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對韓軍的評價,看完後,完全顛覆你對韓戰中韓軍的印象

2021-04-13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志願軍對韓軍的評價,看完後,完全顛覆你對韓戰中韓軍的印象

我們中國人對韓戰中韓軍的印象,用一句話描述,是非常看不起的。總是說韓軍不禁打,只會逃跑,諸如此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錯誤的印象廣為流傳,也算是一種謠言了。

我之前有篇文章講了韓戰中韓國的第一名將張都暎,此人曾連續四次擊敗志願軍,文章後面的留言那是罵聲一片。我估計你們都猜不出來有多少人跑來罵我漢奸,我們有些國人啊,就是不願意面對真實的歷史。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說出問題的人唄。

唉,怎麼說呢,文化自信其實有一條就是不要夜郎自大。

所以今天來說說志願軍是怎麼評價韓軍的。

一、韓戰中的韓國陸軍(師團)

首先說一下,很多人不知道韓軍的編制情況,韓國人學的是日軍編制,師叫師團,團叫聯隊。這一點,在以前的文章里被很多噴子罵過很多次了。我就無語了,不懂能不能謙虛點,所以說明一下。

韓戰中韓軍是志願軍最主要的對手,一共有15個師團。分別是首都師團、第1、2、3、5、6、7、8、9、11、12、15、20、21、25師團。

其中第1、2、3、5、6、7師團是韓軍最老牌的部隊,即在1947年組建的「國防警備隊」5個旅和1946年組建的「首都警備旅」。

二、分師團介紹

1、首都師團。韓軍每個師團都有外號,部分聯隊也有外號。首都師團的外號叫「猛虎部隊」。1949年6月,韓國在漢城建立首都警備司令部,1950年6月18日改編為首都師團。該師團戰鬥力比較強,軍官和士兵的軍事素質都比較好。軍官基本上都是原日軍軍官,而且還需要經過挑選才能進入首都師團。志願軍評價該師團:戰鬥作風頑強,善於進攻作戰。

不過該師團一直在東線作戰,主要對手是人民軍,和志願軍交手不多。1952年後和志願軍屢有交手,敗績較多。

2、第1師團,外號「白骨部隊」。這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一個師團,在韓戰中出鏡比較多。1947年12月,韓國成立「國防警備隊」第1旅,1949年5月改編為國防軍第1師團。該師團是韓軍在韓戰中的絕對主力,是參加戰鬥最多的部隊,而且還是與志願軍交手多次,唯一沒有吃過大虧的師團。志願軍對該師團的評價:戰鬥作風積極而又頑強,行動極為狡猾,作戰的隱蔽性和突然性較強,善於迂迴,敢於反覆爭奪,進攻強於防禦。在之前我有介紹第五次戰役志願軍第19兵團突破臨津江的文章,那次戰鬥志願軍64軍、65軍吃了大虧。其實吃虧的主要原因不是網傳的美軍空地火力打擊,而是韓軍第1師團不停地反擊。

3、第2師團,外號「怒濤部隊」。1947年12月,韓國組建「國防警備隊」第2旅,1949年改編為國防軍第2師團。該師團與志願軍交手也比較多,敗仗吃了很多,但勝仗也有。因為參加了上甘嶺戰役,該師團在中國也有一定知名度。雖然在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該師團「節節勝利」,但志願軍對其評價不算非常高:戰鬥力中等偏上。

4、第3師團,外號「獅子部隊」。1947年12月,韓國成立「國防警備隊」第3旅,1949年5月改編為國防軍第5師團。該師團長期在東線與人民軍交戰,戰績不錯;與志願軍交手不多,在1951年4月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被志願軍暴揍過,差點被全殲。志願軍評價:戰鬥力中等偏上。

5、第5師團,外號「鑰匙部隊」。1948年4月,韓國成立「國防警備隊」第5旅,1949年5月12日改編為國防軍第3師團。該師團在中國比較有名,得益於以前的一條新聞,2018年12月2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視察駐紮京畿道漣川郡的陸軍第五步兵師新兵集訓隊,檢查韓軍的戒備態勢。當文在寅發表演說勉勵官兵時,背後的螢幕上打出九個漢字:「天下無敵」、「常勝五師團」。不過在志願軍眼裡這個師團是個笑話:身為韓軍老牌師團,戰鬥力馬馬虎虎,連韓軍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另外給它起了個外號「敵人的補給師」。不過該師團在韓國比較有地位,因為是前總統朴正熙的嫡系部隊,是他的御林軍。

6、第6師團,外號「青星部隊」。1948年4月,韓國組建「國民警備隊」第4旅,1949年5月改編為國防軍第6師團。該師團是韓戰中韓軍第一王牌部隊,戰績出色。雖然多次慘敗給志願軍40軍,但在韓國第一名將張都暎指揮下連續四次擊敗志願軍,是韓軍與志願軍交手戰績最出色的師團。志願軍評價:戰鬥力較強,戰鬥經驗豐富,長於山地攻防作戰,是韓國部隊中的「山嶽王」。

7、第7師團,外號「七星部隊」。1946年6月,韓國組建首都警備旅,1949年6月改編為國防軍第7師團。該師團是韓軍最老牌的部隊,但志願軍卻很是看不起,認為其長處是吹牛,第二次戰役時,38軍半個晚上就打得其幾乎全軍覆滅。志願軍評價:戰鬥力中等偏下,被韓軍其他部隊諷刺為「敵人的運輸隊」。

8、第8師團,外號「颱風部隊」。1949年6月組建,該師團主要與志願軍作戰,屢屢挨揍,志願軍評價:兩次被全殲,七次被嚴重打擊,實在是不經打。戰鬥力中等偏下,士氣低落,嚴重怯戰。但志願軍也指出:該師團善於防禦,工事構築極好,並且敢於夜戰。

9、第9師團,外號「白馬部隊」。1950年10月25日組建,因為白馬山戰鬥,該師團在中國比較有名。但志願軍對其評價並不高:有一定的防禦作戰經驗,號稱善於山地、森林作戰,實際水平一般。

10、第11師團,外號「花郎部隊」。1950年10月27日組建,但參戰較晚,主要與人民軍作戰。志願軍評價:戰鬥力中等,其第9聯隊戰鬥力較強,森林作戰經驗豐富,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11、第12師團,外號「乙支部隊」。1952年11月組建,但其第37聯隊是老牌步兵聯隊。該師團參加戰鬥不多,但37聯隊在上甘嶺曾與志願軍交手。志願軍評價:戰鬥力弱,但37聯隊戰鬥力較強,戰鬥作風頑強,曾多次占領我軍陣地。停戰前與人民軍交戰,表現亦比較頑強。

12、第15師團,外號「勝利部隊」。1952年組建,不過其外號是個笑話。主要在東線與人民軍交手,屢遭慘敗。志願軍評價:戰鬥力弱,每次戰鬥都打敗仗,從未獲勝,傷亡慘重,師團長都被撤了。

13、第20師團,外號「夜貓部隊」。1952年10月韓國組建第1訓練旅,1953年改編為國防軍第20師團。該師團都是與志願軍作戰,被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志願軍評價:戰鬥力弱。

14、第21師團,外號「白頭山部隊」。1952年1月韓國組建第2訓練旅,2月改編為國防軍第21師團。但該師團參戰極少。志願軍評價:戰鬥力弱。

15、第25師團,外號「飛龍部隊」。1953年5月組建,未參加實戰。

三、韓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師團和三個最精銳的聯隊

志願軍經過較量後認為,韓軍戰鬥力最強的三個師團是首都師團、第1師團、第6師團。其中首都師團號稱第一王牌部隊,裝備水平和訓練水平最好,與人民軍交手戰績也不錯,但與志願軍交手顯得名不副實。

第1師團總體表現一直比較均衡,雖然沒有太過亮眼戰績,但和志願軍交手一直沒有吃過大虧。

第6師團是韓軍真正的第一王牌部隊,表現看起來大起大落,曾多次被志願軍揍得找不著北,但連續四次擊敗志願軍的戰績,在整個敵軍中都屬於翹楚。

三個最精銳的聯隊分別是首都師團的第1聯隊,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白虎團」,這是韓軍裝備最好的一個團。

另外兩個聯隊都不是出自戰鬥力最強的師團,分別是第2師團的第17聯隊和第3師團的第18聯隊。

值得一提的是,志願軍雖然沒有把韓軍第6師團下屬三個聯隊列入最精銳的聯隊,卻罕見地分別給予了評價,這是其他韓軍部隊都沒有享受到的「待遇」。志願軍評價:第2聯隊善於山地進攻作戰,第7聯隊善於進攻和河川作戰,第19聯隊善於防禦,被稱為不可逾越的「峭壁」。可見,雖然韓軍第6師團三個聯隊沒有被志願軍列入最精銳的三個聯隊,但評價也較高。整體實力均衡,這也是第6師團能成為韓軍第一王牌部隊的原因。

四、韓軍戰術

志願軍對韓軍步兵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國人對韓軍的印象其實停留在戰爭初期的混亂上,其實在韓軍重新整頓後,戰鬥力就一直保持上升狀態。事實上,在同等武器裝備的條件下,美軍和韓軍單挑,不會是韓軍的對手。戰爭後期,美軍步兵的單兵戰術和連排戰術,是由韓軍負責教導的。韓軍在韓戰中很多戰例,一直是我軍研究的重點。

限於篇幅,本節不展開講解。我就簡單講解下面這張圖。這是韓軍步兵師團防禦陣地編成圖。

從圖可以看到,韓軍極為講究戰鬥警戒陣地,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講過,韓軍警戒陣地在戰鬥中經常發揮關鍵作用,這是韓軍對付志願軍的一個法寶,利用警戒陣地遲滯志願軍進攻,迫使志願軍提前展開兵力兵器。這一招韓軍是跟美軍學的,而且在實戰中的運用比美軍好。為什麼美軍和韓軍這麼重視警戒陣地呢?我以前在砥平里這篇文章中講解過,這裡再簡單敘述下。志願軍發起進攻都是在晚上,如果敵軍在警戒陣地就能較好地遲滯志願軍進攻,並迫使志願軍提前展開兵力。那對志願軍來說,就沒有時間對敵基本陣地發起進攻,那這一次的進攻自然就失敗了。而到了白天,志願軍沒有制空權,只能被迫轉入防禦。因此我們可知,警戒陣地是美軍和韓軍與志願軍爭奪戰場時間權的法寶。

我們再注意圖中的斜切陣地,這在我軍軍事教材中都是不多見的。這一招是韓軍從志願軍那裡學去的。之前有篇文章我講過,志願軍用這一招對付美軍,屢試不爽。本來我想在志願軍與韓軍的夜戰中找個戰例來詳細講解,提前在本文先講。

斜切陣地有什麼作用呢?

斜切陣地應在天然障礙物最多、觀察敵人和射擊條件均好的地區,以及在支撐點之間的間隙地構築。一般構築在基本陣地的前方和後方,在韓戰中志願軍偏好構築在基本陣地前方,警戒陣地之後,專門用於打擊進攻中美軍的兩翼,收到了奇效,美軍在兩翼一挨揍,立馬就逃跑。所以這一招就被韓軍學去了。

不過韓軍一般構築在基本陣地的後方,這是因為志願軍總能突破,所以韓軍不像志願軍那樣更多去考慮陣前戰鬥,韓軍更多考慮的是陣內戰鬥。基本陣地是防禦戰鬥的主要區域,當基本陣地被進攻方突破,防禦方後退到預備陣地繼續戰鬥之時,進攻方正處於基本陣地和預備陣地之間,如果有斜切陣地存在,就可以從正面和兩翼對進攻方進行打擊,特別是進攻方尚未來得及調整的側翼就會成為斜切陣地集中射擊的目標。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從斜切陣地發起反衝擊,進攻方往往難以組織防禦的。為啥?突破進入基本陣地之後,是來不及像之前進攻那樣派出側方警戒、保護自己側翼的。這時自然是防禦方有利的反衝擊時機。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斜切陣地只重視火力,想依靠火力進行三面打擊。看起來這是對斜切陣地的良好運用,其實會失去殲敵的良機,只能起到阻止敵軍進一步發展的作用。所以步兵千萬不能光想著用火力,如果光憑火力就足以制勝,美軍早就天下無敵了。

斜切陣地的精要在於,利用敵軍剛突破,立足未穩之時,我們以兵力與火力相結合,立即發起兇猛的反衝擊。關鍵就在於敵立足未穩,遭到三面反衝擊,是很容易陷入被動的。我在之前的文章里經常性提到志願軍反衝擊時往往兵力不及攻上陣地的敵軍,從來沒人問過我為什麼?志願軍在前沿陣地往往是一個連,經常與敵一個營交手,兵力處於劣勢,卻總是能奪回陣地,這就是原因。所以有些人老是說志願軍用人海戰術,簡直就是笑話,別說軍事學沒入門,連門在哪,這些人都不知道。

這一招,美軍和韓軍都學去了,但美軍運用得不好,而韓軍學的不錯。

我就講斜切陣地這一點,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戰爭初期之後,韓軍戰鬥力的提高是有原因的。韓國人從志願軍和美軍兩個高明的老師那裡在學習戰爭的知識。斜切陣地這一招也是我的看家本領之一,我一般不願意講,今天就不藏私了。

網民在軍事上的各種言論總是讓我們這些當兵的人感覺非常有意思,我軍對韓軍的評價並不低,特別是幾個能打的部隊,評價頗高。但是在很多網民嘴裡,韓軍永遠是一個草包。不要忘了,韓軍繼承的是日軍的編制、操典、訓練、戰術和頑強,又學習了志願軍的戰術、戰鬥精神以及美軍的訓練、戰術。這也是一支敢拚命的軍隊。韓軍打不過志願軍很正常,韓軍的步兵雖然各方面都比美軍步兵強,但也沒法跟志願軍比戰鬥精神和戰鬥作風呀。但打不過志願軍,不是看不起他們的理由,更不是有些人夜郎自大的理由。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BcXy3gBrsvY2_UuCx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