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清朝末期爆發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運動,大家想必都不陌生,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太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也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人物。起義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共同影響造成的,比如清朝的腐敗統治和剝削,外國列強的侵略,鴉片的輸入等。
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會被人忽略,就是西方宗教思想的影響。洪秀全正是受到西方宗教的影響,才一步步創立了太平天國。但是洪秀全就是一個廣東花縣的一個農民,也沒有去過國外,他是從哪學到的基督教呢?這就要從一個叫梁發的人說起了。
說到梁發這個人,大家可能很陌生,他也是清朝末年的廣東人,是基督教在中國的第一位華人牧師。年輕時也讀過一些書,但因家境貧寒,為了生活,就到廣州的印刷廠去工作了,也順便學習印刷技術。在此之後認識了英國基督教傳教士米伶和馬禮遜。後來他又跟隨米伶到了馬六甲,在馬六甲為「英華印刷所」做印刷工,因經常與米伶接觸,受到他的影響,後來梁發也成為了一名基督教徒。
在1823年,梁發被馬禮遜正史任命為牧師,梁發曾多次從馬六甲返回中國傳教,都被當地官府當成邪教徒抓獲,傳教歷程甚為艱難。在1832年,他在廣州著寫了《勸世良言》,這是一個9份小冊子的合集,並在廣州印刷出版。正是這本書,讓洪秀全深受啟發,對基督教有了初步的認識。
《勸世良言》出版後,就不斷在廣州等地區發散並傳播,當時的洪秀全也在街上收到了這本小冊子,也並沒太在意。後來在洪秀全第四次科舉考試失敗後,鬱悶至極,覺得人生毫無出路可言。在百無聊賴之時,洪秀全有看到了那本《勸世良言》。
他本來是對此書毫無興趣的,可是實在閒得沒事幹,就隨手翻閱了一下。這一翻就不得了,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住 了洪秀全。雖然這本書翻譯的並不算高明,梁發只是用很淺顯的,一般人易懂的話把基督教的教義和一部分聖經經典語錄摘抄出來,組成了《勸世良言》。但是對於前途一片灰暗的洪秀全來說,這就是黑暗中的燈塔啊。
梁發絕對想不到,洪秀全在認真閱讀了他所著的《勸世良言》之後,竟然根據其中的基督教義,發展出了一個「拜上帝教」,還出了幾本關於自己教會的書,就是《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
從1843年科舉落榜,到1951年初發動金田起義,短短几年時間,洪秀全就從窮書生轉變為了起義軍首領,並建立了「太平天國」,在其後的十幾年中,創造了一段驚天動地的歷史,也極大地衝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一位華人牧師,著了一本關於基督教的小冊子,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個人,一本書,卻對歷史造成了重大影響。如果沒有洪秀全,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勸世良言》這麼一本關於基督教的書,但歷史往往就是這麼神奇,一次機緣巧合有可能就會改變歷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