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龍蝦養殖產量?有哪些技巧?

2019-12-10     惠農網鄧武傑

現在農村養殖小龍蝦的人還是蠻多的,但是想要把小龍蝦養得好,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比如下面這些問題,如果大家想提高產量這些問題就一定要注意。

1、掌握技術

掌握和實施養殖技術是提高小龍蝦產量的基礎,目前大多數養殖戶大多採用傳統技術,新技術不夠,誤解太多,平均單產低,不到200斤。只要我們重視和實施養殖技術,仍有機會將每畝產量提高到400斤。

2、水體改造

小龍蝦隱藏在深水中,在潛水區活動、進食和蛻殼,它害怕高溫,不喜歡低溫,對溶氧的需求量很大,這些特徵決定了小龍蝦養殖中水結構的重要性。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改造不到位,水深不達標,進排水系統不夠完善,目的:滿足小龍蝦在深水和淺水中的生長需要,深水只能養大蝦,潛水擇只能養小蝦比較合適。

水肥的標準:它不會生長青苔,水不會混,並且幾乎沒有蟲子。不管颳風或是下雨,冷空氣等,水不會褪色。無論天氣多雲還是晴天,蝦進食都很好。無異常水質指標,水質穩定肥水是為了培養藻類和培菌(有益菌)。

3、養殖模式——夏秋季放種苗還是春季放苗

小龍蝦的最佳生長期為秋季9月至11月和春季(3月中旬至6月中旬)適應新環境需要很長時間採用春放育種模式,春天和秋天兩季不能充分利用,規格較低,生長期較短,產量還低,許多春季放苗養殖戶,用這個方法養殖效率不是很好,因此提倡夏秋播種(苗)春補苗。

4、人工苗塘口苗較好

好種出好苗,種苗好產量高,苗是決定產量是否高的第一因素,如果我們掌握了育苗技術,就可以解決高產高效的問題,天然苗是近交苗。

5、運輸苗種

傳統上是乾式運輸法,實際上這隻適合食用蝦,乾式運輸法使小龍蝦受損是比較大的,被損傷的小龍蝦在蛻皮時容易死亡。蝦養殖應分水運法或半干、半水來進行運輸。蝦苗運輸成活幾率應在7天後計算蝦苗的存活率,干運輸的存活率通常只有30%甚至10%。為了達到高產,苗的數量和成活率是非常重要的。

6、水和草問題-充分利用資源

多少蝦,看水草,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多種水草效果才會更好,質量越好;沉水植物首選菹草,伊樂草不是最好的草,建議栽培的有三種草:菹(zu)草,黑藻,伊樂草,漂浮植物選擇水葫蘆和水花生是比較合適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漂浮植物需要給它固定一下。

7、捕撈是個問題

是早捕還是晚捕:捕撈是成功水產養殖的關鍵,它必須是早期捕捉,建議在3月開始捕撈,一定要加強捕獲,蝦被捕獲,小蝦才能生長更快,產量可以更高越捕越多。輪捕輪放捕大放小,捕蝦時,把3-5厘米的幼蝦放入池塘一般來說,捕到10斤蝦時,需要補充1-2公斤幼蝦。這樣一來,每畝生產500或600斤就沒什麼困難了「捕大放小容易了。在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捕大留小的捕撈模式,以此方法來降低池塘口的養殖密度是不錯的,儘量不考慮市場因素,而是把成品蝦長期留在池塘里,因為我們要相信,不管市場價格是多少,只要你的蝦產品好,規格大,都能賣個好價錢。

綜上就是小龍蝦養殖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如果大家對這幾個方面都沒有注意過的,可以多多參考學習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2dV8W4BMH2_cNUgIs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