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福州南公河口古厝,觀「朝貢港市」

2020-03-09   海峽都市報

南公河口街區將連通南公園,打造集海絲印記、貢賜文化、異域風情於一體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N海都記者 石磊磊 陳恭璋/文 包華/圖

南公園歷史建築群古稱河口。目前,南公河口街區正圍繞「海絲朝拜,異國風情」主題定位,打造集海絲印記、貢賜文化、異域風情於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8日,海都君從福州市相關部門獲悉,從南公河口街區入口到南公園將形成一條遊覽路線,讓市民感受這裡的歷史文化。

南公河街區一河之隔的打鐵港公園


天后宮萬壽庵,將重現昔日風貌

根據規劃,南公河口街區的範圍東至六一中路,南至新港路,西至規劃中選路,北至國貨西路,面積約22.58公頃。

8日,海都君探訪正在修繕的南公河口街區時看到,街區的入口處聳立著一座木牌坊。街區的入口廣場鋪著清爽的石板路面,而街區將復原此地商貿繁華景象。

建築專家嚴龍華教授告訴海都君,南公河口街區體現了海絲、貢賜文化,和三坊七巷的士大夫及上下杭的閩商文化完全不同。

南公河口街區完成部分古厝修繕和道路修建後,將形成一條風貌獨特的遊覽線路。比如河口的天后宮,是福州罕見的挨著河道和港口的天后宮,它集海絲文化、媽祖文化以及貢賜文化於一身。在河口萬壽橋西側的河口萬壽庵此前只剩下一處石刻,文物部門通過相關資料的核對,找到了萬壽庵的舊址。萬壽庵經過外立面修繕後,也將成為街區重要地標。


古厝保護修繕,沿線主題式招商

從入口廣場進入路通街後,記者看到兩側的民房正在進行修繕,在保持建築原貌的情況下,工人們用杉木、青瓦等替換腐朽損壞的構件。在道路的盡頭,已經可以看到南公園的樓閣。

現場施工負責人表示,今年6月中旬,南公河口街區將全面完成一期市政管綜、道路、景觀綠化工程。同時,總面積約3500平方米,包括萬壽一道6-12號等28處建築院落的整體保護修繕工程也將完工。今年還將啟動街區萬壽庵等14處文保及歷史建築保護修復工程。

據海都君了解,在古厝院落完成保護修繕後,也在嘗試引入業態來活用古厝。據上述負責人介紹,招商工作將緊扣「海絲之路,中琉友好」以及「朝貢港市,河圖盛景」主題,充分發掘海絲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文化體驗,將打造「海絲朝拜,異國風情」為主題的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如精品進口商品、海絲特色產品銷售,日式溫泉等業態。

此外,6月底前,該街區還將完成布展工作,展現街區的建設成果、地方文化、歷史事件及名人事跡等,讓市民找回福州市民文化的記憶。


編輯:小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