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炒股巨虧百萬,47歲男子跳樓自殺:越到中年,越不敢走錯

2020-04-28     都市民生匯

大家應該經常聽說一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可以說,炒股是一種高收益的投資方式。然而,伴隨而來的是它具有極高的風險。並且,由於許多股民缺乏風險預判能力,導致很多人最後往往血本無歸。

近日,福建一名47歲男子在醫院墜樓身亡,經現場勘察和調取監控,警方排除了他殺的可能。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警方發現,事發當日上午,這名男子曾在家中留下遺書。並在朋友圈,流露出想要輕生的念頭。據了解,該男子在近年來,因炒股虧損了上百萬元。所以,眾人猜測,他極可能是因無力償還較大額度的貸款,而選擇自殺的。

我們都知道,中年人一般都上有老,下有小,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他們因為背負著一個家庭的重擔,所以都會謹慎行事,不敢行差踏錯。上述墜樓的中年男子,在炒股虧損後,卻不懂及時止損。而是為了填補漏洞,借貸繼續投資,真是一步錯,步步錯,最後導致錯上加錯。可以想像,發生這樣的事,對他的家人而言,不管是在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都是不小的打擊。

這件事有兩點值得我們深思:第一,該男子為何會走到如今的局面呢?近年來,一些人逐漸意識到光靠工資,或許很難支撐通貨膨脹帶來的物價飛漲。因而,許多人都會夢想一夜暴富。當他們看到別人因炒股而獲得豐厚收益時,就會按捺不住,也想大發橫財。於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大膽無畏地,加入到股民的大軍中。甚至有些人,在投資本金不夠的情況下,也還是願意鋌而走險,如同案例中的中年男子一樣借款炒股。

前些年,揚州一個小伙子,在出租房上吊身亡。而他自殺的原因,竟然是在最初炒股虧損後,又借了高利貸,繼續投入股市。結果,再次虧損,最終不堪重負,選擇輕生。無獨有偶,杭州一對原本家境殷實的夫妻,也因炒股虧損加上被債主討債,最終選擇一起喝下農藥自盡,留下年僅8歲的女兒和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

借貸炒股巨虧百萬,47歲男子跳樓自殺:越到中年,越不敢走錯

在筆者看來,貸款炒股等同於賭博,風險遠高於收益。當個人資產與資金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時,就應該及時收手。切不可抱著賭徒心理,不顧風險一再投錢,企圖多投多賺,一波翻盤。在投資時,也應該量力而行,不可超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第二,作為中年人應當如何選擇投資呢?中年人手裡往往有一筆數額不小的存款,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家庭的重負,錢生錢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故筆者建議,中年人可以採取穩健型的理財方式,選擇一些安全性高,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當然想要成功,盲目的跟隨別人投資是不可取的,自己一定要掌握其中的原理。所以,在理財前務必要學習相關知識,掌握想要投資的理財產品的特性。最好先觀望一陣,做到心中有數,再下手不遲。

另外,在理財前一定要關注自身資產和債務的平衡情況。當負債嚴重時,建議先行償還債務,再考慮其它。並且,一定要留有應急資金,以此應對家庭的突髮狀況。避免危機到來時,再束手無策。並且,理財時,一定要守好本金,穩中求進,萬不可冒險貪功。

再者,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除社會保險以外,可以為家庭選擇意外險和重疾險,以此來增加家庭的抗風險能力。

總之,在進行投資時,一定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在投資前,抱著可能會虧損的心態,去計算自己的風險是否可承受。在投資時,賺,則穩中求進守好本金;虧,則在自己的預判範圍內及時收手。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錢財乃身外之物,無論如何,都不可輕易放棄生命。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拍沒柴燒,只有活著才能有解決問題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p_jwXEBfGB4SiUwG_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