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城西昃家莊,前清宅院有故事
在博山城西
太平山下的昃家莊裡
有一處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修建的宅院。
雖因年久失修,
斷壁殘垣,
但鑲嵌在
大門四周的石雕磚刻,
依舊是
風彩不減當年。
據世代口碑相傳,
昃姓始祖
是青州衡王府中郡王。
清兵入關,
末代衡王
朱由棷在順治三年五月
被清處死,
並將衡王府抄沒。
危難之際,
府內有兄弟
二人率家口數輩,
死裡逃生,
幾經輾轉,
匿到顏神鎮之西鄙,
隱姓埋名,
兄易昃名龍,
弟易昃名鳳。
這就是
天下唯一姓氏
一一昃姓的始祖。
雖絕地逢生,
落魄於荒郊,
但仍不失當年的風範,
聰穎勤奮,
自辦學堂育子孫,
務農且經商。
經幾代人的不懈拼博,
到道光年間
昃姓族人中有一支脈
就擁有土地
四頃八十餘畝,
擁有自家商號
`昃曰昇″。
經商到
漢口等外埠,
莊裡有專門貯藏
錢財的庫房,
現庫房遺址尚存。
昃姓祖上
先人治家有方,
聚財有道,
與人為善,
樂善好施,
在人們的口碑與
廟宇碑刻中
都能看得出來。
在李茂亭
《爐匠碰碑》的歌謠中
有「一溜十三莊,
去叫昃大娘」俚句。
另從太平山九龍峪
呂祖廟乾隆三十九年
碑刻到道光二十三年
創建書院善人題名記碑,
在顏文姜祠、
碧霞元君祠、杏花天、
白石洞、到五陽山
民國二十四年
徐浩然等塑佛像記碑,
這些廟上的碑刻中都有
昃姓族人捐資記載。
文字:昃慶臣
攝影:孫天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uzCRWwB8g2yegNDoM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