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總是在計劃卻無法堅持?附每日高效學習時間管理方法

2020-08-28   理想眾望

原標題:為何你總是在計劃卻無法堅持?附每日高效學習時間管理方法

為什麼你的計劃永遠是計劃?

一位企業家從40歲開始,每天拿出兩小時練畫。退休兩年後,他辦了第一場個人畫展,實現了兒時做畫家的心愿。

還有一位研究婚姻關係的專家,受邀出國演講卻苦於英文太差。45歲那年,她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每天利用等公交車、坐地鐵的時間背單詞,三年後已經可以流利對話。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種人,常說這個困難那個不行:生活瑣事占用了精力,常常加班沒有時間,或者是年紀增大記憶力下降……這些真的是阻礙學習的因素嗎?還是根本原因在於,你已經徹底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1

沒有學習動力,學這個有用麼?

談到學習,最常被問到的話就是:學這個有用嗎?對於考證有用嗎?不是說這樣思考的人就庸俗,畢竟外部的物質刺激也是學習動機的一種。

但是,無數的動機之中,哪種動機的作用力更長久,能支撐學習走得更遠?顯然還是興趣。

有很多人苦惱:我沒有什麼興趣。此言差矣。

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拿來做興趣。

有人喜歡做手工,天天飛針走線,一段時間後變成了十字繡高手,作品可以出售、參展。

有人喜歡看小說,看得不過癮就自己寫,最終成為著名網絡寫手。

還有人喜歡玩網絡遊戲,玩著玩著成了遊戲開發商……

或者,哪怕你只是喜歡捏泥人,捏得不好看,賣不出去也參不了展,但能在工作閒暇博得一樂,也未嘗不可。

說白了,最好的學習狀態就是「我樂意,我享受」,而不是總想著「學到的東西可以賺取什麼」。

2

目標不明確:

很多都想學,不知道學什麼

哲學家布里丹養了一頭小毛驢。某天,這頭小毛驢站在兩堆一樣的乾草之間,猶豫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要吃哪一堆,最後在無所適從中活活餓死。這種因為選擇自由而帶來的左右為難的困境,就被稱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學習不只是老師的作業、家長的要求,我們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也因此增添了焦慮心理。

對於這種情況,建議學習者做兩種準備:

一個是長久的學習計劃,選擇一個要堅持一輩子的學習方向,最好是從興趣出發的;

另一個則是短期的學習計劃,比如近階段對某個事物特別感興趣,或者工作需要必須學的,可以作為短期衝刺學習的目標。

3

無法堅持到底:

計劃100次,行動卻為0

在如今這個信息更替迅速的時代,如果說大家都忽略學習的重要性,那真的是冤枉人了。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必須充電才能生存。

但是,絕大多數想要學習的人都抱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總是無法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這恐怕不是一個簡單的「懶惰」就能解釋的。

總結原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就是不懂延遲享受,總是想「今天先玩會兒,明天再學習」。

心理學中著名的糖果實驗就是針對延遲享受的,心理學家給孩子分發糖果,要求是:如果馬上吃,那麼只能吃一塊;如果10分鐘後吃,那麼可以吃兩塊。

觀察發現,有的孩子忍不住誘惑,馬上就吃,而有的孩子則能為了長遠利益忍受暫時的痛苦。

心理學家又對這些孩子做了跟蹤調查,發現20年後,那些懂得延遲享受的孩子成就更高。

學習對延遲享受能力是一種考驗。

曾有位成功人士這樣分享他的學習經驗:每次學到厭倦想要玩遊戲的時候,我就對自己說:「再學5分鐘,5分鐘後我就可以玩遊戲。」

其實,當你再次投入到學習狀態,就不會再記得遊戲這回事了。

最重要的是,當你完成了學習計劃,甚至是超額完成以後,你從遊戲中得到的快樂就會加倍。

另外,導致多次計劃卻從無行動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習得無助。

有些人喜歡給自己制訂苛刻的計劃,要求過嚴就會加重心理壓力,減少了行動的樂趣。

而一旦完成不了,就會打擊自己的信心,覺得下次肯定也做不來。於是,連續幾次之後連列計劃的興趣都沒有了。

如果你也是因此而阻礙了學習,那麼建議你給自己列個容易完成的計劃,加強信心之後再做調整。

4

缺乏求知慾:

周圍沒什麼新鮮事

一般說來,抱著這樣想法的人,對生活和學習也很難興致勃勃。

說白了,讓他們感到缺乏興趣的事情可不止學習一件。

他們厭倦現有的生活狀態,但又不知如何改變,也缺乏改變的勇氣。

這種心態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我不想了解新事物,因為新鮮知識會衝擊已有的生活。

要想重拾學習熱情,找到被淹沒已久的好奇心,最有效的做法是從小事做起。

比如改變一下課桌的布置,讓原本凌亂的擺設更有序一些;換個新環境學習,或者是拿出一整天的時間收拾住處,把塞在不知哪個角落的舊物翻出來……這些都會增加你對生活的探求心,讓你感受到改變的樂趣。

而且如果經常這麼做,你就不會害怕改變,對學習的興趣也會增加。

5

不會管理時間:

時間總處於焦躁混亂中

「時間是永遠不會結束的挑戰。」這句名言對所有學習者都有意義。

上帝給人們每天24小時,所有人都一樣。

第一個八小時大家都在工作學習,第二個八小時大家都在睡覺。

人與人的區別就是第三個八小時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每天花3個小時上下學,兩個小時吃早中晚飯,1個小時看電視,那麼,剩下可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只有兩小時了。

但是,如果你能從交通、睡覺、吃飯里分別省出一些時間花在學習上,你的學習進步將是驚人的。

那麼,如何「挖」出這些零散時間?如何分配它們以提高學習效率?

抓住一天中的4個高效學習期

第一個學習高效期:清晨起床後,大腦經過一夜的休息,消除了前一天的疲勞,腦神經處於活動狀態,沒有新的記憶干擾。

此刻學習一些難記憶但必須記憶的東西較為適宜,如外語、定律、歷史事件等。有時即使強記不住,大聲念上幾遍,也會有利於記憶。

第二個學習高效期:上午8點至10點,人的精力充沛,大腦易興奮,嚴謹而周密的思考能力、認知能力和處理能力較強,此刻是攻克難題的大好時機,應充分利用。

第三個學習高效期:下午6點至8點,也是用腦的最佳時刻,不少人利用這段時間來回顧、複習全天學過的東西,加深印象,分門別類歸納整理,也是整理筆記的黃金時機。

第四個學習高效期:入睡前一小時。利用這段時間來加深印象,特別對一些難於記憶的東西加以複習,則不易遺忘。時間管理法,讓學習變得更高效。

如何高效利用時間

下面是所有的學習時間表都適用的一些總的原則:

1.消除無所事事的時間。

使每一小時都變成富有成效的時間單位,我們一生中有些最重要的功課往往是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學到的。充分利用白天時間,研究結果證明,白天學習一個小時等於晚上學習一個半小時。

2.背誦型課程在課前要進行複習。

一門要求背誦或討論的課程,在上課前複習會有很大的好處,這樣做,可以使你對所學的材料記憶猶新。講座型課程可在課後溫習。對於一個講座課來說,最好馬上複習筆記,可以幫助你加深理解並記住講課內容。

按事情的重要性排先後次序。把首要的事排在首位,你就肯定可以把最重要的事準時做好。

3.避免過多的細節。

在一周的時間表中排入過多的細節是浪費時間。這樣說有兩個理由:

第一,制訂這樣一個時間表所花的時間不如用來直接學習一個科目;

第二,你要想按這份時間表來工作學習是不大可能的。

4.弄清楚自己在什麼時候需要睡眠。

我們每天都有睏倦和清醒的周期。如果你的工作、課程和情況允許的話,在睏倦的時候就睡覺,在自然清醒時就學習。

5.弄清楚自己應該學習多長時間。

你上一小時課,就應該複習兩小時,這個粗略的統計至多只在大體上有指導意義。學習時間實際上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和不同的學生而有所變動。但是你可以從上課一小時複習兩小時開始,在這裡建議在你搞清楚做完每門作業需要多少時間後,再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時間。

6.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

醫學研究證實每人每天必須有八小時的睡眠。我們應該清楚這一點,即學習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的睡眠。

7.要均衡進餐。

三餐要吃得從容,吃得好。一般來說,大部分時間吃油膩的或其它低蛋白質的食物,對身體和大腦都是沒有好處的。飲食不足會導致煩躁、疲倦以致沒有幹勁。

8.加倍估計時間,費時的事要提前做。

大多數人都會低估工作所需的時間。為了避免你在交作業的前一天晚上終於發覺在三小時內趕不出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建議你就應儘可能早地著手寫作,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時間。

9.別把時間安排得太緊。

計算時間要精確,但你也得為在最後一分鐘冒出來的問題留下解決的時間。制訂一份生活計劃,而不僅僅制訂一份學習計劃。生活是多方面的,你必須認清它的多面性。

10招提高晚上學習效率

1.明確當天晚上學習的目標

學習之前,一定要用筆在紙列個清單出來,這樣更便於安排時間,不致於手忙腳亂。如果目標沒完成就睡覺會充滿負罪感,這種負罪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

2.學習前別上網、看電視、玩遊戲

在學習之前上網到處逛逛或看會電影,經常不知不覺中就花很長的時間。不妨自己給自己定下來一個規則,先完成當晚的計劃和目標,然後再上網、看電影或玩遊戲。如果你遇到特殊的情況,不得不上網,給自己找個定時的軟體或者使用手機上的鬧鐘功能,定下時間,時間到了之後,堅決斷線,開始學習。這樣做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睡覺的時間又提前了不少。

3.減少學習時的干擾因素

在使用電腦學習時,不要開聊天工具,郵件也不要開,最大限度的減少網絡干擾。手機最好也關掉或改為靜音,放在不被打擾的地方。清理桌面,把能干擾你的東西都收起來。

4.煩的時候試著馬上開始學習

有時候自己情緒受到干擾,經常覺得學習沒有思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其實,當強迫自己開始學習之後,你很快就會進入狀態。

尤其是在學習數理化這些理科知識時,不要馬上就開始做題,應該先拿出教科書或筆記,進行複習。複習完成後,也就進入了只是飽和狀態,這樣做起題來更加得心應手。

利用空閒時間做練習題,提高自己成績時,要記得選擇一本與自己能力水平相符合的練習冊。

《高中必刷題》作為高中同步練習,顏值高排版好,既有一些經典的基礎題,也有一些用來拔高的難題,適合各種水平的學生使用。題量豐富,題型經典,可按需選做。解析詳細,點撥到位。幫助你一步步夯實基礎,看得到成績的進步,才能有自信呀。

當然,如果你遇到狀態特別不好比較極端的時候,心情一直靜不下來,那你還是睡覺吧,這種時候就是學習估計也學不進去。睡不著的話,可以瘋狂做伏地挺身,做到起不來為止,累了的時候,自己就會睡了。

5.晚飯不宜過飽,少葷多素

很多同學白天玩一天,晚上回到家大吃一頓。時間長了不僅會發現自己的體重增加很多,而且晚上學習的時候會更容易犯困,效率很差,對腸胃也不好。不如試著晚上吃得簡單一些,儘量吃些青菜,也可減少腸胃負擔。

6.少喝飲料多喝水,少喝咖啡

一般晚上學習時,最先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喝茶提神。但咖啡因對提升學習效率不見得有效,即使有用,也僅能維持短時間效果。如果你真的要喝,一定要喝熱的,濃度不要太高的飲品。糖也是一樣,會減慢你大腦的思維速度,影響你的判斷。最好多喝水,不宜喝飲料、咖啡、茶或吃糖。

7.選擇好一點的檯燈

合適的燈光會讓你的眼睛舒服,反之容易使眼肌疲勞、視力下降。同時充足的光線,也不容易犯困。

8.利用好最開始的15分鐘

這個時間很重要,如果一開始你就心猿意馬,看東看西自然是不行的。只要專心致志的學習15分鐘之後,你就開始步入正軌了,之後的學習都會是一帆風順,你也會信心大增地繼續學習了。

9.實在很困的時候,活動一下

可以站起來,到處走走。或者去喝水,看看外面,用涼水洗臉,深呼吸20下,用手搓搓臉和耳朵,沖個澡,聽一些節奏很強的音樂也會有幫助。

10.學40分鐘左右休息一下

學習時間太長會造成疲勞狀態,學到40分鐘左右可以偷一會懶,休息幾分鐘,但最好不要上網、聊天或打開微信,一定記得控制時間,用鬧鐘定時。

最後提醒大家:雖然要珍惜時間,但是晚上學習不宜過晚,或者要因人而異。如果要熬夜學習,最基本的原則是不影響第二天的狀態。當然,能不熬夜是最好的,養成科學規律的作息規律也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