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一直以來都是農村地區非常流行的水產養殖項目,畢竟小龍蝦環境適應能力強、餌料來源廣以可以自繁育等特徵,養殖起來還是相對容易的,而且小龍蝦在市場上也有較好的需求度。正因為如此,小龍蝦產業也吸引了不少養殖新手,但往往技術不夠到位,盲目投入到養殖中去,最後養殖失敗導致虧損的現象也不在少數。那么小龍蝦怎麼養出來的?一起來學習下吧。
1、養殖環境
小龍蝦養殖水不宜過深或過淺,而且養殖池塘最好要有坡度,可以更好地保證小龍蝦的對水要求。再就是水質的問題,有必要經常換水,水溫保持在10-30℃左右。同時,也可以在池中種植水生植物比如水草等。水草不僅可以凈化水,還可以確保水質,還可以為小龍蝦提供休息的地方。
2、苗種投放
3月下旬至4月下旬,使用良種塘口的越冬苗,每畝投放小龍蝦苗種4000尾。投放密度不宜過高,哪怕存塘口精養密度也要控制在80-100斤每畝,混養模式密度更要降低,控制在50-60斤每畝。苗種投放密度過大,會給池塘環境、管理等各方面帶來巨大壓力。
3、飼料投喂
除了養殖水體提供的自然餌料外,人工輔助餌料投喂在小龍蝦人工養殖中也極其重要。依據小龍蝦不同生長季節選取不同直徑、蛋白含量餌料。餌料投喂適宜,堅決不能投喂過多。
4、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水位根據水溫的變化而定,春季一般保持在0.6~1米,夏季水溫較高時,水深控制在1~1.5米;養蝦池水的溶氧量保持在4毫克/升左右,對龍蝦的生長發育較為適宜;龍蝦能夠最適宜的pH值範圍是7~8.5,可每隔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平均水深1米時,每畝用10千克,使池水pH值保持在7~8.5之間。
(2)水草管理:小龍蝦養殖一定要種植水草。除了一定比例的沉水性水草如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等,適量的浮水性或挺水性植物也很重要。高溫季節還需要結合池塘水草情況適當控制密度。
(3)疾病防控:及時掌握髮病規律,查找根源時,不應只考慮某一個因素,應該把外界因素和內在因素聯繫起來加以考慮。防治小龍蝦疾病要採取「預防為主、防重於治、全面預防、積極治療」等措施,控制蝦病的發生和蔓延。
5、日常巡塘
需要對小龍蝦進食、脫殼、夜間上岸等密切關注,通過對這些行為的關注可以發現小龍蝦養殖中出現的問題。在突發天氣時日常巡塘就極其重要。
小龍蝦養殖管理其實並不難,現在技術已十分成熟,而且養殖模式也是多種多樣,但難點就在於如何做好科學的日常管理工作。小龍蝦養殖並沒有捷徑,若想提高養殖收益,就必須得做好養殖環節當中的每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