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擁有15年投資經驗的人:人才第一,行業第二,商業模式第三

2019-08-12     CEO最前線

王浩澤先生是AA投資創始合伙人,兩次海外成功的連續創業經歷,並創辦投行幫助十餘家企業獲得融資。活躍而高成功率的天使投資人,曾參與投資盈方微(000670)、浙江信匯,並天使輪投資了OneAPM、Udesk、Loglnsight、雲帳房、兜行、MajorSEC等眾多企業。專注於技術創新的投資,富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豐富的投資圈內人脈資源。畢業於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獲得國際貿易學士學位及市場營銷碩士學位。

以下來自王浩澤演講實錄:

關於AA

首先先跟大家說一下,我們AA投資為什麼叫做這個名字。我們希望做到創業者的天使。這裡面有很多增值服務,包括種子輪,天使輪。有這麼一兩個客戶還達不到A輪的水平我們都會投。我們希望成為A級的基金只投少數A級的企業。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一下我個人的經歷,我個人的投資方向是以saas為主的企業服務方向。為什麼選這個方向去投資呢?我覺得更多的是一個邏輯的推理。

2013年我準備開始做天使投資的時候,我把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名單全部整理了一下,To B跟To C的公司數量基本上差不多。一些公司市值會更高一些,比如說facebook、谷歌這樣的公司。To B也有很多的公司做到很高的市值,像很多企業發展也很不錯。在納斯達克差不多有40%的企業是做To B的,有60%的企業是做To C的。在這兩個領域做saas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在中國當時並沒有很多人投這個行業。

為什麼在美國這麼火的行業在中國就沒人投,為什麼在中國上市的企業很少?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雲計算的發展。美國的雲計算是最早1999年成立的。國內的雲計算是2009年阿里開始做的。差不多2012年的時間才被整個市場接受。起步比較晚。

二,企業對IT的依賴。過去很多的企業IT方面的上升,比其他行業還要更高一些。至少需要自己一些核心工程師,這些工程師每個月3~5萬的月薪,算一下一年多少錢?做出來的產品還不一定是最好的。看似是給自己定製的,最後還不太好用。這個方面大家對saas這樣的軟體需求會越來越強。

三,競爭的白熱化。如果保持每年20%~30%的增長,沒有人會考慮降低成本這個問題。先去開源,開源不行了再去節流,但是現在隨時經濟的下滑,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多地關注節流。再加上這兩年以很多大型的企業運營商為代表,現在大家更傾向於採用國產軟體,我們最後投的企業是真正能為客戶帶來價值的。

找到一個自己了解的領域

我們投的企業具有很高的價值,在這方面具有很多的內因。我覺得這些都是我選擇這方面投資的一個原因。我覺得大家如果要去做天使投資的話,最基本的,要找到一個自己了解的領域。在一個方面做投資,然後再把這樣的經驗橫向複製。對於投資而言,有很多的邏輯是相通的。你對一個領域比較懂的時候,對其他領域往往有很好的見解。投資的理念呢,我們是依靠邏輯去做決策。

看到一個領域,我們是這樣覺得:人才第一,行業第二,商業模式第三。

人才第一,是因為所有的公司都是人做出來的公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履歷相互交叉產生的朋友。我們可以對這個人做背景調查,看看這個人是否靠譜。

行業第二,雖然很多行業都有天花板,風口沒有到,但是哪怕行業再不景氣,只要創業者真的牛逼,一樣可以慢慢等風來,打造出像樣的公司。

第三個是商業模式。因為商業模式的變化是非常快的。每季度每月甚至每周都會做出一定的調整。

MP3投資方法論

所以牛逼的VC還是需要top sales這樣的能力,需要把自己賣出去。比如說我們投過的一個企業。他不光認識我也認識紅杉也認識經緯這樣的基金。為什麼他會選擇我們去作為它的投資人?你需要有很強的sales能力去告訴他,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如果你沒有這種top sales的能力,你也可能根本投不到那種最牛逼的項目,二流和三流的項目是沒有價值的。這幾個方面,我把它叫做MP3投資方法論。

1. People(人)

如果按照排序的話,排在第一的應該是People,團隊這個是考察的核心。在這個團隊里CEO是最重要的,之後是團隊配合。剛才也說到,要對自己有一個足夠的認知,找到互補的團隊才有可能讓這個公司做的更好。

2. Preoduct(產品)

第二個是Product。包括產品自身的優勢、競爭的壁壘等。我投To B領域的公司,更希望把這個公司做技術方面的拆分,找出哪些是這個領域的技術關鍵點,然後看公司所招的人,與這些關鍵技術是否足夠匹配。

3. Prediction(預期)

我希望CEO找我聊的時候有一個長遠的思路。思考一下這個生意做到上市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然後把它倒推回來看,我現在需要創建一個什麼樣的團隊來完成我的目標,然後再告訴我是三個月,六個月時應該做什麼,每一個階段的進展應該是什麼樣的。

關於Market。首先,這個市場是否足夠大?是否能夠支撐一個公司做到上市做到上億的收入或者幾個億的收入?在這裡面是一個藍海的市場還是紅海的市場?

怎麼看待一個CEO

第一,核心能力。

能力的話,我總結為三個方面:事,人和錢。

事是制定戰略和戰術的能力。就像京北羅明雄羅總說的,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

人是你需要做到知人善用,找的到留得住。首先知道自己,其次知道團隊。有足夠的胸懷,能把團隊的人留下來,無論是股份、期權還是薪酬待遇。有了好團隊,才能做到一個好的公司。

其次的話是錢,一個好的CEO,你可以不懂財務,但是你一定要有現金流的概念。有很多公司融到了很多錢,最後卻破產了。在死亡之前一個月他還不知道我這兒還有多少錢,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兒。

作為一個CEO你可以不懂財務,但是要知道我有多少錢,怎麼花,花在哪兒,我的計劃是什麼樣的,我怎麼修改,我花錢招人這方面的策略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點。

第二,特質。

因為創業是一個千難萬難的事情。基本上創業的成功率是在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左右,這是上市的指標。如果你想做一個生意想賺點錢的話,這個指標會稍微再低一些。這個整體而言,最高也不會超過10%。絕大公司會死,只有少數的公司會活下來,所以創業者需要具備足夠的韌性和毅力。

每個公司發展的過程當中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些人都會面對巨大的壓力,不但要扛住壓力,還要思考。所以韌性和意念是排在最前面的。之後是自信,有開放的心態、實事求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在我們投資時,能夠完全做到這樣的人是非常少的。

第三,與項目匹配的程度。

每個人的學識、能力都是有限的。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比如說做大客戶跟做小客戶是不一樣的,你做一個高難度產品和低難度產品是不一樣的。所以你和項目匹配的程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這個人有非常好的能力和背景,但是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兒,這種成功率反而會更低。

CEO與管理

初創的時候CEO像一個英雄,需要找到這個公司適合發展的道路。這時候最需要的是機會,找到公司的破口。對於公司的流程體系完全不用考慮。最重要的一件事兒是考慮創新殺出一條血路來。

我覺得創辦公司是一個CEO不斷地向後退,讓權放權的過程。公司產品出來了,有了一定的規模,這時候CEO的作用就是領袖。去關注我們銷售研發是否達到一個好的狀態,考慮一下流程,但還不是嚴格的去執行。取下並放置自己的權利,讓每一個核心的團隊都有四五個cofounder或者總監來負責自己的一部分的事情,然後開始不同目標的協作。

沒有哪個公司能一直保持超高的增速,當你做到幾個億,還保持那樣的速度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依靠戰略去碾壓你的對手。

比如說像華為它走的很穩,他手機可能不像小米那樣一下一個爆款,但是它做好每一個產品,然後把產品丟到自己的體系裡面,從而彎道超車,反而會比小米好的多。這種才是一個傑出公司做事的態度。

企業家,你知道如何進行股權融資嗎?

  1. 股權融資的4種方式:股權質押、股權轉讓、股權增資擴股、股權私募。
  2. 有人投資你公司,股權怎麼劃分?選擇股東有哪些標準?
  3. 如何通過股權贏得市場,通過股權去做連鎖?
  4. 股權融資最重要的三要素是什麼?融資源、融人才、融市場?

股權設計常見的陷阱有哪些?

  1. 均分股權:意向相雲權力相當,矛盾不斷(50%:50%、33%:33%:33%)。
  2. 沒有設置退出機制:股東退出,無法客觀公正公理。
  3. 按出資比分配:路線最大反而占股少,分錢不均,最終散夥。

你知道有哪些股權分配法嗎?

在職分紅法、股權對賭法、股權質押法、目標對賭法、股權回購法、功臣釋權法、股權傳承法、5步連環激勵法。

如果這些你還不了解,那麼我誠邀你走進我們《資本新思維與股權設計/股權激勵線上課程》,2.5小時的股權微課堂,4大核心股權深度知識,帶你輕鬆解決股權難題!

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報名連結,查看線上課程詳情與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1dYhWwBvvf6VcSZqD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