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內容體驗升級,奈飛、愛奇藝示範流媒體二次增長如何破題

2020-08-29   新文化商業

原標題:瞄準內容體驗升級,奈飛、愛奇藝示範流媒體二次增長如何破題

作者 | Amy Wang

衝過浪的人都知道,一道大浪只有一人可駕,這個人一般是踩點最准,起身最快的。當他佇立浪頭,其他人只能等下一道浪。全球流媒體經歷過網際網路崛起和內容競賽的幾波大浪,來到今日局面。新一波5G巨浪正在湧來,各位選手早已蓄勢待發。

據最新消息,蘋果計劃為流媒體服務Apple TV+增加AR內容,旨在吸引和留住訂閱客戶,以及推廣蘋果的AR技術;

Netflix宣布將上線倍速播放功能,允許用戶使用0.5和0.75兩個倍率來慢放視頻,以及1.25和1.5倍的速度快放視頻,目的是滿足對播放節奏有著差異偏好的用戶需求;

9月4日即將以PVOD模式發行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除支持Disney+之外,還支持用戶在蘋果 、谷歌、Roku等應用商店直接購買,據國外分析師指出,與第三方應用達成授權合作,迪士尼至少要讓出收入的20%-30%,但卻能換取線上電影發行的更優用戶體驗;

在中國,以愛騰優三家為代表的長視頻平台亦是如此。比如,愛奇藝自製綜藝《中國新說唱2020》推出「蹦迪模式」,開啟視、聽、體感多重感官沉浸式綜藝體驗,其支持即時識別和搜索視頻內信息的原創功能「奇觀」,累計使用量已超20億次。

由此可見,視頻流媒體正在將提升用戶體驗作為長期發展的重要競爭項目

不論是Netflix、Disney+、Apple TV+等國際流媒體,還是中國的愛優騰,他們已顯示出從內容版權競爭泥潭裡抽身跡象,形成差異化內容風格,特別是在短視頻搶占大量用戶時間,成為很多仰仗用戶時長網際網路玩家「公敵」後,靠技術彎道超車演變成一場激烈暗戰。

長視頻競爭賽道不止於內容

技術邏輯複雜,但驅動技術創新的邏輯簡單,即滿足用戶內容基本觀看需求之後,靠技術帶來更多新體驗。

Netflix的訂閱會員規模即將突破2億,愛奇藝的付費會員規模也早已破億,在這種數字體量背後,是增量到增量與存量並重的競爭升維,同時短視頻在2017年以後的迅速崛起也威脅著以專業內容生產為根基的長視頻的地位,這都指向一個結果,就是長視頻競爭賽道里不能僅僅只有「內容」一項,必須在鞏固內容優勢上增強差異化競爭優勢。這也是為什麼全球流媒體不約而同加速技術比拼的原因。

根據Turner Levison 推文顯示,Netflix 近日開始測試新的「隨機播放」 功能,目的是解決平台推薦內容不被用戶喜歡或是用戶有著嘗試新類型的潛在需求,「隨機播放」能幫助用戶開發出新的觀賞興趣。這個功能看似很小,但已經在Google Play和APP store等軟體應用市場評論區收到了很多用戶好評。

隨機播放意在彌補機器推薦帶來的單一化和疲勞問題,幫助用戶利用「偶然性」開發更豐富的觀看偏好,畢竟大多數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視頻流媒體在推薦算法上晚於Netflix,但投入決心一點不弱。今年5月,騰訊發布內部郵件宣布騰訊視頻進行大規模組織調整,目的是為進一步發展全品類視頻內容運營和算法技術。

B站通過AI技術自動識別視頻中出現的節奏點,在蘋果手機推出「震動視頻」的技術體驗。

在終端觀看上,1080P藍光、HDR、杜比音效等成為VIP的標配權益,VR內容的硬體與軟體多次交合,2019年愛奇藝上線首部互動劇《他的微笑》,並推出互動劇製作行業標準,搶占互動視頻賽道。

在S級項目里的功能探索也越來越可見。去年愛奇藝自製網綜《樂隊的夏天》推出,「畫面信息探索」等互動技術的實現曾將大眾娛樂與用戶選擇的行業命題擺上熱議;今年《中國新說唱2020》上線,推出「蹦迪模式」。此外,還有支持即時識別和搜索視頻內信息的原創功能「奇觀」,被應用到《河神2》《鬢邊不是海棠紅》《青春有你2》等多個項目的識別、互動與搜索中。

內容早已不是競賽項目的唯一,被技術武裝的內容體驗的重要性愈加明顯。

技術對內容的解構正在深入

技術對內容的解構體現在生產、分發、終端用戶體驗等各個環節,且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不斷加速拓展著解構的深度和廣度。

「電影依靠媒介才能把內心世界傳達給觀眾。」這是近日李安導演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課上對技術與創作關係的總結。他此前接連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雙子殺手》三部技術流電影拓展了電影行業對「數位技術」的認知上限。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李安可以利用最新技術實現自己對電影內容想像的構造,這是技術重新解構內容生產的典型案例。

李安每部技術電影都有著最頂尖的技術和資本支撐,而對於上游大部分創作者而言,技術的解構能力更多體現在工具上的應用,比如大數據的解析,幫助他們更精準的找到擅長類型和用戶群等。

在數字內容領域,技術對內容的分發賦能和終端體驗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2018年底Netflix推出首部非兒童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總共有近五個小時的鏡頭,是普通「黑鏡」劇集長度的四倍,五個主要結局,每個結尾有多個變體,最終超過一萬億個排列,以及28種語言的字幕,10個配音,全部同時發布,讓全球用戶體驗了一把「自製劇情」。

在愛奇藝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中,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提到《愛情公寓5》的互動技術時說:該劇推出了帶有16個支分支劇情的互動劇,超過2800萬觀眾觀看了互動內容,總產生了1.4億多次互動。「互動視頻技術革新了用戶與內容的關係,賦予了觀眾『選擇權』。」龔宇指出。

Netflix在很早就開始建立數據技術能力,放話稱這種能力將幫助它實現「解構好萊塢」的野心。事實上,對於奈飛、愛奇藝們而言,聚焦終端體驗的技術創新,帶來的最終結果是全球用戶接受內容方式的轉變。

但並不是每次技術的都帶來徹底的解構,流媒體在技術領域的探索不僅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還需要承擔可能的試錯成本。

Apple推出Apple TV +之前就有傳言稱,Apple多年來一直在嘗試創建一項服務,計劃將所有打散的電視節目都放在一個APP上,形成一種革新的用戶體驗,但這種整合在技術手段上可以實現,但在與其他巨頭談判上沒有獲得成功,Apple TV+在推出時也因用戶體驗不好而受到巨大挫折。同樣,Netflix在推出《黑鏡》的互動版之前,外界幾乎沒有人看好這種嘗試。

正因為技術創新從來都不是一馬平川,與內容的化學反應也剛剛顯現出冰山一角。技術與內容在未來的結合到底將帶來多少新排序,正是視頻流媒體們最大的想像力所在。

長視頻技術與商業化的連接線將越來越清晰

「非常高比例的會員已經產生了對技術的強依賴特徵。」 愛奇藝CTO兼基礎架構和智能內容分發事業群總裁劉文峰曾告訴新文化商業(Ent-Biz)。他說的這種技術依賴是指會員專享的杜比音效、1080P等最早期的會員技術特權。

「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我們看到,在有持續不斷的高質量內容供給前提下,用戶會去尋求更好的體驗,一旦依賴就很難回去。技術這部分體驗達到最極致的水平,5G之後,可能4K,8K會更主流,到時候用戶對於技術的依賴會更強。」劉文峰表示。

以往技術往往躲在背後,是基建性質的存在,當技術的感知度越來越強,它也就變成了內容和公司血液的一部分。於用戶而言,他可能說不出來技術給他帶來的體驗具體是什麼,但是當帶領他重溫5年輕的網際網路觀影體驗,他會顯得不自在甚至難受,這就是技術依賴。

簡單來說,長視頻流媒體的這十多年發展,讓用戶經歷了從能看到好看,再到好看又好玩的過程。

在5g等技術的躍升背後,變的是市場、是商業模式,但不變的是技術進步給用戶帶來的價值。不僅是愛奇藝奈飛,各家都陸續瞄準用戶體驗提升,以及新技術體驗背後的商業可能。

Questmobile的調研顯示,泛娛樂用戶復購平台會員的主要因素中,體驗感知占到41%排第二位。 說明用戶是否會持續在某家視頻平台上觀看內容和消費,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平台的體驗好壞。

加速內容與用戶體驗的雙雙升級,留住用戶的同時,讓他們與品牌之間產生更強的情感關聯和付費慾望。

實際上,我們一直頗為了解的是在Netflix通過人工打標籤方式對內容的精確分發。Netflix通過僱傭並培訓工作人員,由他們對內容類型、劇情敘事、角色道德水準等內容屬性進行精準的分類和評級,同時在機器算法的幫助下,共識別出超76897種「微標籤」,從而實現訂閱用戶的深度綁定和差異化品牌優勢。

國際流媒體除了Netflix、Apple TV+、迪士尼+外,還有亞馬遜的Prime Video、谷歌的Youtube TV、蘋果的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AT&T旗下的HBO Max、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運營商Comcast旗下的Peacock等都開始了差異化用戶體驗的打造,搶占更具價值的付費用戶。

愛奇藝奇觀功能則演示了另外一種可能,即用戶的觀看需求是可以進階的。這個功能推廣後,用戶不僅能通過奇觀快速獲取視頻背後的信息,還能直接參與到探索信息的過程中,進而了解到自己真正想要獲取的信息。以識別人物為例,用戶在點擊奇觀後可即刻獲得藝人或演員資料、過往作品等,也可以立即加入圈層進行交流。一站式的內容、搜索、社交體驗是大眾娛樂與粉絲經濟、知識付費、電商等其他領域的交合嘗試。

在中國,愛奇藝們加碼技術的策略用一句話概括是:用訂閱制和技術驅動應對未來變局。

5G時代可以相信的是,在任何、更多場景下能夠拓展對內容的深度消費。國際與國內流媒體在AI、VR、AR、聲音、視頻、HDR等這些上面的投入,都是為了5G時代到來之後去做拓展更多的娛樂場景和商業變現來做的努力。

技術依賴的不可逆性也決定了其在吸引用戶持續付費的作用中將越來越突出,與商業化之間的連結線也由暗變明。亞馬遜曾依靠巨資投資的雲計算業務實現了二次增長,市值直逼2萬億,我們有理由相信,長視頻的技術變革也將是二次增長驅動的重要引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