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分享閱讀類文章也有好幾年了,這個周末我抽空整理了一下之前的留言,發現關於閱讀,有三個很普遍的共性問題:
「怎麼幫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怎麼引導孩子從聽故事到講故事」(也就是閱讀輸出)、「怎麼實現自主閱讀」。
前面兩個問題,之前文章談得比較多了,今天咱們來聊聊學齡前家長最關心的第三個問題:「怎麼實現自主閱讀」。
千尋現在小學一年級,已經可以獨立閱讀文字書,我發現自主閱讀能力除了對她的語文學習很有幫助,對數學也很有益,最明顯就是做題速度和準確度比同學高了很多,為什麼呢?很簡單,會讀題啊。
孩子上小學的家長就知道,一年級平時的練習和考試,老師都會讀題,閱讀能力弱的孩子,得聽老師讀完題再琢磨下才能作答,速度肯定不如自己會看題的,而且一年級小朋友聽指令,經常聽半句掉半句,會錯題意也會導致答題的準確度不高。
所以我的切身體會是,能夠自主閱讀,對孩子的小學學習確實大有裨益。
不過,我也時常聽媽媽們吐槽,一直堅持親子閱讀,孩子也認了不少字,可就是不願意自主閱讀,是什麼原因,怎麼辦呢?
我結合自己這六年來的親子閱讀經驗以及在閱讀方面的所學所思,總結出了兩個原因和改善的方法,分享給大家。不見得全面準確,但應該可以帶給你一點啟發。
原因 1、對舒適區的依賴
孩子識字不少,可就是不願意自己讀,同樣的苦惱我也有過。
有段時間,我想鍛鍊千尋自己讀繪本(覺得她有一定識字量了),卻無數次在她的扯皮中敗下陣來。
後來我明白了,自主閱讀對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她不會那麼輕易的接受。
人的大腦結構里,輸入是最容易的,比如看電視很輕鬆,因為是畫面和語言的簡單輸入,你只需要接收信息就好了。但讀書就難一些了,因為你要調動大腦去思考,琢磨作者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道理放在閱讀上,你給孩子講是輸入,他只需要接收,將圖畫和你的語言聯繫起來想像就可以了,多輕鬆啊。
自主閱讀不一樣,孩子需要主動調用好幾種能力:識字能力、對字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字、圖之間的聯想能力。這一趟讀下來,可不輕鬆。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一旦有輕鬆的路徑,肯定選擇輕鬆路徑,所以,剛開始孩子都是依賴型,常常會出現:你讓孩子自己讀一下,他死活不幹,跟你說,不,媽媽,我就是喜歡聽你講。
很多家長都是在這裡投降的。
(圖片來源於pexels)
改善方法-- Push孩子邁出舒適區
如果你希望孩子順利過渡到自主閱讀,是需要Push孩子邁出舒適區的,開始有意識地練習自己讀,把這關過了,孩子信心強了,就會好很多。
Push方法1 靈活指讀
關於指讀,我也看過不少討論,在我看來,指讀沒有非黑即白的絕對說就是好或者就是不好。
指讀完全可以實施的很靈活,比如:一本繪本,讀第一、第二遍的時候指讀一下文字,接下來重複閱讀的時候把孩子比較陌生的字詞指一下就可以了,其它內容要鼓勵孩子自己讀出來;
或者,一個剛接觸到的生詞,前面出現的時候,多指幾遍加深印象,其它常見字詞就不指了。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指讀遊戲」,孩子先當指揮官,指哪句,爸爸媽媽就讀哪句,然後輪到爸爸媽媽當指揮官,指哪句,孩子就讀哪句,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有三次SOS求助機會。
通過靈活指讀練習,逐漸增加孩子自己讀的部分,而不是一下子要求他自主閱讀,孩子的接受度就會高很多哦。
(圖片來源於pexels)
Push方法2 中途撤離
大家應該很熟悉教育中的「腳手架」原理,它常常被各種育兒文章提起。
「腳手架」(Scaffolding)理論認為,當孩子學習新東西時,他們需要來自老師或其它成人的主動支持。但逐漸地,隨著孩子在獲得新技能、新知識的過程中變得獨立,成人要適時退出。
經過靈活指讀的練習後,孩子其實已經可以自己讀出部分內容了,但心理上還需要跨出最後一步,這時候家長要懂得適時退場。
我的方法是時不時找理由中途撤離。
「你先看著啊,媽媽去整理下衣服。」
「我去廚房看看湯煲好了沒有,一會再回來。」
……
中途撤離剛開始,很容易遭遇「挫折」,往往是你離開不到半分鐘,耳邊就響起了「奪命連環call」:
媽媽,快來!
媽媽,這個字我不認識!
媽媽……
這時候,爸媽們一定要有定力啊。
相信我,個別生僻字並不影響整體閱讀,孩子的呼叫,主要還是出於本能的畏難心理。只要你多堅持一會,孩子覺得故事吸引人,會繼續看下去的。過一會再回來,官方解讀下孩子剛剛「求救」的生字也不遲。
中途撤離好幾次後我發現,千尋久等不到我,也懶得大呼小叫了,開始自個看起來。就這樣,她自主閱讀的時間,一點點加長了。
(圖片來源於pexels)
原因 2、書的難度不合適
還有些孩子遲遲不能進入自主閱讀階段,是因為父母挑的書難度太大。比如直接上文字書,孩子就很排斥。
剛開始自主閱讀時,最好使用橋樑書。
橋樑書(early chapter book)是介於圖畫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一種圖書類型,它有下面幾個特點:
詞熟:使用常用詞,讓孩子有閱讀安全感,可以逐步累積詞彙量;
字大:便於閱讀,保護視力;
句短:一般在5-10個詞,孩子容易閱讀,也便於理解;
行少:每頁行數大概12-20之間;
圖小:橋樑書中圖不再是主角,而是配角,是幫助孩子理解文字的工具。
這幾個特點決定了橋樑書的工具用途,可以幫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自主閱讀」。
但我在給千尋選書的時候發現,即便是橋樑書,也有不同的難易程度,難度不合適,會阻礙孩子順利進入自主閱讀。
比如有些雖然是口碑很好的暢銷書,但因為難度不合適,買回去孩子也不讀。千尋剛開始自主閱讀時,我買了套當時很火的《故宮裡的大怪獸》,她完全無感。
我後來認真看,發現這套書好是好,但對當時還處於「菜鳥級」的千尋來說,文字多了點,句式也複雜了點。直到兩個月後,自主閱讀能力強一些了,她才喜歡上這套書。
(圖片來源於pexels)
改善方法—挑出合適的橋樑書
挑書不是個輕鬆活,市面上那麼多橋樑書,到底要買哪一套,孩子願意讀嗎?能讀懂嗎?會不會不合口味讀幾頁就放棄?諸多問題都得考慮,絕對考家長。
不過,我得告訴大家,挑好了橋樑書,效果還真是事半功倍,孩子很可能因為一本難度適宜、愛不釋手的書,順利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了不起的多莉》,就是一套很不錯的橋樑書,它不僅符合了橋樑書「詞熟、字大、句短、行少」等工具特點,從難度、吸引力等方面來看,也更適合剛開始自主閱讀孩子。千尋讀得放不下,我也忍不住看了好幾遍,家有學齡前寶貝的家長,非常建議入手。
茫茫書海中,為何選中了它,我這就給大家細細道來:
孩子喜歡看
我覺得這是《了不起的多莉》這套書最大的亮點。
興趣是一切的前提,尤其是自主閱讀這種有難度係數的事,更需要調動孩子的主動性,否則書沒選好,孩子不樂意看,什麼功夫都白搭。
在《了不起的多莉》里,主角多莉是個調皮,一點都不循規蹈矩的小孩,她的想像力豐富,時常冒出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並致力於把這些奇特的想法付諸實踐。
這個角色設計非常合孩子口味,哪個小孩內心不是住著一個「多莉」呢?現實中爸爸媽媽老師總是管這管那,規矩很多,在書的世界裡,他們渴望看到一個有點「壞」的自己。
除了角色設計,故事情節和插畫風格上也都是「投孩子所好」。
大家看這段對話:
「狼吞虎咽夫人」,多麼有趣的稱號,千尋讀到這裡,哈哈笑了好久,我猜這是孩子才能Get 到的幽默。:)整個對話也都是充滿童趣的,和孩子們平時天馬行空的聊天內容很相似。
再來看看插畫,是很有「塗鴉感」的手繪,沒有一般橋樑書色彩鮮艷的配圖,倒是別有一番孩子味。
反正,千尋是一拿到手就看得停不下來,她們學校每天有自由閱讀時間,有段時間,她每天都要帶一本「多莉系列」去學校,結果有天,由於太過投入,自由閱讀時間都結束了還在看,還被老師沒收了一小會。
後來,我無意查資料,發現這套書的作者艾比.漢隆本身就是專業教育學碩士,在美國任教多年,很了解孩子的心理規律。怪不得寫出來的故事對孩子有這麼強的吸引力。
這套書在美國也是很受歡迎,在有「美國豆瓣」之稱的網站goodreads網站上好評如潮,很多家長表示小朋友看得停不下來,而且非常適合大聲朗讀。
選這套書,我想爸媽們應該不用擔心孩子不肯讀的問題了。
文字和圖的占比、很適合剛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
孩子剛開始自主閱讀時,不宜選用文字占比過多的書,文字太多一是降低閱讀興趣,二是增加畏難心理。這也是橋樑書存在的意義。
橋樑書的文字和圖是有一定比例的,既不像繪本以圖為主,也不像純文字書那樣以漢字為主。
和大多數橋樑書相比,《了不起的多莉》算是配圖比例比較高的,像下面這種整整兩頁篇幅的場景圖在書中也是常見的:
正是基於這個特點,我覺得它很適合剛開始自主閱讀或者準備開始自主閱讀的孩子。
一方面能降低孩子的畏難心理。因為剛「入門」的孩子,習慣了圖畫占大比例的繪本,一下子上太多文字的版本,心理上接受不了。這套書從難度係數上看,會比較合適。
另一方面便於孩子「猜字」。圖畫是內容的補充,剛「入門」的孩子識字量還有限,這時候多點圖,能幫助他們「猜字」,並理解句意。
總的來說,對剛「入門」孩子來說,這套書很符合「搭腳手架」的原理,既不會讓孩子覺得難到不想讀,又不會簡單到讀了也不能提升能力。
孩子小學入學必備的心理指南書
這一點,是《了不起的多莉》帶給我的額外驚喜。原本以為只是幫孩子實現自主閱讀的橋樑書,讀完發現它還有助於學齡前的孩子順利渡過幼小銜接期!
故事記錄了多莉從一個學齡前小淘氣到小學生的過程,期間不乏她在小學學校里遭遇的種種不適和變化。
當無拘的幻想撞進有序的現實,幼兒期到學齡期的成長來臨,孩子要經歷很多身心蛻變。如何適應集體規則、如何交到新朋友......都是這個階段孩子要面對的難題。
在書里,孩子們透過多莉的故事,提前預演了小學生活,對日後的融入很有幫助。
看上面這張圖,多莉上小學前也會有各種擔心,小朋友很容易從中找到共鳴。
好在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不過,怎麼跟好朋友相處,又成了一個大難題,詳細的內容我就不囉嗦了,留著大家自己看。:)
還有很多小學生活的具體場景,孩子們可以從這些場景的情節中熟悉應對的方法。
我覺得,這套書很適合作為「幼小銜接心理指導書」,要知道,心理準備也是幼小銜接領域裡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哦。
最後,可能還會有家長問,這套書好像不是注音版啊,給孩子選橋樑書的時候,是不是應該選注音版,方便他自己拼讀識字呢?
我的體會是,從幫助孩子自主閱讀這個角度來說,注音版和非注音版差別不大。我們更應該結合孩子的狀況來做選擇,比如孩子拼音基礎很好,這時候你選拼音版,他可以藉助拼音讀字。
但如果是拼音基礎還不算好,甚至還沒開始學拼音的孩子,期望他通過注音版的書一邊學拼音一邊搞定自主閱讀,不太現實。
原因很簡單,拼音是抽象的,漢字是具象的,兩者都擺在面前的時候,孩子的大腦發育規律決定了他肯定關注漢字不關注拼音。千尋拼音不熟的時候,我給過她注音版的橋樑書,發現她不怎麼關注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第一反應還是向我求助。
了解到這個真實的狀況,你就不會在注音和非注音版上面糾結啦。
另外,咱們今天推薦的《了不起的多莉》,是可以直接購買的。
《了不起的多莉》現已開售
現在購買享7.5折優惠,
原價118元 團購價88元包郵
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即可查看產品詳情
以前推薦繪本,總是會收到好多留言,吐槽一點都不方便,拿到清單還得去噹噹、京東搜,這次希望能讓大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