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乾淨」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罹患慢性炎症的風險更高

2019-10-18   AJkang

導讀:人類的免疫系統在兒童時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從嬰兒與母親的首次皮膚接觸到嬰兒蹣跚學步的花園土壤。每個小溪和每個池塘都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將免疫系統引入其周圍環境中的抗原的機會。暴露而不是避免,是生命後期發展免疫系統彈性的關鍵。

患毛髮黴菌病的父母試圖對孩子的環境進行消毒,每次噴洒消毒劑並使用抹布和洗手液。由於擔心自己的環境,菌胚父母會限制孩子接觸的微生物數量。在20世紀末,農業,城市化進程的變化以及過度的衛生習慣以及抗生素的過度使用已使兒童與他們需要在內部和外部進行互動以發展彈性免疫系統的微生物環境隔離開來。如今,有些細菌感染症的父母甚至不希望人們在嬰兒附近親吻或呼吸,以免他們患上疾病。用保鮮膜包裹他們的孩子,讓他們遠離世界,這將使孩子的免疫系統在以後的生活中失敗。

過度衛生的環境會使兒童與微生物隔離,從而削弱他們的免疫系統和以後生活中的精神毅力。

蘇黎世大學和洛桑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高衛生環境中成長的20世紀後期兒童通常在兒童時期會出現多種過敏反應,並最終成年後患有慢性炎症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研究人員對20世紀中葉出生的5,000人進行了研究,並繪製了他們在童年時期過敏,病毒和細菌性疾病以及社會心理壓力的共同發生率。研究人員調查了他們的白細胞計數和炎症標記,發現其成年期與慢性炎症和精神疾病相關。研究人員確定了五類早期免疫系統編程。

主要人群(中性人群)占整個隊列的60%,其疾病發生率比其他人群低。最健康的一組(抗性組)約占總隊列的20%,患病率更低,並且麻疹,腮腺炎或風疹的病例可忽略不計。「特應性人群」占總人群的7%,是多種過敏性疾病的最高發生率。混合型人群占總人群的9%,患有單一的過敏性疾病,大部分患有皮疹誘導的疾病,如猩紅熱,百日咳或風疹。受創傷的組別占總人口的5%,在他們的童年時期遭受過心理社會創傷。

當根據他們的出生年齡對這五個組進行分析時,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相關性。在農村,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中出生較早的孩子,更有可能集中在「中性」或「彈性」免疫系統組中。研究人員還發現,出生年齡較晚的兒童更可能集中在「過敏性」人群中,其特徵是多種過敏性疾病。

蘇黎世大學的主要作者Vladeta Ajdacic-Gross說:「因此,我們的研究證實了衛生學假說。」未在環境中暴露於微生物的兒童在整個童年時期更容易過敏並容易患病。該研究更進一步,發現「特應性」和「混合」人群的成員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經歷慢性炎症性疾病。這些從環境中的微生物中分離出來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相反,暴露於環境中的兒童發展了「彈性」免疫系統,因此在以後的生活中患慢性炎症性疾病或精神障礙的可能性較小。

更多健康內容,請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