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有海的內陸國,地理條件怎樣?發展前途在哪?

2019-07-10     自然地理探秘者

內陸國指沒有海岸線的國家,亦即被周圍鄰國陸地領土所包圍的國家,又稱陸鎖國,這樣的國家有44個。內陸國與臨海國、島國相比,地理條件比較閉塞,交通與對外聯繫多有不便,社會經濟發展上有許多困難和特殊之處。

對於一個內陸國而言,沒有海岸線傳統上被認為是一種缺點,因為不靠海除了讓該國無法利用如漁業之類的海洋資源之外,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國家並無法發展海運。這樣的缺點在以往的海權時代,代表這國家很難在海外探索與殖民方面占有優勢,而在現代則代表它缺乏發展航海貿易的空間,而影響到國家的國際貿易能力。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幾個主要的內陸國,看看它們地理條件怎樣,靠什麼發展。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

世界最大的內陸國,西瀕裏海,東接中國。哈薩克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約占地球陸地表面積的2%,領土橫跨亞歐兩洲,以烏拉爾河為洲界。

哈薩克地形複雜,境內多為平原和低地。特點是東南高、西北低,大部分領土為平原和低地。西部和西南部地勢最低。屬於大陸性氣候。

其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和農牧業為主,加工工業和輕工業相對落後。大部分日用消費品依靠進口。

東亞內陸國:蒙古

蒙古國地處亞洲中部的蒙古高原,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北面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為鄰,邊境線總長8219公里。

蒙古地質結構複雜,山脈多系火山岩構成,土層較厚,基岩裸露,土壤種類以栗鈣土和鹽鹹土為主,北部有凍土層,從北至南大體為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草原和戈壁荒漠。

蒙古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溫帶草原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冬季長,常有大風雪。其主要產業包括礦業、農牧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等。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畜牧業是蒙古國的傳統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蒙古國加工業和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原料來源。

東南亞唯一內陸國:寮國

寮國是位於中南半島北部的內陸國家,北鄰中國,南接柬埔寨、東接越南,西北達緬甸,西南毗連泰國。境內80%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蓋,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服務業基礎薄弱,起步較晚。

南亞最大內陸國:尼泊爾

尼泊爾是南亞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南麓,北與中國西藏接壤,東、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圍。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大部分屬丘陵地帶,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總面積近一半。東、西、北三面多高山;中部河谷區,多小山;南部是沖積平原,分布著森林和草原。

氣候基本上只有兩季,乾季和雨季。尼泊爾是個農業國,經濟落後,是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農業人口占80%,旅遊業是其支柱產業。

亞洲中南部內陸國:阿富汗

阿富汗位於西亞、南亞和中亞交匯處,在歷史上被稱為通向南亞大陸的「鎖鑰」,坐落在亞洲的心臟地區,東部一小部分和我國接壤。

境內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國面積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平均海拔1000米。它也是最落後的國家之一,戰亂使其工業崩潰,農業和牧業是其國民經濟支柱。

東非內陸國:衣索比亞

處於非洲之角的中心,是內陸國,東與吉布地、索馬利亞毗鄰。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大部屬衣索比亞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體,占全境的2/3,東非大裂谷縱貫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

衣索比亞也是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工業基礎薄弱,農業是其經濟支柱,占其GDP的40%,畜牧業占其國土一半之多。

南美最大內陸國: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位於南美洲中部,內陸國。東北與巴西交界,東南毗鄰巴拉圭,南鄰阿根廷,西南鄰智利,西接秘魯。是南美的一個內陸高原國。東部和亞馬孫河沖積平原,約占全國面積的60%;中部為山谷地區,屬安第斯山東麓,農業發達, 許多重要城市集中於此;西部為玻利維亞高原。

玻利維亞是南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基礎設施匱乏,旅遊業落後,經濟主要以出口礦產為主。


相比起歐洲的內陸國來說,亞洲和非洲的內陸國不僅離海洋較遠,而且自然地理條件更差,經濟發展困難。下面附上全球44個內陸國名稱:

亞洲: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蒙古國、寮國、尼泊爾、不丹

歐洲:安道爾、捷克、奧地利、白羅斯、匈牙利、盧森堡、北馬其頓、摩爾多瓦、聖馬利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瑞士、梵蒂岡、列支敦斯登

非洲:波札那、布吉納法索、中非、蒲隆地、查德、衣索比亞、賴索托 、馬拉威、馬里、盧安達、尼日、史瓦濟蘭、南蘇丹、烏干達、尚比亞、辛巴威

南美洲:玻利維亞、巴拉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Qw0X2wBUcHTFCnfeG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