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局部),絹本設色,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你是否在都市的快節奏中喘不過氣,在某一瞬間想回到兒時那般慢節奏的生活?古畫當中瀰漫著非常多「慢生活」的氣息,倘若生活節奏真的變慢,會比現在過得更悠閒自在嗎?
古人沒有如今這麼便捷的交通、購物、娛樂條件,他們不能用手機記錄下瞬間,只能用畫筆慢慢地將生活總結下來。這種「慢生活」也有其趣味所在。在快節奏的城市中待得太久,不如花幾分鐘時間,隨著古畫穿越回古代,感受一下「慢生活」的氣息。
徐揚《姑蘇繁華圖》(局部),紙本設色,1225×35.8cm,清代,遼寧省博物館藏
一言不合就出遊!
古人沒辦法在出遊時拍下美美的照片,所以他們只能將遊玩經歷繪製下來,在一筆又一筆的描繪中,回味遊玩的樂趣。
王翬、楊晉《康熙南巡圖(第三卷)》(局部),絹本,67.8×1555-2612.5cm,清代,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要說出遊,陣勢龐大的皇家出行可謂是當時「出遊攻略」一般的存在。繪製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的畫作足有十二卷。隨著這部「攻略」看去,山川城池、名勝古蹟、民間風俗盡收眼底。
王翬、楊晉《康熙南巡圖(第七卷)》(局部),絹本,67.8×1555-2612.5cm,清代,加拿大Alberta大學藏
先由永定門外至山東境內,騎兵行進于山丘之間。再至泰山,群山逐漸高聳......之後輾轉到江南,後到無錫、蘇州,文昌閣、楓橋、寒山寺,景點都要打卡一遍!
王翬、楊晉《康熙南巡圖(第十卷)》(局部),絹本,67.8×1555-2612.5cm,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馬車坐累了?換成水路繼續行進,坐在船上看杭州、紹興等城市的街景、古塔、府山。所到之處,百官民眾跪迎。繁華的江寧、天險燕子磯,江南景色一覽無餘......
王翬、楊晉《康熙南巡圖(第十二卷)》,絹本,67.8×1555-2612.5cm,清代,故宮博物院藏
康熙皇帝的出行是為了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以及籠絡江南的士大夫階級。他在24年的時間裡南巡了六次。這樣看來,皇家出遊也不是那麼輕鬆的。
劉貫道《元世祖出獵圖》(局部),絹本設色,104.1×182.9cm,元代,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游完了江南,皇帝還要去北方打個獵。在《元世祖出獵圖》中,元世祖騎著馬,雖沒有大的動態,但他看起來生動雄健、氣魄雄偉。隨行的獵人們格外賣力,他們尋找獵物、持矛揚鞭。遠處景色寥寥幾筆,使觀者如同置身大漠之中。
陳枚《月曼清游圖》(局部),絹本設色,31.8×37cm,清代
皇帝可以出宮遊玩,嬪妃們雖不能出宮但也不願做「宅女」,她們在宮內也要做一份「遊玩攻略」。在陳枚的《月曼清游圖》中,嬪妃們用對弈、刺繡、開梳妝趴之類的活動打發時光。
陳枚《月曼清游圖》(局部),絹本設色,31.8×37cm,清代
有時她們會一起賞畫,細看她們的神態,有欣賞畫作的、有與他人相談甚歡的,生活十分閒適。《月曼清游圖》用色艷麗、結構飽滿,畫面美艷又華貴。這種風格也使得這些宮廷中看起來「親民」的活動多了些繁瑣和典制化的特點。
龔開《中山出遊圖》(局部),紙本墨筆畫,169.5×32.8cm,元代,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除了人以外,古代的「鬼神」也需要出遊。龔開在《中山出遊圖》中以墨畫鬼,描繪了鍾馗及小妹在小鬼陪同下出遊的場景。
龔開《中山出遊圖》(局部),紙本墨筆畫,169.5×32.8cm,元代,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當時,畫家對社會的厭惡深入骨髓,他將統治者的爪牙比作小鬼,藉助鍾馗這個驅邪除害的形象暗喻自己對於社會現狀的不滿。所以小鬼們的出遊並不輕鬆,每個小鬼都緊緊地跟隨著出行隊伍,緊張兮兮。
豐富的業餘生活
除了出遊,古人們還有很多豐富的業餘生活,像是品茶、聽琴、作詩......生活過得很有儀式感。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局部),絹本設色,126.2×31.3cm,五代南唐,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詩人們比較自由,他們的工作與業餘生活都是在對詩談詞,頗有樂趣。生活慢,慢到處處是詩詞歌賦。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度過清閒的時光,豈不美哉!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圖》(局部),絹本設色,126.2×31.3cm,五代南唐,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琉璃堂人物圖》描繪了王昌齡與朋友賦詩的場景:有人正在構思,托腮仰望,雙眼炯炯有神仿佛已有佳句;有人捧著一卷詩文,若有所感。這幅圖顏色淡雅、格調清逸,使得文人相聚的高雅氛圍更加濃厚。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局部),絹本墨筆,92×31.4cm,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寫詩,古人還愛相聚在一起聽聽琴。在《伯牙鼓琴圖》中,伯牙低著頭專注地撥弄著琴弦,他面目清秀,長髯飄動。他身後的小童神情專注,也被帶入音樂當中。其知音鍾子期坐在對面,雙手放在膝上,微微低頭,彷佛跟著琴聲晃動。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局部),絹本墨筆,92×31.4cm,元代,故宮博物院藏
《伯牙鼓琴圖》的創作正值文人畫初興時,畫面包含了更多儒士的審美觀念,求雅致、重意境。這幅畫中沒有過多的場景,兩人神情專注,留給觀者以無限的遐想......
趙佶、宮廷畫家《文會圖》,絹本設色,184.4×123.9cm,北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聽完琴,不如去品茶吧!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一生愛茶,他創作了《文會圖》來描繪文人相聚吃茶飲酒的場面。垂柳修竹,庭院中設一大案,案上有菜肴、果品、茶與酒。侍者正在準備茶具,宴中儘是文人雅士,人才雲集。
趙佶、宮廷畫家《文會圖》(局部),絹本設色,184.4×123.9cm,北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茶在古人的生活中十分重要,繪製茶的畫卷更是多不勝數。皇家、百姓、文人雅士之間鬥茶,是閒情之趣,消遣時光之舉,商販們鬥茶則是為了推銷自己的茶品。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就從平民百姓中挖掘了茶畫的主題,突破了文人茶文化的局限,他將宋代民間街頭鬥茶的景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劉松年《茗園賭市圖》(局部)
斗完茶需要小憩一會,在《槐蔭消夏圖》中,圖中人半露衣錦,雙腳高架、閉著眼睛舒適地休息著。桌上羅列香爐、書卷,槐樹葉子濃密,似有風動。
佚名《槐蔭消夏圖》,絹本設色,宋代
宋代文人的生活相對來說比較閒適自由,他們不會整天讓自己沉迷在權力和財富的追逐當中,即便天氣炎熱,也沒有讓人感到夏日的躁動。可能這就是「心靜自然涼」吧!
心情不好?買買買!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局部),清代
誰不愛逛街?古時雖沒有電商,但逛起街來趣味十足。在清代畫家丁觀鵬繪製的有關迎新春的畫作《太平春市圖》中,人們舉辦的各種活動看起來十分有趣。耍猴戲、跑旱船、演傀儡戲,加上作者精麗的敷色,畫作令人賞心悅目。
徐揚《姑蘇繁華圖》(局部),紙本設色,1225×35.8cm,1759年,遼寧省博物館藏
倘若生活節奏變慢,沒有飛速物流怎麼辦?不用擔心,在家依然可以買東西。古時的貨郎除了穿梭在集市,還會將商品挨家挨戶地推銷。貨車上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各種商品,比起網購來,生活氣息十足。
蘇漢臣《貨郎圖》,北宋
蘇漢臣《貨郎圖》(局部)
古人的「慢生活」清閒舒適,但是今天的快節奏使得一切事物都變得十分便利。快與慢,各有其好處。如果生活中的閒暇時間變得多了,你又會做什麼事情呢?
[編輯、文/高淑啟]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863mwBJleJMoPMfd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