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當年在課室抽屜里偷偷摸摸養彩色小雞的日子嗎?
院辦的一位狗友是光榮的人民教師,最近在苦惱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
如何讓學生停止在座位上飼養雞仔。
「我她媽上課已經在用麥了,下面學生的抽屜里起碼藏著一打雞仔,叫得比我還大聲。」
一下課,雞仔的主人們就會像選美一樣把自己的崽拿出來放在桌面上選美,狗友每次看見都要兩眼一黑,但她大概忘了(院辦還記得),當年就是這個女人哄騙我加入養雞大軍的。
每個中國人的小學時代都有過一隻雞仔的倩影
小學生之所以買雞仔鴨仔,不是因為它們很可愛,而是因為別人有。
院辦在年少無知的時代也曾經癱倒校門口賣雞仔的攤前面,扯著老媽的褲腿大喊我就要那隻紅色的雞仔它好可愛好可愛我要買我要買。
但其實只不過是因為在上課的時候,那個未來會成為人民教師的同桌炫耀似地露出了抽屜里的彩色小雞,擠眉弄眼對著我做口型說,你有嗎。
那肯定不能沒有啊。
當年只要一出現彩色小雞,一般的黃雞仔就會滯銷,院辦也曾經和同學研究過,既然有紅色小雞,也有藍色小雞,那紫色小雞就一定可以通過紅藍配對生出來。
這個科學實驗最後無疾而終。
同學的藍色小雞在帶回家的當晚上就壯烈地跳樓了,一頭栽進了樓下的綠化帶裡面,只剩一個以淚洗面的小主人。
獨留院辦養著一隻紅色的,也因為在褪毛期全身長出了正常的黃毛,被我發現了它原來只是普通一雞而失寵,以至於我媽說要吃它的時候,院辦也只是象徵性地抗議了一下。
過了半年,院辦在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悄悄地請求一位在養殖場工作的叔叔給我走私一隻真正的彩色小雞,叔叔爽朗地笑了,說,我給你洗一盆吧?
??????
在那一刻我才知道,我能把被泡到傷風的紅色小雞養大,已經很了不起了。
看得出來,雞仔鴨仔是一種消耗品,能夠茁壯成長的每一隻雞仔鴨仔的背後,都是無數個家長的黑眼圈。
而更多的雞仔鴨仔,並沒能活太長,因為眾所周知,小學生是一種不太靠譜的生物,百分之八十的雞仔鴨仔都是在被迫和主人同床共枕的時候被壓扁的,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則更為悲慘。
這個問題下面6000多個回答,有一半都是死於非命的雞仔鴨仔
小學生們長大之後,開始因為自己當初竟然是販賣雞口的邪惡產業鏈的一員而懺悔,並且強烈譴責校門口雞鴨販子的道德敗壞,但是實際上,這些雞鴨就算沒有被賣,也是難逃一死。
雞鴨屬於生物資產,沒事不會被從養殖場裡拿出來低價甩賣,能夠被小學生買回家的都是從蛋雞/蛋鴨場裡淘汰下來的小公雞小公鴨,一個蛋都生不出來,如果沒有被拿出來賣,它們面對的命運就是
洞口下方是絞肉刀片,變成飼料就在一瞬間
所以沒有把自己的彩色小雞養活的小學生們,也不用太過自責……
每一位成功的小學生養蠶人背後都有一段不堪的經歷
雞仔怎麼搞也是那麼幾隻,但是小學生一旦把老師吩咐好好養蠶的話當真,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院辦有一位彪悍的狗友,曾經與成為桑蠶養殖大亨就差一包桑葉。
當年的生物課蠶寶寶養殖課題並不亞於今天的國際家畜選美大賽,而素以桑基魚塘獨步天下的嶺南人,必不可能在養蠶這件事上落於人後。
此刻,我們都是一門心思想抱孫子的父母
生物課的老師靜悄悄地告訴狗友,要是養得好,可以單獨獲得一隻尊貴的金色蠶寶寶,作為養殖大亨的證明。
這種有得賺又有面子的好事情狗友是不可能放過的。
她大膽採用了放置的養殖方法,在抽屜里墊一層紙放一把桑葉,抽屜一關也不管蠶會不會悶死就快快樂樂地上學去了。
放養的崽不要太強壯,這些蠶最後繁衍到了第四代,變成了一大紙箱拱來拱去的幾千隻崽。
四 代 同 堂
狗友的媽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勒令狗友速速把生物資產處理掉。
次日,狗友在校門口支起了小攤兒。
……想像中大賣特賣的場景並沒有發生。按照狗友的構思,一批蠶寶寶賣5塊錢搭配一包免費桑葉才是完美套餐。可惜桑葉供貨商樓下種桑樹的大爺拒絕給狗友一筆桑葉貸,導致狗友的蠶完全滯銷。
當天晚上抱著原封不動的一箱蠶回家的狗友,在絕望與悲憤的交織下,把一箱蠶寶寶全都倒在了大爺的桑樹上。
後來的事情狗友選擇對我沉默,但是在那一晚,這些蠶應該是享受到了蠶生中最後也是最豐盛的晚餐。
也有人過於關愛自己的蠶寶寶,總想著要給它們最好的生存環境,一看到蠶寶寶的身邊有其他小蟲子,就要拿起殺蟲水噴一通。
在院辦走訪親友的期間,也養過蠶的芒果懷念地對院辦說起了當年養的蠶寶寶是如何吃飯、如何結繭,最後又是如何被奶奶拿去做油炸蠶蛹的往事。
院辦小心翼翼地問,你當時是什麼感覺。
芒果沉默了兩秒,認真地說,很香。
啊,小學生,你果然沒有心。
蝸牛應該是中國小學生霍霍的最多的生物
在生物課本里,蝸牛是和蠶有著一樣重要地位的尊貴生物。
能夠自己抓到一隻蝸牛,就是身份的象徵
但是蝸牛得到的待遇明顯是所有小學生能夠搞到手的動物裡面最差的,你只要在公園碰見小學生抓蝸牛,就一定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鼻涕蟲是不是沒了殼的蝸牛呀?」「不如我們把蝸牛的殼搞掉看看吧。」
狩獵蝸牛是中國小學生的傳統藝能
院辦默默地走開,似乎懂得了為什麼上課用的蝸牛越來越難找。
就算成功地被安全帶到課堂上,蝸牛還是難逃一劫——每個人帶來的蝸牛都是不一樣的,在廣東,大家通常就是帶那種指甲蓋大小的淡褐色蝸牛,大多是就近在操場上抓的。
就是這種迷你小可愛
另一位院辦L老師跟我悄悄透露了一個秘密,當年,他帶了全班最大的一隻蝸牛去上課。
在L老師記憶中可能有這麼大
研究蝸牛嘛,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看著他們在課桌上面賽跑,L老師也參與比賽了,而他的大蝸牛,在迅速憑藉身體優勢超車了之後,蝸頭一轉,把同學甲的小蝸牛一口含住。
那一刻,還沒有人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大蝸牛把半個空空如也的蝸牛殼吐出來,同學甲的哭聲才響徹整個校園。
最後,L老師在同學甲的強烈要求下,忍痛把自己的大蝸牛扔到了垃圾房。
「嚴格來說,我覺得那是一屍兩命。」
小學生誤殺蝸牛還有很多種花式,比如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小學生都是蝸牛殺手,有人熱愛把蝸牛改造成鼻涕蟲,也自然有人對蝸牛一片痴心。
上兩年杭州就有一位小學生硬是把三年級開始養的蝸牛養到了四年級。這位蝸農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代代相傳的五十幾隻蝸牛是他悉心照料的成果。
杭州小學生養殖力的代表孫同學
聽說這位蝸農把其中十幾隻蝸牛都交由老師去分發給下一級的同學,有點傳承的意思,但是孫同學似乎忘了,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是愛蝸人士。
老師剛剛講完蝸牛的生態,轉頭下節課就講滲透壓的簡單原理,好嘞人手發點鹽,小學生抱著科研的嚴肅心態往蝸牛身上一灑,滿教室的蝸牛都該死於非命了。
作業做做也就算了,實踐就免了吧
生命教育到底能不能拯救無辜的小動物
有更多院辦沒有寫到的小動物也在遭受著小學生的殘害,比如永遠養不過下一次換水的金魚,
和經常會因為屁大點事就死掉的倉鼠,
你要說小學生殘忍吧,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你要說不殘忍吧,看著這滿清十大酷刑一般的死法,你又會覺得實在是對不起這些為科學犧牲的小動物。
應該是為了改善這種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小學生現在養小動物的生物課題已經不叫生物觀察了,叫生命教育。旨在讓小學生們通過觀察生物的成長和死亡過程來對生命的本質產生一些感想,而且只能在學校老師的人帶領下觀察,堅決不讓帶回家自己倒騰。
……能不能讓小學生學到點啥,院辦覺得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只希望小學生能夠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啥啥都想養,把小動物傷亡率降下去,免得小學生們長大之後患上小動物ptsd,回望童年都是一片面積達三室一廳的心理陰影。
/ 你可能還想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