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平時感冒時,為了能快點好,就加大劑量或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這種做法是否會影響身體健康?
專家認為,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感冒時喜歡同時服用兩種甚至更多的感冒藥或抗生素,以為這樣更有利於治療。其實,這樣服用感冒藥可能對病人的肝臟造成嚴重損害。且這樣用藥藥是含有相同藥物成分的,如果將它們混合服用,其中相同的藥物成分就會超量,對身體造成傷害。
有關專家介紹,病毒性感冒也就是我們通常所稱的流感,這類感冒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只要適當服用一定的抗病毒藥就可以了,同時服用多種過量的感冒藥不僅不會促進病情好轉,反而會產生不利於身體健康的一些副作用,比如造成肝功能損害。
目前我國因不當用藥造成的肝損害已占據所有藥品不良反應的近10%,嚴重的還引起了急性肝壞死、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撲熱息痛是常見的感冒藥成分,因過量使用造成的急性肝衰竭病例比較常見。抗過敏類包括馬來酸氨苯那敏(即撲爾敏)、苯拉海明等成分,主要用來緩解流鼻涕、流眼淚、打噴嚏等症狀。這類藥物可引起嗜睡、疲乏等,從事車船駕駛、登高作業或操作精密儀器等工作者慎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很多人認為中藥性情溫和,與毒性無關,但如果脫離了中醫辨證論治,中藥的配伍減毒,也會引起毒副作用。超劑量、多種同類藥物同時服用或長期服用同一種藥積累一定量時,或者本身就有肝臟疾病而又不當服藥,都會造成嚴重肝損害。
秋冬季節患感冒如何正確用藥
秋冬交替,又進入感冒高發季節。感冒了,鼻塞、流涕、咽痛、頭痛、咳嗽嚴重困擾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為迅速恢復健康,面對藥店裡幾十種感冒藥,應如何選擇與服用呢?首先,感冒初始時,患者會出現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發冷等症狀,這時應注意保暖,避免過勞,多喝水、多休息;在感冒流行期間,儘量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經常洗手。當身體稍感不適,輕度口乾,鼻塞時就立即吃藥,多喝水,注意保暖和休息,使病情及時好轉。
「鼻塞症狀明顯的患者還可服用含偽麻黃鹼或苯丙醇胺藥物,發熱、身上酸痛症狀明顯的患者可服用含對乙醯氨基酚或雙氯芬酸藥物,呼吸道症狀明顯的患者可服用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胺藥物。」 專家認為,長期堅持用冷水洗臉有預防感冒的作用,而用熱水洗臉卻沒有這種效果。具體做法是,每天早上起床後,先打上一盆冷水,吸足一口氣,然後將整個臉部浸泡水中,能堅持多久就多久,可以反覆幾次;再將雙手在水中浸泡幾分鐘; 最後再清洗臉部。溫馨提醒,如果出現咳嗽、咯黃痰、全身肌肉骨骼酸痛、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症狀,那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加重或流行性感冒甚至是肺炎,這時患者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以上僅供參考。具體請諮詢相關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