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中有這樣一段歌詞「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也知道,中華民族是在近代承受著無數的屈辱和面臨亡國的危險中,由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才能像今天一樣屹立在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那麼,這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在回答這各問題之前,先說下最近我看到的一篇奇文,大概和我寫的文一個類型的,大意是說,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是明朝末年,正是因為大清朝挺身而出,才避免了中華文明的亡國。
這篇文章猶如晴天霹靂,讓我瞬間覺得,午飯是白吃了。
事實真是如此嗎?真的是中華文明在明朝的時候就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大清朝挺身而出,拯救了中華民族嗎?
明朝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最危急的時候嗎?
明清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權最為強盛的時期,但在世界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此時的西方世界裡,鄂圖曼帝國興起,龐大的鄂圖曼帝國海軍阻斷了東西方之間的海運貿易和交流,這直接導致了西方的黃金,香料,茶葉及瓷織物的價格上漲,為了找到新的航線和找到東方的基督教國家共同對付鄂圖曼帝國,西方各國紛紛向海洋發展,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明王朝的統治之下,永樂時期,國力強盛,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也開始了鄭和下西洋這種大規模的航海活動,鄭和的船隊遠到非洲,將先進的中華文化和明朝的國威撒播向了航路之上,這使得南海甚至南亞的國家都紛紛歸附明朝,開創了外交上的一大盛事,有人說,明朝就是在這個時候落後於世界的,比如科技和文化,所以才使得清朝被動,這就是個笑話了,要知道,明朝的對外交流,經歷了開放-封鎖-開放這三個階段,明朝對外交流實施的是雙軌制度,將貿易分為官方的和民間的,最初的時候,明朝考慮海邊倭患而至今邊民出海,這屬於對百姓的一種保護,儘管如此,官方的貿易卻十分興盛,有形容說「五方之賈,熙熙水國,刳艅艎,分市東西路,其捆載珍奇,故異物不足述,而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這說明明朝前期的對外交流是十分興盛的,而到了中期的時候,由於倭患嚴重,明朝又開始禁海,然而所謂的禁,也是禁的民,官方的對外交流一直都沒有停止,在後期的海禁解除後,中國海上的各種走私活動更為活躍,出現了無數的大海商,我們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就是大海商鄭芝龍的後代。
所以要說這個時候明朝是落後與世界的是完全說不過去的,明朝的海禁政策在於防範外敵,而最終的開禁使得江南地區的經濟更為繁榮,手工業和農業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已經十分高了,這帶來了一個拐點,就是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
此時的中國,已經捲入了由西方構建的全球貿易網絡,中國的絲綢,陶瓷,茶葉等大批商品風靡歐洲,將世界上大多數的白銀吸引到了中國,而對於明朝時期中國人所能接受的,不僅是貿易還有西方的文化,據統計,明末時期,大約有七千多本西方的工具書籍傳到了中國,這個時候的明朝人可沒有認為我國什麼都不缺,無論是西方的數學,天文還是物理,機械知識都是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喜歡的,西方的望遠鏡,鐘錶和眼鏡的製造技術傳入,使得中西方的自然科學呈現了相互融合之勢,而明朝末期更是產生了經世致用的思想,中國人用數學公式描述世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然而這種變化為什麼會被打斷呢?其原因恰恰正是所謂挺身而出的我大清。要知道,明朝對於西方工具和科學知識的接受是自然的,而到了清朝,英國人送來了蒸汽機,卻被乾隆拒絕了,原因就是,我大清什麼都有。而他著名的爺爺千古一帝,雖然喜歡數學之類的知識,但也是自己的個人愛好,從來就沒有將這些東西向全國推廣過。
這些也充分說明了,所謂明朝時期中國就落後於世界,是站不住腳的,或許明朝在前進的腳步中慢了些,但此時的中國人的學習還是很足的。
明朝時期的國際局勢
明朝末年,除了鬧叛亂的後金之外,也有不少西方人來到中國,比如被稱為佛郎機的葡萄牙人,以船隻遇到風暴受損為理由,在澳門登陸,求明朝給予一個可以修理船隻的空間,當時的明朝政府對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在意,而是將澳門給予葡萄牙人居住,當然,這和後來喪權辱國的割讓完全是兩回事,要知道,對澳門的葡萄牙人而言,明朝的縣令是隨時可以帶著兵抓他們來打板子的。
此時的東北,原本是明朝治下的部落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反明,不停的在襲擾明朝,而背後的沙俄卻已經在此時入侵了黑龍江流域,後金的叛亂導致明朝沒有任何注意力,也不可能有注意力注意到背後沙俄這個大國的侵襲,等到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的時候,沙俄,已經在北方站穩了腳跟。
此時的西方雖然都有試探明朝的意思,但由於雙方的差距不大,也並沒有取得任何效果,明朝官員汪鋐率軍在屯門海域擊敗了葡萄牙人,還做了首詩《駐節南頭喜鄉眷 吳瑗、鄭志銳劃攻屯門彝之策賦之》,詩中寫道,回首長歌無盡興,天高海闊月明中 ,這也是明朝官員在和西方的來往中自信的表現。
而明朝又在後來的料羅灣海戰和明英戰爭中擊敗了挑釁的荷蘭人和英國人,雖然不是大獲全勝,但依然卻阻止了英國和荷蘭勢力向國內的滲透,使得西方這些海上列強和明朝維持正常的海上貿易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明朝此時所面臨的的敵人,就是天災(小冰河時期的寒冷)人禍(農民起義)以及北方反叛的後金政權,而真正的所謂明朝大敵蒙古,在明朝多年的打擊,封鎖,分化之下,早就分崩離析,沒有什麼戰鬥力了,李成梁部和戚繼光部對蒙古的打擊使得蒙古人甚至連做飯的鐵鍋都湊不齊,不得不投靠了遠遠讓他們看不起的後金。
所以說明朝時期是中華文明最為危險的時期完全沒有任何理由,相反,明朝時期是中華民族最能走過封建的一步邁向近代民族國家的時代,是中國最能成為列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時代,然而這一切,卻被後金的反叛,清朝的建立給徹底斷送了。
中華文明最危急時代的開始,清朝的建立
清朝統一中國其實是很有偶然性的,然而,正是這種偶然性,才阻斷了中國的發展,清的前身,後金和明朝的戰爭持續了幾十年,雖然偶有後金軍進入關內搶劫,但其並沒有可以直接入關統一天下的實力,正是因為李自成從內部攻破北京,導致崇禎皇帝殉國,明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南方,而守衛山海關的明軍以為君父復仇而投降了清軍,放清軍入關,這才有了使得清軍可以統一中國的資本,而此時的國內李自成大順政權,張獻忠大西政權,明朝的南明政權相互征伐而又互不團結,就連南明內部也是幾個皇帝並立,清軍的入關,帶來的是一場舉國的戰亂,清軍在各地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殺戮,不僅如此,清軍推行了剃髮易服和文字獄的政策,這種政策對中國的打擊是最為嚴重的,為了反對剃髮易服,死傷的人數多達數千萬,而文字獄達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中國人的不敢說真話和膝蓋軟正是從清朝開始。
而與此同時的西方各國正在做什麼呢?他們正在發展自己的經濟和工業,發展自己的科技,建立海外的殖民地,資本主義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而在中國,正是因為清軍的入關,長達幾十年的混戰和清朝採取的一些政策,導致明朝的資本主義胎死腹中,這一進程不僅僅是打斷,而是有了相當程度的倒退。
清政府的國策和國內局勢
比如在所謂的千古一帝康熙時期,我們熱衷於說康熙八歲登基,十五歲滅鰲拜,平三藩,戰沙俄,勝葛爾丹,收台灣的時候,搞了轟轟烈烈的文字獄運動的時候,俄國的彼得大帝跑到西歐學習造船,鼓勵工程師和科技發展,甚至搞出了俄國的第一份報紙,不僅如此,彼得大帝將首都遷到了聖彼得堡,將目標轉向了海洋興建起了可以橫行於大洋之上的海軍,而我們熱捧的康熙還在忙於權術中囚禁了對其祖宗三代忠心耿耿的鰲拜,為了不讓漢族人掌握兵權而逼反了三藩,打仗打了數十年,彼得大帝讓俄國貴族割去心愛的大鬍子的時候,中國人卻已經習慣了留辮子,這就是差別,清朝的出現,使得明朝時期出現的虛君政治,作為國家主人翁的思想斷絕,國人再次成為了皇帝的奴隸。
而穩定西部邊疆又是怎樣一回事呢?在所謂的戰勝沙俄的戰役里,實際上是以兩萬清軍圍困八百名由小偷,流氓,無產者,探險家組成的三流俄軍,由於之前清軍忙於穩定關內局勢,沙俄的勢力早就滲透過了黑龍江,清軍為了 清除這些三流俄軍,動用了幾萬軍隊,卻打了兩年,最後在條約中,將原本的無主之地(也可以說是中國人民的傳統活動區域)貝加爾湖丟給了沙俄,這份看似公正的條約,實際上是允許了沙俄的觸角伸向中國北方,以至於到了後期,沙俄堂而皇之的在中國東北建立官衙,收稅,駐兵,可以說北方的局勢從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候已經危如累卵了,不過沙俄在忙於對歐洲的戰爭而給了清朝一些時間。
清朝定鼎關內後,對其繼承的明朝疆域進行了相當的維護和鞏固,比如在明朝的基礎上在西藏派駐了駐藏大臣和駐藏大臣的衛隊,在新疆和蒙古設立了類似於漢唐都護的將軍轄區,但總體上來說,中華文明最危急的時刻,甚至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這個時期卻正是從清朝開始的。清朝以奴化和忠君思想來統治國人,使得人們再無開拓和保衛國家的決心,上文說過,據說無昏君的清朝皇帝對西方的先進文化視而不見,英國將蒸汽機戰艦模型送到乾隆面前,乾隆把對這些束之高閣,不僅如此,相對於明朝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海禁,清朝採取的海禁則是為了對內,就是防範國內的漢人和海外的漢人遙相呼應,在清朝的高壓政策下,曾經轟轟烈烈進入大航海時代的中國海商徹底瓦解,中國的海洋,再不為中國人所有。
中國在清朝時期來到了亡國滅種的懸崖邊上
時間來到了1840年,經過長期的奴化和忠君教育,經過長期的海禁和愚化,中國人的思想從開放,交流變成了愚昧和順從,以至於英國軍艦開到中國的時候,清軍找到老百姓女人的月經布等物來對敵,這是何等的可惡。
此時的中國,北有沙俄不斷吞食,南有英法等國侵占海洋權益,東有崛起的日本國,西有英國軍隊打到拉薩,清政府在不斷的割地賠款之中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可以說,如果沒有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推翻了反動的清政府的統治,在當時東北被日俄占據(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西藏被英國納入勢力範圍,蒙古獨立,日本對東海附近胃口大增,英法占據長江下游的局面之下,而中國內部,清政府卻依然在愚弄百姓,堅持落後而反動的思想,只差一步,中國就徹底淪為列強瓜分的殖民地了。
這才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最為危險的時刻。
從辛亥革命開始,無數仁人志士和愛國者拋頭顱,灑熱血,以求真正可以讓中國成為一個強國,然而清朝雖然滅亡,其帶來的負面奴性,使得中華文明落後以至於還有賠款帶來的影響使得中國依然未能如願,以至於到了抗日戰爭,中國再次站在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在這種危機時刻,也只有我黨,我軍所代表的的先進生產力和革命思想,才拯救了整個中國。
中華民族最危急的時候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依然應該正視歷史,不再重蹈覆轍,一味的吹噓,忘記歷史,篡改歷史,那是不應該的。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寫著,自1840年以來,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這幾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向著敵人的炮火,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