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立足湘南,建設省域副中心

2019-07-10   心好懶人

根據《衡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明確的區域發展策略,將強化衡陽在湖南省和環長株潭城市群的副中心地位,立足湘南、依託衡陽城鎮群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發揮連貫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加快東西向聯繫通道的建設,加強與沿海各經濟區多方面聯繫,提升衡陽的經濟發展動力,建成外向型的經濟網絡。

總體發展目標:省域副中心

規劃期內,將衡陽建設成為湖南省面向珠三角、海西及北部灣等沿海地區的區域副中心城市,湖南省綜合製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全國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城市,全國重要的旅遊城市,尊重山水環境與彰顯歷史文化、宜居宜業的新衡陽。

落實和深化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要求,融入國家區域發展的整體態勢,加強與環長株潭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互補合作,在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資源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強區域協調。充分發揮衡陽作為環長株潭城市群成員以及「國家級產業轉移承接地」的政策優勢,立足湘南,服務湖南省域的整體發展。

2020年全市城鎮化水平56%

2020年全市預計為750-770萬人。屆時,為城鎮化速度平穩增長、質量提升階段。城鎮化水平達到56%左右,中心城區外5-50萬人口規模的城鎮成為本市城鎮人口集中的另一個主體,城鎮體系結構更加趨於合理。

城鎮空間結構:「一區、一軸」

依託中心城區,構建衡陽城鎮群,擴大中心城區的直接腹地,提高中心城周邊的經濟和人口密度;對接湖南省域發展格局,重點發展沿京珠高速、京廣線沿線周邊所集聚的各種等級規模和不同特色的城鎮,構築支撐衡陽市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城鎮發展軸,由此形成「一區、一軸」的城鎮空間格局。

「一區」即結合衡陽市中心城區周邊雲集、三塘、西渡、南嶽、大浦、咸塘等重要城鎮,構建環中心城區的城鎮群,壯大區域內的人口、經濟密度,協調重大基礎設施、土地利用、旅遊服務體系等方面,提升中心城市區域競爭力。

「一軸」為充分藉助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湘江構成的綜合型交通經濟運輸走廊,強化耒陽次中心的地位,建設石灣鎮、大浦鎮、泉溪鎮、雲集鎮、向陽鎮、遙田鎮、小水鎮等區域城鎮發展軸上的主要節點城鎮,接納中心城區和次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全市確定9個重點中心鎮

規劃確定的9個重點中心鎮,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包括了耒陽的小水鎮,常寧的松柏鎮,衡南的向陽鎮、三塘鎮,衡山的白果鎮,衡東的石灣鎮、大浦鎮,祁東的白地市鎮,衡陽縣的界牌鎮。

市域歷史文化保護目標

市域範圍強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文化線路、風景名勝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其中,中心城區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南嶽鎮、新市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常寧中平村等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同時積極挖掘申報市域名鎮名村。

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6處。

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如衡州花鼓戲、衡陽漁鼓、衡陽皮影戲等地方戲曲,扶植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如二月八廟會等。

市域風景區的保護:國家級衡山南嶽風景名勝區、岣嶁峰國家級森林公園等地區都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應作為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加以保護。

8個縣域中心城市發展定位

耒陽市區:衡陽次中心城市,以建設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基地和市域煤炭-電力生產與供給基地為重點,發展現代製造業,建成湘南現代工業和商貿中心之一,重要的交通樞紐。

南嶽區:定位為全國性的旅遊中心地。重點發展旅遊業和相關產業,完善城市功能分區。

西渡鎮:以現代工貿為主的衡陽市中西部地區重要城市。發展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製造業以及農產品加工、生活消費品製造等輕工業,進一步完善商貿、科技和文化功能。

洪橋鎮:以現代工貿為主的祁東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商貿中心。依託農業產業化,發展生態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形成以非金屬礦採掘、有色金屬冶煉和建材工業為特色的工業體系。

常寧市區:以現代工貿為主的常寧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揮礦產資源和農產品的優勢,壯大冶金和建築材料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

城關鎮(洣水鎮):以現代商貿為主的、衡東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省經濟走廊和市域一級城鎮發展軸上重要的城鎮,完善和提高商貿服務業,大力發展旅遊業,構築以有色金屬、化工和飼料工業等產業為重點的工業體系。

雲集鎮:以政治、文化、科技為主的衡南縣中心城鎮,衡陽市的新興衛星城鎮、現代化園林城鎮。

開雲鎮:以現代商貿、旅遊配套服務為主的衡山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南嶽區旅遊接待服務的重要補充,發展旅遊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機械製造等低污染產業,嚴禁各類活動對風景區資源和環境的破壞。

市域旅遊發展:一軸、兩中心、兩片區

以京廣交通走廊為市域旅遊發展主軸,以南嶽和岣嶁旅遊區、衡陽中心城區為兩大旅遊中心,輔以兩片歷史人文旅遊片區和市域特色旅遊圈,對接大區域旅遊發展框架。

一條旅遊發展主軸面向華中南地區,對接湖南省旅遊發展黃金走廊,依託京廣線交通走廊,串聯市域旅遊中心及特色旅遊片區。

兩個旅遊發展中心裡,南嶽和岣嶁旅遊區是以宗教和自然觀光、休閒度假為特色的旅遊中心。衡陽中心城區是以湖湘文化、紅色文化、都市休閒度假、旅遊服務為特色的旅遊中心。

兩個歷史人文旅遊片區分別為,耒陽片區以造紙文化、休閒觀光、紅色文化為特色。常寧、祁東片區以歷史名勝旅遊和休閒觀光為特色。

特色旅遊圈由南嶽景區、洣水-錫岩洞風光帶、王船山故居、祁東觀光農業區、岐山-織女湖景觀區、常寧天堂山與瑤鄉風情旅遊區、岳北「紅色」旅遊區、耒水上游風光帶、耒陽蔡倫故里等一系列特色景點組成。

城鎮劃分為6類職能

《總體規劃》中以各個區域的綜合型城鎮為樞紐,以工業、商貿、旅遊和其他特色型城鎮為發展動力,形成不同類型、互相協作的城鎮職能結構。規劃期末,通過發揮中心城區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強化城鎮密集地區、次中心城市、重點城鎮與中心城區的經濟聯繫,完善綜合型城鎮的職能,提升工礦型城鎮的產業結構,以及培植新興城鎮,在市域形成較為鮮明的城鎮職能體系層次。

市域城鎮劃分為綜合型、工貿型、工礦型、交通樞紐型、商貿型、旅遊型6類職能。

1、綜合型城鎮:共22座,為衡陽中心城區、耒陽市區、常寧市區、祁東縣城(洪橋鎮)、衡東縣城(城關鎮)、衡南縣城(雲集鎮)、衡陽縣城(西渡鎮)、衡山縣城(開雲鎮)、新市鎮、羅橋鎮、白地市鎮、白果鎮、高湖鎮、歸陽鎮、黃市鎮、西嶺鎮、步雲橋鎮、井頭鎮、洪市鎮、花橋鎮、泉溪鎮、栗江鎮。

2、工貿型城鎮:共18座,為小水鎮、金蘭鎮、大浦鎮、向陽鎮、三塘鎮、石灣鎮、新塘鎮、夏塘鎮、蔭田鎮、金橋鎮、蔣家橋鎮、演陂鎮、渣江鎮、甘溪鎮、車江鎮、咸塘鎮、東湖鎮、江口鎮。

3、工礦型城鎮:共24座,為松柏鎮、界牌鎮、泗門洲鎮、三都鎮、南陽鎮、哲橋鎮、遙田鎮、柏坊鎮、白沙鎮、鹽湖鎮、三角塘鎮、過水坪鎮、黃土鋪鎮、官家嘴鎮、太和堂鎮、馬跡鎮、楊橋鎮、茶市鎮、雞籠鎮、泉湖鎮、近尾洲鎮、譚子山鎮、硫市鎮、關市鎮。

4、旅遊型城鎮:共6座,為南嶽區、洋泉鎮、廟前鎮、曲蘭鎮、楊林鎮、榮恆鎮。

5、交通樞紐型城鎮:共4座,為公平圩鎮、風石堰鎮、長江鎮、冠市鎮。

6、商貿型城鎮:共40座,為竹市鎮、龍塘鎮、永濟鎮、煙洲鎮、板橋鎮、勝橋鎮、官嶺鎮、新河鎮、白鶴鋪鎮、鳥江鎮、糧市鎮、河洲鎮、靈官鎮、石亭子鎮、磚塘鎮、集兵鎮、杉橋鎮、金溪鎮、三湖鎮、台源鎮、萱洲鎮、新橋鎮、吳集鎮、草市鎮、霞流鎮、白蓮鎮、蓬源鎮、廖田鎮、寶蓋鎮、鐵絲塘鎮、洪山鎮、柞市鎮、茅市鎮、松江鎮、雙橋鎮、店門鎮、大橋鎮、庫宗鎮、石市鎮、峴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