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止一個兒子,為何選資質平庸的劉禪,放棄另外三個兒子

2020-08-07     坤麗科技

原標題:劉備不止一個兒子,為何選資質平庸的劉禪,放棄另外三個兒子

身為三國霸主之一的劉備,終於一輩子的努力終於成為了蜀國的皇帝,可是在自己晚年的時卻把皇位傳給了阿斗,但凡一說阿斗幾乎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這孩子屬於扶不起來的那種,可是劉備當時可不光有這麼一個兒子,為什麼一定要選擇資質平庸的劉禪,而放棄另外三個兒子呢?

這另外三個兒子分別是劉備的庶子劉永、後來被封為魯王,劉禪還有一個兄弟叫劉理,被封為梁王,最後一個就是劉封,只是這個兒子有點特殊,這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只是相當於義子的那種。

劉永是劉備的庶齣兒子,雖然聰明好學,但是在處事方面的性格相當的強硬,劉備也不是沒有考慮過讓劉永來當蜀國的皇帝,可是諸葛亮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很清楚,這位對權勢的掌控,那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地步,可以說蜀國在之後的多次北伐中,諸葛亮把持了整個蜀國的大權,沒有給任何人分擔一點權力的機會。

因此,劉備的性格與諸葛亮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 這可能會給蜀國將來能否統一世界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劉備還活著,這一切都很好,但劉備死後,它真的使劉永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會把劉永帶到空中,或者直接取代劉永,因為他的權力。 這真的很難說。

畢竟再忠心的臣子,如果你沒有給他很好的待遇,很有可能這些所謂的忠心就會演變成另一種曹操那般的專權,於是在劉備深思熟慮之後,表示劉永不合適蜀國的皇帝之位。

而劉理從小身體就不是很好,幾乎一直處於半虛弱的狀態,讓這麼一個天天生病的兒子來當皇帝,除是劉備真心想不開了,才會選擇劉理。再說了劉備還有他的兄長劉禪,這可是劉備在最一開始就已經定下來的接班人,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劉備早早就把所有經驗都教給了劉禪,而劉理幾乎沒有在劉備的考慮之中,除了身體的原因還有就是長幼之間的問題。

相對於來評價從各個方面都比較好的就是劉封了,但是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這只是劉備所收的一個義子而已,跟劉備沒有一點血脈關係,在古代人那種根深蒂固的想法中,劉封的連入贅的姑爺都不如,最起碼姑爺的孩子還帶著劉備的血脈,而義子幾乎跟劉備一點關係也沒有,所這個不用想,直接就排除了。

所以剩下的好像只有劉禪一個人可以當蜀國的皇帝了,而且劉禪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一無是處,看起來劉禪自從當上皇帝後,幾乎不管朝中大小事,整天撩貓逗狗,不務正業。

但是卻也正是這種當皇帝的態度,直接給予了諸葛亮最大的權力上的支持,可以說諸葛亮在北伐之時所得到的巨大成就幾乎都跟劉禪的全力支持有著分不開的關係,雖說諸葛亮的北伐並沒有成功,可是卻讓整個蜀國一點點的在壯大。

說實話如果不是諸葛亮的北伐,很可能蜀國根本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發展,看起來這麼多的北伐戰鬥,但是大多數的糧草消耗幾乎都是從魏國的虎口中奪食而來,也就是說諸葛亮這麼多次的北伐中,自己所消耗的糧草都是來自於魏國的地盤,看起來自己出力不小,但是消耗的都是對方的實力。

唯一的一次劉禪被人給挑唆認為諸葛亮有不臣之心,然後把諸葛亮給召了回來,結果就是讓大好的北伐魏國時會就這樣被浪費掉了,可以說也是這一次的原因讓諸葛亮把劉禪罵了個夠,自己一輩子的努力就為了這麼一個機會,結果還讓劉禪給浪費了,但是為了表示自己並沒有不忠之心,所以就算是浪費了這唯一的機會也要趕回蜀國,一定要當面給蜀國的皇帝劉禪一個態度。

所以說我們只看到了劉禪這種扶不上牆的一面,卻從來沒有看到劉禪在經過這一次的事情後,終於把自己內心的害怕給放了下來,當時的劉備在臨死這前一定給劉禪說過同樣的話,只是隨著年紀增長,內心開始懷疑了而已。

老實說,雖然劉禪從小就遭受了很多痛苦,但這並不意味著劉禪可以像戰士一樣領導北伐。 自己的經驗幾乎為零,所以他不應該在蜀國浪費這麼一點力量。 唯一能自信地使用它的人是諸葛亮,只能是他。 這就像魏國的司馬懿。 魏國沒有他就會殺蜀國,但如果他用他的話,他就會殺了蜀國。 畢竟是亂世之時。 太多人關心正統。

因此,劉禪只能用他的一生來打賭諸葛亮對他忠誠,在他平靜世界之前,他只能讓諸葛亮控制整個王朝的事務,不是他不想奪取權力,而是他真的想奪取權力。 誰來幫自己打天下? 這是最大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劉禪是最有自知之明的,也是把自己擺在最正確位置的人。 這也是劉備選擇劉禪當蜀國皇帝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他想找一個可以放心的諸葛亮。 剛來當皇帝,只有這樣,蜀國才會慢慢變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uYdx3MBd8y1i3sJzb0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