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咱給你媽開工資,請她幫咱帶孩子吧」「我怕弟媳不同意」

2019-08-13     大俠李事事兒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朵米朵琪」的生活經歷,她說婆家和娘家離得近,所以經常靠娘家幫忙,但是自從弟弟結了婚,自己就覺得回娘家沒有那麼自由了。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認為女人婚後回娘家,一定要看弟媳的臉色嗎?

我結婚6年了,因為娘家和婆家都住在同一個縣城,離得不算太遠,所以我經常回娘家。我還有一個弟弟,比我小三歲,我們關係很親密。我大女兒是婆婆帶大的,我公公也退休了,倆人帶這一個孩子,還能幫我們做做飯,我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我婆婆家,晚上去我婆婆家吃飯,然後帶孩子回我家休息。

大女兒沒讓我累著,覺得生養個孩子也沒什麼難。我懷二胎的時候,我公公因為白內障、高血壓等身體問題,住院了好幾次,我大女兒已經上幼兒園了,就交給我媽接送,我婆婆能安心照顧我公公。我的二女兒要出生時,我婆婆根本幫不上忙,一是需要陪伴我公公,一是需要接送我大女兒,我這個嗷嗷待哺的二女兒只能靠我自己。

我媽那時候剛退休,就主動承擔起了給我伺候月子的工作,不過過完月子,我媽就直接把我接到了娘家,方便照顧,然後就是我婆婆照顧我公公和大女兒。我產假過完之後,把女兒放在娘家然後兩頭跑,早上送大女兒去婆婆家,然後送二女兒去我媽那邊,在我媽這裡吃飯,然後接上二女兒去婆婆家接大女兒,最後回我家給倆孩子洗刷休息。

婆婆和我媽偶爾會留下孩子住,這樣我能輕鬆一晚上,日子在一天天的忙碌中度過。我弟在城裡上班,然後找了女朋友,打算在城裡定居。可自從開始給我弟裝羅婚事,我媽就不讓我送我二女兒了,說是家裡需要刷牆換家具,不適合孩子住,再加上他們忙起來就顧不上孩子了。

我婆婆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的時候特別辛苦,公公眼睛不好,行動不方便,所以幫不上忙,所以我每天要自己接送大女兒,我婆婆主要帶二女兒和照顧公公。以前覺得很辛苦,可是現在簡直是人仰馬翻。兩個月之後我弟結婚了,我媽隻字不提讓我送孩子的事兒,我知道她是顧及我弟媳婦。

我弟媳婦是個看起來很強勢的人,不過和她相處過幾次之後,我覺得她還挺好相處,也很講道理,很顧及面子。我想給我媽送孩子,我媽說:「你弟結婚了,我首先是個婆婆,然後是個媽,所以做事得先考慮你弟媳的感受。她藉口我給你帶孩子不樂意生孩子怎麼辦?她要孩子之前,我最好還是找個零活干點,也能補貼點家用。」

我媽說的有道理,如果我婆婆只顧大姑姐不顧我,我也會特別傷心的,所以我就按下不再提送孩子的事情了。但是婆婆實在是忙不過來,就一直問我能不能把老二送到我媽那邊,我跟婆婆說:「我媽現在怕我弟媳婦不高興,說打算去打點零工。」

我婆婆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但是請保姆她還不放心,就問我:「兒媳,咱給你媽開工資,請她幫咱帶孩子吧,反正她也是想出去工作,咱給她開保姆的工資。」我知道婆婆這是又心疼孩子,又要顧及我娘家的和睦,我考慮了一下跟婆婆說:「我得問問我弟媳,我媽怕我弟媳不同意。」

我知道我不能直接找我弟媳婦說,因為只要我出面了,以她的性格肯定是會同意我婆婆帶孩子的,但這會不會讓她誤會啊,以為我是故意為難她,然後影響我媽和弟媳的關係,萬一影響我弟和我弟媳的關係就更麻煩了,所以我直接跟我媽提出了我婆婆的建議。

我媽給我弟媳婦打電話說:「我想找個打零工的工作,你覺得做什麼好啊?」我弟媳說:「啊?你不給我姐帶孩子了啊?」我媽說:「你姐想讓我帶啊,可是我不想給他們帶了,還不如打點零工補貼你們。」我弟媳說:「你可千萬別,咱們家不缺你那點錢啊,都退休了還打零工,開玩笑吧你,有這功夫趕緊給我姐看孩子去哈。」

我媽說:「你姐的婆婆說給我開工資給她帶孩子,我可沒答應。」我弟媳在電話里哈哈笑:「幫著帶就行,還開工資,開什麼玩笑啊。我姐就用你這一兩年啊,等孩子上了幼兒園,你想管人家也不讓你管。別要我姐錢啊,讓人笑話,都不笑話你,肯定笑話我不懂事對不對?」

雖然知道這樣和弟媳的交流方式不合適,有點算計她的嫌疑,但是我內心的出發點真的是希望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她就算是最快要孩子,也得一年之後才生,那時候我小女兒上幼兒園了,我媽就可以全身心地照顧我弟弟家的孩子了。雖然沒給我媽開工資,但是家裡的生活費我全承包了,我婆婆還囑咐我多給我弟媳買點東西。

​事事兒有話說:這個家庭是比較和睦的,人人都在讓步,都在為家庭和睦著想,而且說話很注意對方的感受。但從整個事情來看,最主要的還是這家的兒媳婦懂事,如果這個兒媳婦有任何較真和自私的言行,這家就不會是這個美滿和諧的情景了。

婆媳和姑嫂關係都是比較複雜比較難處理的,尤其是做母親的總想著幫了這個幫那個,對兒媳婦和對女兒的心意是不一樣的,難免會出現一碗水端不平的情況。婆婆和兒媳婦不會那麼真誠,說話也會揣著小心,說話互相揣測當然容易出誤會。

有時候事情沒有那麼複雜,如果大家都願意各退一步,或者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事情很容易就能解決。換句話說:心機和心計是對敵人的,不是對家人的。所以面對家庭問題的時候,老人應該是舐犢之情,年輕人應該是孺慕之情,憑著這兩種心情去處理,相信沒什麼大不了的。

本文由大俠李事事兒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2AEkmwBvvf6VcSZZ8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