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烈致敬!吉林省延邊軍分區這樣做……

2020-04-04   吉報調查

經歷了一場寒冬,山嶺中的片片金達萊花含苞欲放。在這個特殊的春日裡,無數人透過這場戰「疫」,看到了捨己為人的勇敢逆行,記住了那些一往無前的最美的身影。

和平年代,犧牲與奉獻是屬於軍人職業的註解,正因為一群人的無悔選擇,他們的名字正伴隨他的光輝而熔鑄到人們心中。在祖國東北邊陲的吉林延邊,在這片詩人筆下「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的紅色老區,今年的清明,軍分區官兵對於英烈的關注不再平常。

網祭,你的名字被我珍藏

清明節前夕,一款名為「吉林英雄祭」的應用程式在網絡中被廣泛傳播。應用中將我省各地的烈士陵園送上了「雲端」,只要在手機中選中各地烈士陵園的坐標,就能夠讀到這片土地發生的戰鬥故事,輕輕觸碰每一位英烈的名字,就可以了解到他平凡而又偉大的光榮事跡。

為積極響應減少聚集的節日祭掃要求,延邊軍分區聯合延邊州國防教育委員會、延邊州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活動,將活動延伸進入部隊軍營,在網上「鞠躬」「獻花」,積極撰寫感言體會,將自己真摯的情感通過網絡寄語的形式發布在網絡上,用不同的筆觸抒發對革命先烈的敬仰緬懷之情,「足不出戶」寄託哀思,掀起革命老區崇敬英烈的網上熱潮。

「到瀋陽為大伯掃墓的計劃未能成行,沒想到在網絡上也能祭掃留言」烈士家屬鄭德峰說到。去年,在退役軍人事務部首次發起的「尋找英雄」活動中,70年前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鄭東春烈士,成功尋得家住在延邊州龍井市的親屬。這個清明節,通過網際網路,龍井市人武部政委張慶忠陪伴烈士家屬通過遠程祭奠的方式緬懷逝去的英雄,留下那份珍藏在心中的思念。

「一定要替烈士照顧好家人。」一代代國防動員官兵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使命與承諾。

畫展,你的身影令我難忘

「從那一天起,邱少雲這個名字和他的戰鬥精神一起,永遠鐫刻在人民軍隊的軍史上,影響並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在「時代楷模」獲得者、汪清縣關工委主任金春燮的講解下,汪清縣人武部政委段然春矗立在英模邱少雲的畫像前的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這個清明節,汪清縣軍地聯手籌備了一場特殊的畫展。4月2日,段然春走入展覽現場,又一遍溫習著這些畫像背後的英烈事跡。為了減少聚集,擴大受眾群體,他們將畫展的舉辦地放在了空曠的政務大廳,讓來往的群眾都能在這裡接觸到這份「微感動」。

此次畫展圍繞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和疫情防控阻擊戰展開,作品均來自於當地民間藝術家無償捐獻的親筆書畫,共展出素描畫作17幅,油畫17幅,各類紅色歷史資料展板40餘件。通過連接歷史與當下的主題設置方式,生動展示了在不同戰場上相同的光榮與偉大。

描紅,你的使命由我擔當

受到疫情影響,我省多數烈士陵園實施人數管控措施。減少的人流並沒有「冷落」人們對於英烈的思念,在被譽為「邊塞紅都」的琿春市,清明期間這裡組織了一支特殊的志願者隊伍。

得知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正在機關內部招募翻新維護烈士陵園的志願者後,琿春市人武部政委陸琳當即為人武部報了名。「清理園區、擦亮碑文、掃除雜草……」節日前夕,這支由軍地共同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如期來到了革命烈士陵園用特別的行動表達別樣的紀念。

歷經了多年的日曬雨淋,墓碑上的殷紅逐漸暗淡。在場的人武部幹部和文職人員手握畫筆,蘸著象徵革命勝利的朱紅,一筆一划認真地在革命先烈墓碑上描摹著。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烈士碑的碑文描紅,使得烈士碑文煥然一新。

「今日山河無恙、您的使命請交由來我擔當。」琿春市人武部文職人員李聰在朋友圈中這樣分享他的志願感悟,作為軍隊一員,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追憶英烈,同時更在思考,如何努力,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新時代。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維晨

編輯:於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