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不懂會計,就無法經營企業



01

為什麼管理會計要成為企業經營的中樞

如何用數字經營好企業,這是每一個經營者都會遇到的問題,也是讓部分經營者頭疼的問題。

有的人一看數據腦袋就大,不會看,也看不下去,如果是這樣你的企業即使辦成功了,也不能代表你就是一個合格的經營者。

稻盛和夫先生一再告誡我們:不懂會計,就無法經營企業。企業的經營哲學貫徹得如何,最終是要以數字來呈現的。

在企業中,財務的數字是最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也是最能體現公司的整體經營狀況的,其它數字都無法替代。

大家知道企業的人、財、物流最終都要轉化為以統一的貨幣為計量標準的資金流,這是其它統計工具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比如說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數量、品種、質量,作為單一的計量數據,這些都是可以的,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匯總起來。

只有財務數據可以將產品產值、產品的質量成本、存貨的價值匯總起來。

所以稻盛先生對財務數字非常重視,將它稱之為「企業經營的中樞」。

很多經營者都說,我很重視財務,我的愛人或者我的親戚都是財務的負責人。

大家想一想,實際上他們的主要職責是看攤守錢,注重資金的安全,並不是如稻盛先生所說的注重財務數據。很多經營者對財務數據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夠的。

稻盛先生說:我不是財務專家,但作為經營者在日常的經營中,我意識到會計的重要性,在不斷學習的同時,結合實踐去思考,會計應該怎樣做才對。我用我自己的方式確立了具體的原理、原則。



02

用數字經營企業要明白會計的本質

我們在日常或重大的經營決策中,如何利用好會計數字進行正確的判斷呢?

首先堅持會計的基本原理、原則,要回歸到原點。這個原點的本質就是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企業,何謂正確?

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企業的經營制度就可能偏離方向。要正道、合法地經營,像稻盛先生一樣,通過光明大道取得成功。只有用良知經營企業,遵紀守法,才能獲得長久。

遵紀守法、按章納稅,就會帶來成本的提高,利潤的減少。怎麼辦呢?

我們只有通過努力地經營企業,把企業辦成高收益的企業,最終使企業走向正道,符合天道。沒有第二條道路。



03

按照會計七原則經營企業

要取得正確的企業經營數據,不但要符合正確的哲學思想、國家法令、企業制度,還要按照會計七原則的要求經營企業。

沒有一一對應、雙重確認的原則,不按照企業正確的流程做,企業就不會取得準確的數字。沒有準確的數字,企業經營者的決策判斷,就會出現問題。

可能有的企業家認為我的數據管理已經可以了,但是,我常常問他們一句:企業的盤點數據精確度如何?

真正能達到準確率98%以上的不多。我個人認為98%才是及格線,2%的誤差幾乎是不可容忍的。

很多企業的原材料、成品、倉庫等數據,一般能做到準確性。但是生產過程中材料的耗用、產品的統計,各工序之間的轉移數據,幾乎是一塌糊塗。

更有甚者,在生產過程中,相關記錄缺失,沒有統計數字,更別奢談考核了。

在細節管理中,我們很多企業是粗放經營,甚至放任不管的,因此造成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浪費嚴重,數據混亂。

稻盛先生強調,對數字的態度應該端正。不端正就會造成企業數字混亂。

日航倒閉前,大連盛和塾有個做食品的塾生企業,與日航有商業來往。日航給他們提供原材料,他們加工成成品,給日航提供航空餐。

付款時雙方互開信用證,但是日航財務管理混亂,到期居然不去收款。國內銀行催促該公司,該公司就數次催促日航,而日航相關部門竟無動於衷。

過了幾個月,日航才進行收款,由於匯率的變化,大連這家企業損失了十萬元。他們向日航提出申訴,日航才覺得大事不妙,派專人到大連來道歉,懇請放他們一馬。向原來的日航這樣的官僚主義機構,不走向破產才怪。

只有我們堅持按會計七原則去經營企業,就能使企業真正做到銷售最大化,費用最小化,單位時間附加值最大化。實現企業會計的最重要的使命,使企業做到高收益,落實企業的經營理念。



04

以正確的流程並且嚴格執行

稻盛先生教誨我們,如果想認真經營企業,經營數據決不允許人為操作,它必須百分百反映企業經營,它必須是唯一真實的,必須完整無缺。

如何把現場的數據統計上來,這確實是個難題。

很多人花錢買了ERP軟體,把企業經營數字交給ERP處理,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豈不知再先進的ERP軟體也只能是我們管理思想、管理流程的載體。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按照正確的流程,按照正確的方法去採集數字,結果只能帶來數據的扭曲。

企業流程的梳理、完善,是我們引入ERP軟體的前提。ERP僅僅是工具,起到將正確流程固化的作用。

如果不是按照一一對應、雙重確認等會計原則處理業務,不遵循物流、資金流、單據流、信息流的時空統一,一切都是白扯。

大連盤起在數據採集過程中就採取了嚴肅的態度,精益求精,每天的數據都保持了完全的一致性。

以前,系統的銷售數字彙總時總在個別月份與財務的銷售數字出現一點偏差。

後來他們認真查找原因,發現每當月末有出口業務時,倉庫出庫了,系統就顯示銷售實現;但由於沒到離港日,貨物在港口,還沒有取得船運單,進出口與財務就不作為銷售實現,於是產生了差額。

原因找到了,只要銷售的判斷基準一致,數字也就一分錢不差了。

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對數字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這是一個企業,一個經營者必須具備的精神。



05

數據公開,透明經營

該如何實行透明性經營呢?

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最基本的層次

把企業的目標方針和努力方向告訴全體員工,使之一起去努力實現目標。

2.第二個層次

把本部門的實際經營數字告訴該部門所有的員工,從而知道本部門距離目標的差距有多大。

實際上,稻盛先生謀求經營的可視化管理,要求每一位員工對每一天的任務目標都能理解並完成。每一位員工明確的知道在哪些方面採取改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3.第三個層次

要把企業所有的經營數字告知全體員工,甚至冒著被競爭對手知道的風險。這是體現大家族主義,形成企業合力的非常重要的事項。

如果你連家庭的收支情況都無從知道,那麼你對這個家庭還會有歸屬感嗎?

在這裡我也想請問各位經營者,自己處於哪個層次?將來想向哪個層次發展,如何去實行透明化的經營。

稻盛先生也說了,通過共有經營數字,把員工凝聚起來,共同參與經營,這個力量凝聚煥發出來,是非常偉大的。

必須與員工建立真正信任關係,建立了信賴關係,員工才能發揮巨大的能量,成為促進企業成長發展的推動力。

以純粹的心靈經營企業,徹底貫徹用數字經營企業的方針,就會獲得擁有美麗數字的決算報告。

祝願各位企業家用數字指導經營,在光明正大的道路上促使企業基業常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ub2DWwBmyVoG_1ZAU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