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包開箱的視頻,可能是全B站彈幕最寬容的地方。
沒有針鋒相對,沒有陰陽怪氣,所有觀眾從拆包開始就大喊「哇好歐」「哇真好」「好羨慕賺了賺了」,一片樂也融融。
然而UP主只不過是開出了這個東西
「兩塊包郵,一罐可樂還是長罐的,起碼三塊錢,已經賺了!」
垃圾包,是一種神秘商品,價值一包紙巾到一頓老麥不等,能夠以一種科學道理難易解釋的神秘功效,讓每個收到它的人都感受到在乏味生活中難得的驚喜。
就這個點擊來看,垃圾包開箱視頻應該挺下飯的
在淘寶搜索垃圾包,院辦的第一感覺仿佛是進了小賣部,還是那種街邊特別樸實的、兩塊錢一個大福袋的小學邊上的小賣部。
時代在變,小學生想買大禮包的慾望永恆不變
這種夢回學校門口小賣部洞洞樂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而且不像洞洞樂一樣殘酷地一視同仁,很多賣垃圾包的商家是可以許願的。
許願,就是和商家商量商量垃圾包裡面的內容物,能不能往我想要的方向偏一下。
許願成功的買家,簡單的快樂溢於言表
賣垃圾包的店家都是幸福的,看這評論里清一色的感恩海洋,你才知道,原來淘寶評價里也能有簡單樸實的快樂。
買垃圾包同時也是一個測試歐氣的項目,就算開出來的是那種你在街邊商店都不會像隨手買下的東西,你也會覺得自己擁有了中頭等獎的運氣,就像在路邊撿破爛,能撿到已經算福分了。
看著評論,你仿佛覺得真正的聖誕老人就藏在淘寶賣家之中
而沉迷垃圾包又不想購入太多的人,就會去欣賞別人的開包視頻,並且對於開出什麼東西算歐,有著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
比如這位28塊錢開到十來本記事本的朋友,已經能夠自稱B站最強歐王
最常見的垃圾包應該是這種賣飾品材料的店家批發的零碎配件,打包成一箱混沌的宇宙,等待著每一個買家收到之後那種彷如新手考古人員的興奮與恐懼。
蒼蠅搓手,這就是我整理癖發作大展拳腳的時候
整理你的房間和整理垃圾包是兩種概念,約等於你自己去抓小三和插手別人抓小三,前者滿心憤懣又抗拒現實,後者,就是純粹的管閒事兒的快樂,而且你還可以隨之中途退出,再在手痒痒的時候再次加入。
百分之90的垃圾包買家的心理曲線都是這樣的
你要真的去問這麼多東西都有啥用,他們就會回答
而且還不止一個人這麼想。
為了設身處地感受買家們那種溢出螢幕的快樂,院辦決定親自下場。
購入的8個垃圾包,原來打算一起到貨之後拍一張盛大的合照,可是在第一個垃圾包到了的時候,院辦就忍耐不住了。
這誰頂得住啊!
在這個時候院辦才真正地感受到,原來生活的快樂來得如此簡單——準確來說,是整個大院都得到了快樂。
寫不動了就來分類,分類30秒就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艱辛和腰酸背痛和頭暈目眩,然後認命地回去寫稿。
此為大院全體成員(不含貓)分類一天的成果
任重道遠,仍需努力
第二個垃圾包緊隨其後,按照簡介來看,是與第一個垃圾包同類型的亂七八糟啥都有分類愛好者必買類型。打開之後,院辦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垃圾。
拆包的時候有點急,院辦沒有找到剪刀
雖然一眼看上去並沒有前一包那麼美麗,但是驚喜,總是會在你不經意間出現——
這顆驚為天人的珠子瞬間引起了全院的矚目,垃圾分類的熱情陡然上升,這種絕非普通妖艷賤貨的珠子,按照院辦的開箱視頻觀看經驗,即使是在精品垃圾包裡面也是難得一見的。
院辦決定抽取三位點贊數最高的幸運觀眾
瓜分這18顆震撼人心的珠子
另外的垃圾包則是徹底的隨機分配,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這種幾塊錢有幾個小包裹的數量系垃圾包。
傳說中6元小驚喜,說實話不虧,浸塑衣架商場可不止6塊錢
還有一個LED手電筒,從此下夜班走路不慌
購買的福袋裡第二貴的19.9某店經濟實惠包,送來了五塊裝的洗碗海綿,拆包的瞬間院辦的笑容僵在了臉上。
點點點,拉黑
唯一比較有驚喜福袋樣子的是某家8塊錢的試手氣小驚喜,送來了一支電動牙刷。
雖然總感覺這隻牙刷的震動頻率能把院辦牙給崩了
剩下的垃圾包內容還有神奇的粉色聖誕樹套裝(已然積灰),院裡其他同事馬上對這個可以許願的東西兩眼放光,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拼裝起來。
院辦們寫上自己(煩請院長儘快實現)的願望掛到樹上,火速將樹送到了院長的辦公室。
謝謝聖誕老闆,發貨請儘快
其實包里還有中老年婦女最愛DIY點鑽畫一幅(高達60cm的藍色孔雀),院辦實在是無力繼續拆包,決定哪一天有閒情逸緻的時候再搞起來,裝飾在工位上,為跳海帶來一點不一樣的品味。
幾塊錢包郵一直是淘寶賣家的一個優良傳統,當然也延續到了垃圾包賣家的身上。這同時也是廣大買家的一個迷思:這樣賣,不虧嗎?
對於賣材料垃圾包的賣家來說,這樣可能會虧,但不這樣,會更虧。
一份垃圾包,成本大概就是非常簡陋的包材+隨手扔進去不必分揀的內容物+批發快遞價,頂多膠帶多用點,商品簡介也不用怎麼做。
而一份把垃圾包分類好的材料包,成本首先就要加上分揀阿姨的費用。這一份院辦看到就頭疼的垃圾包,如果讓阿姨分類好再拿出來賣,姑且不論能不能全部賣出去,人工成本一疊加,勢必是只賠不賺。
讓你分揀,比阿姨便宜多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會買一份有這些雜七雜八東西的福袋,但你絕對不可能去買一份同等價錢的不及格品。
把不分類的尾貨冠以垃圾袋、福袋之名售賣,也是一種神秘商法。這種銷售是日本商家首先發起的,把過季的或者是賣不動的款式(有時也會有當季新款沖沖銷量)打包塞袋子裡低價賣出,以清理庫存。
對於賣家來說,除了商品成本、鋪租郵費等買家可以察覺到的成本以外,還存在著倉儲、資金流轉等等買家看不到的成本,福袋和垃圾袋,就是把成本轉移到買家身上的方法之一。
在國外,鍵帽垃圾包(Grab Bag)算是一種傳統
每個機械鍵盤狗都等著自己心愛的廠商
發來鍵帽垃圾包大減價的郵件
當然也有賠本賺吆喝的賣家,希望「垃圾包」之名能夠給自己的商品列表添加一些引人的要素。
而賣家願意搞垃圾包,還有另一個理由。
院辦某次在樓下快遞店內寄件的時候,看見老闆娘拉過來一整箱全新的最小號泡沫紙信封和一疊厚厚的快遞單,開始用極其熟練的手勢開始貼單。
快遞單上的內容五花八門,唯一相同的就是包裹裡面啥都沒有。
別問,問就是不知道也不敢問
院辦買的垃圾包上面,也能看出來很多這種生態的影子,明明發的是浸塑衣架,單子上卻寫上了電動升降晾衣杆,發的是洗碗海綿,寫的卻是定做紅木相框。
這種刷單現在已經被平台禁下來很多,但是依然有新的刷單形式在誕生,只能說人民群眾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人對於福袋裡面能開出什麼東西大抵是很寬容的,因為開這個行為,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從小學門口的文具大禮包,到在大商場有專門店的泡泡瑪特盲盒,人類對開包有驚喜這種誘惑始終不能避免。
有人花上百萬炒鞋,也有人花上百萬抽盲盒,只不過炒鞋的人多多少少愛的還是鞋本身,而抽盲盒的人,愛的其實是拆盒瞬間的刺激。
對賭的喜歡,藏在我們的基因裡面。
這種對風險喜愛和迴避兼有的性格,在千萬年前人類還處於狩獵為生的時候就已經培養下了。前面有隻獵物,賭一把,抓,還是不抓?
不敢抓的人已經餓死了,太敢抓的人也已經死了,剩下的,就是在關鍵時刻會選擇賭一把的類型。
在試水垃圾包的那晚,院辦大晚上三點鐘沒睡覺,看著垃圾包的評價,就算怎麼勸自己「買回來不過又是不會用到的垃圾」,心裡始終還是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說:
萬一呢?萬一你就能中獎呢?能用八塊錢買到那個評論里為數稀少的電動牙刷呢?
然後院辦就下單了。
雖然也的確得到了那把牙刷,但是在三分鐘的驚喜之後,院辦才意識到,淦,我不是已經有了一把三百多的飛浦了嗎?
現在這把牙刷已經被拿來刷院裡的貓食碗了
就算是這樣,用小价錢撿大破爛的那份快樂,還是深深地留在了院辦的心裡。
已經一天沒有買垃圾包了,院辦癮頭上來先走一步,希望大家也能在循規蹈矩的生活中,獲得一些在網上衝浪時順手撿破爛的樂趣。
有空一起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