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奶難斷、習慣奶睡,家長該怎樣改變?這些方法會幫助你

2019-04-23     兒童康復師李振

對於寶寶醒了、鬧了、哭了,家長往往認為最簡單粗暴的治癒方法就是喂奶,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寶寶習慣奶睡、夜奶難斷的問題。

然而,看似一時「治癒」了寶寶的好方法,實際上卻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比如:

齲齒

長期奶睡、吃夜奶的寶寶,尤其是已經萌牙的寶寶很容易患齲齒。

因為很多寶寶吃完奶後就睡了,家長也沒有喂奶後幫寶寶清潔口腔的習慣,進而導致細菌繁衍、殘留的奶漬滯留口腔,導致寶寶的牙齒漸漸被腐蝕掉,從而引起齲齒。這不僅不利於寶寶口腔的健康還會影響寶寶的咀嚼,甚至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因為乳牙的損害和過早脫落會造成牙根的使用過度,那麼在此基礎上長出的恆牙也不會牢固。

過度喂養

頻繁奶睡、吃夜奶的寶寶很容易過度喂養,因為寶寶哭鬧並非都是餓了。而在夜晚寶寶和寶媽都睡得迷迷糊糊的情況下更是難以把控,任由寶寶吃個不停,從而導致寶寶的體重迅速增加,引起肥胖。

要知道,肥胖不僅僅是體重的問題,更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和吸收,引起大腦早衰,導致智力低下。還會增加日後罹患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如:高血壓、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

當然,這不僅僅是寶寶的壞習慣,更是家長一度遷就的結果。因為但凡寶寶哭了、醒了、鬧人了,寶媽就不自覺得給寶寶喂奶,時間長了,寶寶自然認為哭了、鬧人了、醒了就可以吃奶。

很多時候並不是寶寶難帶,而是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帶娃方法。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寶寶改掉奶睡、夜奶頻繁的壞習慣呢?

1、建立新的安撫方式

家長最常用的哄睡三大招就是:奶、抱、搖,而這三種方式恰恰都是最累人的。因此想要戒掉奶睡,首先要建立一個新的安撫方式。

比如:輕柔地撫摸寶寶的背部,摸摸寶寶的小腦袋,或者是握著寶寶的小手。讓寶寶躺在你的身邊,聽聽你的呼吸和心跳聲,這會使寶寶感到很有安全感。以及輕輕哼上一首搖籃曲,講個小故事,都是很好的安撫方式。

2、培養入睡流程

看到奶瓶,端起小碗寶寶就知道是該吃飯了,這是一種條件反射。因此家長也要培養寶寶的入睡反射,比如:拉上窗簾、關了燈、躺在床上、閉著眼等等…幫助寶寶形成規律,那麼當這些入睡「信號」出現時,寶寶的身體就會產生相應的反射,告訴他/她「我要睡覺了!」

3、把握入睡時機

當寶寶剛剛出現「犯困」跡象時,如:眼神呆滯、動作變慢、突然變得安靜、對周圍事物不再有原來的興趣、身體變軟,都是最佳的哄睡時機。這個時候採用初級的安撫方式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但當寶寶開始打哈欠、想喝奶、「只要媽媽」的情況多起來了,就說明寶寶已經困過頭了。這時的寶寶不止是情緒問題,感官和身體都達到了非常疲憊的程度,很難再幫助寶寶進行放鬆和哄睡了,所以把握入睡時機很重要!

4、斷掉夜奶

一般來說,寶寶從4個月起,就可以省掉夜裡的一頓奶,即晚上10點多喂飽之後,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6點。不然對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飲食習慣都沒有幫助。家長完全沒必要刻意地把孩子叫醒喂奶。小寶寶睡眠時代謝慢、消耗少,且生長激素相對旺盛,對生長非常有利,沒有必要因為擔心孩子餓就干擾了孩子的正常睡眠。

而從生理機能上來說,6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已具備了夜間斷奶的合適條件,所以寶寶6個月之後,寶媽就可以著手開始斷夜奶了。

但是,如果寶寶已經6個月了,夜晚還是會自主醒來要奶喝,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做出一些判斷,到底是孩子餓了還是一種習慣。與此同時還需要家長採取一些方法來幫助寶寶戒掉吃夜奶的習慣,延長夜間睡眠時間。

至於如何斷夜奶?家長可以調整給寶寶喂奶的時間,每次提前和推遲半小時為宜。比如:逐步將凌晨3-4點的奶延遲到凌晨4-5點。再將夜晚11點的奶逐漸提前至夜晚10點左右,以此類推。

如果寶寶夜晚醒來不睡鬧人,可以給寶寶喂點水喝,不要直接喂奶。放心,這樣不會餓到寶寶的,只要白天吃得好、吃得飽就行!

很多家長都抱怨寶寶夜奶難斷,寶寶貪戀母乳……事實上,當寶寶逐漸長大,睡眠能力和安撫能力都已發展起來了,家長就應該著手去引導寶寶改掉這些壞習慣,而不是一邊抱怨一邊縱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eAEAmwBmyVoG_1Z92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