20分鐘左右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分鏡頭跳軸錯誤,壞警察和魏傑第一次在飯館裡的眼神對峙,視線都是同一方向,看的我一臉懵逼還以為倆人都在看誰。

其次,結尾我非常不喜歡(個人偏見)。

印版討論何為正義。執法者腐敗,求助無門,你欺負了我,我靠自己還擊回去並保護了家人,我是正義的,我仍活在光明之下。

我還是那個我,我沒有變。



中版討論何為救贖。你欺負了我,執法者腐敗,求助無門,我還擊了回去就變成了跟你一樣的人,我陷入黑暗中並永劫不復,只因我已被玷污。

我要時常懺悔,才能變成原來的我。



好嘛,繞了一大圈他告訴你是他庸人自擾,自以為保護了家人,然後把一家子都送進了監獄......


結尾一張沉默又直視鏡頭的大特寫,隔著螢幕問觀眾:你覺得呢?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IcbAm8BMH2_cNUg91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