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克林姆特《The Kiss》
3月26日,美國洛杉磯蓋蒂博物館(Getty Museum)在Twitter上發起了「居家藝術模仿挑戰」,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參與。熟悉的味道、不同的配方,會擦出怎樣的新火花?
該挑戰的要求很簡單:選一件最愛的藝術品,在家裡找三樣物品進行模仿再創造,最後把對比圖發到網上分享。
戲台還沒搭好,網友已戲癮大發,就連家裡的愛寵也積(bei)極(po)出鏡。意外的是,神韻具在的狗狗們竟然成了作品的點睛之筆?
Master of St. Cecilia《Madonna and child》
Cassius Marcellus Coolidge《A Friend in Need》
毛衣、樹葉和胖橘,就是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的《熱帶風暴中的虎》;披肩、項鍊和小黑,就是斯蒂爾(Philip Wilson Steer)的《繡球花》。你缺的不是靈感,是一隻可愛的貓星人。
《Book of Hours》
Simon Bening《The King of Arms of the Order of the Golden Fleece Writing about Jacques de Lalaing》
上面這幅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僕》被模仿得惟妙惟肖,不僅構圖、道具、光影全部到位,小女孩的神情和動作更是萌炸了。
愛德華·蒙克《吶喊》
玩具車、鞋子和手套,誰能想到這就是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吶喊》?不過這位網友用的道具已經不只三件了吧……
愛德華·馬奈《The Rue Mosnier with Flags》
勒內·馬格里特《son of man》
格蘭特·伍德《American Gothic》
這幅模仿阿爾布雷希特·丟勒(Albrecht Dürer)《Stag Beetle》的作品儘管粗糙,作者卻沒忘記細節。不過,直接用雜誌頁作署名的操作,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就連紙巾也被網友變成藝術。不過,現在紙巾那麼寶貴,你確定這樣做不會在線拉仇恨?
威廉·透納《Modern Rome-Campo Vaccino》
可能因為在家除了吃就是喝,這位網友模仿了法國畫家讓·巴蒂斯·西美翁·夏爾丹(Jean-Siméon Chardin)的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Fish, Vegetables, Gougères, Pots, and Cruets on a Table》。沒有活魚?就用吞拿魚罐頭來湊。不好看不要緊,味道對了就行。
Jeff Koons《Play-Doh》
「沙雕」網友用實力展示了「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的腦洞。一堆臭襪子、浴室瓷磚地板,只需稍加擺弄,便是「大師巨作」。
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頗受歡迎,在不同「藝術家」的演繹下,作品中的少女各有風韻,當然也有畫風亂入的搞怪星人……
群魔亂舞之中,有些作品看起來竟然還不錯?!也許「沙雕」與天才只有一線之隔,或者說,能一本正經搞怪也是一種天賦。
《Portrait of the Journalist Sylvia Von Harden》
《Saint Jerome Reading》
Joris Hoefnagel and Georg Bocskay《Pomegranate, Worm, and Peach》
目前,這場藝術轟趴依然在繼續。對於在家憋得慌的大家來說,猶如一場解悶的及時雨。在疫情的陰影下,「玩得起」的藝術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你要不要也一起來玩兒呢?
什麼是「氣氛美學」?
設計如何「反設計」?
17世紀荷蘭人的生活有什麼好看的?
編輯方淑君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B5jW3EBfwtFQPkdLV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