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日本無人機不發達的理由

2019-09-03     有農有藝

日本農民戶均耕地面積較小,地形多山,耕地面積較小,不適合有人駕駛固定翼飛機作業,因此日本農業航空以直升機為主,日本是最早將微小型農用無人機用於農業生產的國家之一。

上世紀80年代,日本植保無人機的研製工作就已經開始了。1983年山葉接到來自日本農林水產省(隸屬日本中央省廳)提出的發明單旋翼無人直升機的要求。經過4年研究探索,載荷為20千克的無人直升機R-50問世。儘管當時全球其他國家也在研究類似產品,但R-50是第一款投入農業噴洒實踐的無人直升機。

1991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出台了「推廣植保無人機在稻田中應用」的政策,植保無人機在日本迎來了有利的大環境,大量植保無人機企業應運而生。

在日本,農民購買無人機可以享受補貼。無人機售後年維修費用為100w日元/年(折5.16萬人民幣/年),且提供保險,保費為40w日元/年(折2.06萬人民幣/年),當出現故障之後可去附近修理廠維修,發生重大故障時可以使用備用飛機。

日本佐賀大學和科技企業OPTiM展開合作,發明了兩種作業方式:一種是定點噴洒殺蟲劑,即無人機利用紅外熱像儀對害蟲聚集區進行定位,再用藥物定點噴洒,這種方式既節省了藥量,又避免了非蟲害區受到殺蟲劑的影響。在佐賀試驗田,無人機成功找出了包括蚊子和飛蛾在內的50種不同害蟲,成功保護了試驗田中的大豆和馬鈴薯作物;另一種方式適用於不喜歡化學藥劑的種植戶,即無人機搭載發熱的、能夠引用害蟲的電子滅蟲器,進入害蟲聚集區,實現物理殺蟲。

據相關媒體報道,2016年日本已啟動無人機監視水稻和松林的實驗,還可預測水稻收割的最佳時機。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本已經從1995年的307架增加到現在的2400多架,操作人員14000多人,成為世界上農用無人機噴藥第一大國。

日本目前用於農林業方面的無人直升機以YAMAHARMAX系列為主,該機被譽為「空中機器人」,植保作業效率為7~10公頃/小時,主要用於播種、耕作、施肥、噴洒農藥、病蟲害防治等作業。目前,採用微小型農用無人機進行農業生產已成為日本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日本無人機發達,不僅得益於政府的大力支持,相關企業的全力研發是更為關鍵的一環。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hkUtW4BMH2_cNUgEm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