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私房錢:皇帝為何要有私房錢,這些私房錢又從何而來?

2019-09-01     關河南望

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在中國古代,皇帝是一國之主,國家的土地財產都是皇家的,那為什麼皇帝還會有私房錢呢?其實對於皇帝有私房錢這件事,幾乎歷朝歷代都是有的,最早可追溯到秦朝。之後各朝代皇帝的財產和國家財產一直都是分開的。

就拿乾隆來說,都知道乾隆皇帝出手闊出,花錢如流水,又好面子,自稱「十全老人」。那花的這麼多錢肯定不會全是國庫的錢,許多都是花的自己私房錢,那乾隆的私房錢是怎麼來的呢?

內務府替皇帝賺錢

我們經常在清宮劇里看到內務府這個名字,這是一個專門為皇室服務的機構,負責皇家的日常起居。內務府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幫皇帝掙錢,皇帝的收入支出都是通過內務府。掙錢的渠道有兩個,第一是收地租,第二是當鋪商業收入。首先地租,皇帝肯定是國家最大的地主,清朝皇室的土地多來自早期入關之後的的圈地,還有抄一些犯人的家,也是後來增加土地的重要來源,甚至有的抄家就幾乎等於明搶。

乾隆年間有個大臣叫承安,乾隆以承安嗜酒成性,玩忽職守就把他定罪然後抄家了。只因為喝酒喝太多就被抄家,這個罪定的確實有點莫名其妙,就算有罪這也不至於抄家啊。其實據傳是乾隆眼紅承安的財產,才把他家給抄了。承安有多少財產呢,光土地就有四十多萬畝,乾隆把承安土地收歸己有後,自己的私有土地一共一百多萬畝,其中來自承安的土地就占了三成多。

除了土地收租,內務府還開設了很多當鋪,靠做生意替皇帝賺錢。這些當鋪有皇帝自己出錢,也有抄家抄來的。按說當鋪這個行當應該是暴利行業,挺賺錢的,但當時由內務府官員管理,由於常年經營不善,這些當鋪其實並沒有為乾隆皇帝帶來多少收入,真正能盈利的當鋪並不多,有的甚至還賠錢。

國家稅收

稅收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這些收入都是要上繳國庫的,這是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的錢,而且皇帝的私人財產是和國家財產是分開的,為什麼國庫的錢還會落到皇帝私人口袋呢?其實皇帝如果想要錢,那方法多了去了。

清朝宮裡有個職位叫包衣,就是皇家奴才的意思。皇帝為了斂財經常把自己信得過的包衣奴才派去做官。像關稅和鹽政這兩項國家財政重要的收入項目,就經常由內務府的包衣所掌管。他們會把稅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上繳國庫,另外一部分是為了討好皇帝,直接上繳給內務府,這就成了皇帝私有財產了。有時候上繳給內務府的稅收甚至比上繳國庫的錢還要多。

商人進貢

乾隆不僅在國家財政上想辦法撈錢,還從許多商人身上也賺了不少錢。清朝很多有錢的大商人都是鹽商,因為鹽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而且販鹽利潤相當暴利。清政府並沒有完全禁止商人對鹽的運輸和販賣,但販鹽必須經過朝廷許可,所以這個是依附國家政策才出現的行業。他們對朝廷的各種要求也是畢恭畢敬,有求必應,生怕得罪了皇帝,生意就做不成了。乾隆二十二年,光鹽商進貢內務府的錢就達上百萬兩白銀。

乾隆六次下江南,所需的大部分費用也是由當時的鹽商們出的錢。乾隆還利用自己開設的當鋪對鹽商強行放貸,即使鹽商自己並不缺錢,他們也會接受皇帝對自己放貸的要求。這些貸款所收的利息也都歸皇帝私人所有。

皇帝的財產為什麼要跟國庫的分開呢?首先是為了防止皇帝肆意揮霍國家財產。皇帝用自己的錢不用跟別人商量,但如果用國庫的錢,就要跟掌管國庫大臣開會商量。在萬曆年間,有一次萬曆皇帝私房錢花完了,想從國庫拿出二十萬兩白銀來用,國庫大臣就堅決不同意,後來商量後才說只能給十萬兩,但在萬曆皇帝好說歹說的情況下,最終加到了十五萬兩。

皇帝室不能隨意揮霍國家財產的,萬一遇上戰爭或災荒,國庫沒錢,國家無法支出這些費用那就麻煩了。所以皇帝自己的錢和國家分開倒也省去好多麻煩,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過清朝皇帝的私人金庫大多跟腐敗和官場利益有關,這些錢很多都是官員搜刮老百姓得來的,然後進貢給皇帝,供皇帝使用,這種現象確實給當時民間百姓造成很大的負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zA58WwBJleJMoPMt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