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也會胖?!PM2.5 令肌肉下降 & 脂肪增加

2019-09-20     吳棟說跑步




據台灣衛生研究院公布的一項與環保署合作的研究(該合作是調查細懸浮微粒PM2.5對大眾健康的影響),其中一項委託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北市立聯合醫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共同組成的「PM2.5前瞻性老人世代追蹤研究團隊」首度發現:PM2.5暴露量如果越高,竟然會造成肌肉量的流失,且導致身體脂肪增加!




PM2.5會降低肌肉、增加脂肪



PM2.5前瞻性老人世代追蹤研究團隊分析了4,818位65-80歲的老人。負責收案台北地區研究的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表示,這項研究主要是針對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的老人所做的後續追蹤,並藉助環保署的室外空氣監測站、在受試者家中裝的空氣監測器進行長達3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首次發現,原來空氣污染也會造成肌肉量流失。

根據衛生院所公布的調查,長期PM2.5暴露每增加1μg/m3,就會顯著造成老人一個年度間肌肉量下降0.2%,脂肪量增加0.28%。李岡遠表示,空氣污染會造成肌肉流失主要是通過統計之後所發現的結果,推測可能是因為PM2.5微粒當中的成分會增加體內的發炎反應,影響肌肉生成,令身體內分泌與代謝下降,從而導致體脂上升,肌肉量減少。




孕婦、老人、小孩

是空氣污染的高危族群



台大醫學院教授、計劃主持人之一的衛生院合聘研究員郭育良表示,PM2.5當中的某些物質會造成發炎反應,還有些是環境荷爾蒙物質會影響內分泌,這些都可能是PM2.5造成肥胖的原因。

雖然空氣污染會造成肥胖,但研究也發現,肌肉少脂肪多的人群,如果增加運動,就能明顯減少此症狀。因此,呼籲即使是在高空氣污染地區也不能忽視運動。

這次研究也發現,空氣污染也會影響免疫指標、造成腎臟傷害與孕婦胚胎的影響。李岡遠表示,孕婦、老人、小孩是空氣污染的高危族群,建議平時空氣污染嚴重時,儘量減少外出,如有外出需要,建議搭乘交通工具,減少騎行、慢跑等活動。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人只要不規律持續運動,從30歲之後,肌肉就會以每10年3-5%的速度減少。大多數人從出生到30歲時,肌肉成長會達到巔峰,但30歲之後便開始肌肉質量和功能便會漸漸下降,這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的喪失稱為「肌肉減少症」,它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快。另有個研究的數據指出,人類從40歲開始到70歲左右,肌肉量每10年會以8%左右的速度減少。

人體的肌肉量約占體重的30-50%,但實際的肌肉量多少則視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程度以及遺傳基因來決定。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的肌肉組織、強度與耐力都會漸漸減少變弱。用一位男性來舉例,30歲時擁有20公斤左右的肌肉,到70歲的時候會減少大約4公斤的肌肉量。

肌肉變少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移動功能,間接地讓體脂肪率變高(在體重不變的情況下),這些脂肪堆積在身體的內臟器官上,影響身體的健康指數。




如何避免肌肉流失?



雖然,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人都勢必會失去一些肌肉量,但只要通過固定且持續的運動以及一些簡單的自然療法,就可以減緩甚至逆轉這種肌肉減少的速度。

對於大多數老年人來說,有效率地保持肌肉質量和功能,對於實現日常生活自主性與活動力至關重要。要如何正確預防肌肉流失有這幾種方法,比如:增加蛋白質攝入量、培養固定的運動習慣、攝入轉換率高的優質蛋白質、提升omega-3的攝入、保持充足睡眠等,都能減緩肌肉流失速度。




此外,一旦發布空氣品質不良的警報時,建議減少外出,減少外出,配戴經過認證的防霾口罩來降低PM2.5的吸入量。


——資料來源:蘋果新聞、Fitness Magazin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96tT20BJleJMoPMyr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