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校新課標融入工匠精神教育

2020-01-21     勞動午報

本報訊(記者 任潔)教育部1月20日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與原來的教學大綱相比,新《標準》注重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體現了關於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要求。

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分為必修課程、限定選修課程和任意選修課程,其中必修課程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藝術,物理、化學為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10門課程必須開齊。此次發布的是其中5門課程標準,另外5門將於近期陸續發布。

限定選修課程是國家根據學生職業發展的需要安排內容,各學校根據人才培養需要選擇具體課程、安排教學,所有學生必須修滿規定學分,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勞動教育等,共計15學分。

新《標準》彰顯了職業教育特色。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介紹,中職公共基礎課程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聯繫,利用或設置職場情境,突出實踐取向,注重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培育學生職業精神,注重與專業課程相互配合,形成協同育人合力。

根據要求,各地要指導區域內中等職業學校開齊國家規定的公共基礎課,開足規定學時。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的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一,不低於1000學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ku3ym8BjYh_GJGVOqu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