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其實是技術活,這樣用力才是對的!

2020-09-23     母嬰和育兒

原標題:生孩子其實是技術活,這樣用力才是對的!

看電視劇裡頭,產婦生產時,產婆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用力」!的確,生孩子並非易事。既需要產婆的耐心引導,更需要產婦的正確配合。那麼,產婦該如何配合呢?只要用力就對了嗎?其實不然。生孩子其實除了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產婦如果用錯力,不僅白費力氣,而且妨礙生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分享下產婦分娩時的正確用力方法。

一、總體方法

方法一、儘量大幅度地分開雙腿

分娩台上,大幅度地分開雙腿,最有助於分娩。產婦應儘量使雙膝蓋朝向外側。如果向內側靠近大腿,那麼腹部就不能正常的用力,而且產道也會變得狹窄。

方法二、向身體方向拉把手

首先稍微彎曲肘部,然後在腹部用力,踢腳的同時,向身體方向用力拉把手。如果伸直肘部,就容易出現肌肉痙攣,因此要特別注意彎曲肘部。

方法三、踢出腳後跟

如果產婦覺得使不上力,那可以試試用力踢出腳後跟,這樣腹部就更容易使力。

方法四、背部與腰部貼緊分娩台

如果用力不當,那麼背部與臀部會離開分娩台。如果臀部脫離分娩台,那麼下巴就有可能抬起過高,如果背部離開分娩台,那麼就會影響腹部的用力方向。因此,在分娩過程中,應該讓背部和腰部貼緊分娩台。

方法五、向肛門周圍用力

如果手腳用力過大,就無力把力量集中到子宮與產道周圍,而無法有效地用力。在分開雙腿的狀態下,必須向臀部方向使力。一般來說,由於強烈的疼痛,上身容易向後傾斜,但要避免背部或腰部離開分娩台。如果用力方向出現問題,就會拖延分娩時間。

方法六、在壓低下巴的同時睜開眼睛

用力過程中,必須睜大眼睛,然後向頸部貼緊下巴。如果閉上眼睛或抬高下巴,那麼臉部就會用力,減弱了推動胎兒的力量。

二、不同分娩姿勢的用力方式

側臥

身體下方的手肘輕輕彎曲,手掌放在臉旁邊。雙腳併攏,膝蓋儘量彎曲,手抱住身體上方的大腿靠近臀部的地方。用雙手抱也可以,只是側臥時,在身體下方的手容易疲勞。頭部不可彎的太低,脊背也不可拱起至眼睛看到肚臍的程度。胸部先充分吸氣,然後和仰臥的情形相同,暫停數秒後再用力。

仰臥

一般產婦,都採取這個姿勢進行生產。產婦應注意兩腳充分張開,膝蓋彎曲,後腳跟儘量靠近臀部,兩手向後舉,抓住床頭的欄杆或兩側的把手。先充分吸氣,從鼻子吐氣的同時停止呼吸,幾秒後再慢慢的逐漸用力,此時要緊閉嘴唇,直到最好都不要讓空氣漏出來。從吸氣、用力到吐氣完畢,大約需要25秒。

仰臥抱腿

舉起雙腿,雙手從外側抱住膝蓋的內側,雙腿儘量靠近下腹部的兩側,並充分地張開。雙手不可握在一起,而要各自握拳,雙腿才能充分張卡愛。用力的同時,下巴貼近胸口,雙腿儘量張開。

二、不同分娩時間的用力方式

宮縮間歇時

這個時期,生產還沒完全開始,因此准媽媽千萬別用錯力氣。這時候,孕媽媽應該儘量安靜休息,以恢復體力。要知道,如果腹壓和宮縮力配合得當,會使胎兒娩出期時間明顯縮短,但是如果用力不當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比如有些孕媽媽拚命地喊叫哭鬧,不但消耗體力,造成疲勞,並且導致子宮收縮乏力,影響產程進展。

宮縮時

當子宮口開全後,會陰膨脹,這時孕媽媽應在宮縮時正確用力,以增加腹壓協助宮縮力促進分娩。孕媽媽在宮縮時要先吸一口氣,閉緊喉頭,如解大便一樣用力向下屏氣增加腹壓,這樣腹內壓升高促進宮縮,能夠加快胎兒的分娩。

胎頭下降到很低時

當胎頭下降到很低的時候,寶寶就快出來了。這時候最適宜運用腹壓。一般而言,醫生例行檢查後會囑咐孕媽媽運用腹壓。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宮口未開全,即使您有劇烈的排便感必須使勁時,也千萬不要用力,以免造成分娩後期乏力。

三、控制情緒,如下這四個情緒不要有:

一、害羞

如今男產科醫生越來越多,如果是男醫生接生的話,那麼准媽媽或許會覺得非常害羞。事實上,這種事情都是非常常見的,准媽媽最好把自己的觀點擺正。要是准媽媽對於這種心態一直不能拍拖的話,那麼最好是跟醫院商量一下要一個女醫生為自己接生。

二、緊張

一直聽別人說生產很痛苦,因此很多的准媽媽會特別害怕,在生產之前會特別緊張。在生產時,要是准媽媽太過緊張,其實反而會非常不好,不利於順利生產。准媽媽的緊張情緒會讓生產的過程變得更長,如此一來就會覺得更加痛了。為了快速生產,准媽媽一定要讓自己放鬆下來,聽從醫生的建議。

三、疲勞

生產時,准媽媽要非常多的體力。一部分的准媽媽在生產前就已經非常累了,生產時容易體力不支,那麼生產就會特別累。所以在生產前,准媽媽一定要有充足的精力。

四、心情差

有的准媽媽在臨產期前,情緒會特別不好,要是不能夠有一個好的心態,那麼對於准媽媽來說是非常不好的。准媽媽若是在生產前吃不好睡不好,那麼會有一定的可能性導致難產。所以在生產前,准媽媽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ksauXQBLq-Ct6CZKt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