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四大天王中,張學友是公認歌唱得最好的一個,他在音樂事業上取得的成就無以倫比,對樂壇的影響力也非同凡響,在華語地區有著「歌神」的稱號。
在演藝事業方面,張學友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共拍攝超過70部電影,飾演過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並多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台灣金馬獎的提名。
不過,雖然張學友取得的成就極高,但在歌唱事業上,他也遭遇過挫折,在演藝事業上,他也存在著遺憾,今天,我們來說說他的故事。
張學友祖籍天津,1961年出生於香港一個普通船員家庭,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他學習成績一般,但自小就愛唱歌。
因為天生暈車暈船,高中畢業後,張學友沒有像家裡其它人一樣成為船員,而是先後在香港貿易發展局和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票務處任職。
1984年,在朋友的鼓勵下,張學友參加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從50,000餘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首屆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
隨後,張學友與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寶麗金唱片公司簽約,正式進入歌壇,1985年,發行個人首張粵語專輯《Smile》,銷量達到四白金20萬張。
1986年,張學友推出的第二張唱片《遙遠的她AMOUR》依舊熱賣,銷量高達五白金25萬張,其中《月半彎》及《遙遠的她》更成為經典的粵語流行歌曲。
同年,張學友受邀出演電影《霹靂大喇叭》,這是他的熒幕處女作,接著,又在《痴心的我》中首度擔任男主角,與片中的女主角羅美薇相識並墮入愛河。
一出道就走紅,看上去,張學友的運氣似乎不錯,一切都順風順水,但是很可惜,當時正值 「譚張爭霸」時代,香港樂壇是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天下。
兩位天皇巨星「殺」得不可開交,幾乎包攬了整個香港所有的音樂獎項,新秀張學友雖然實力強勁,唱功精湛,但也只能掩映在兩位巨星的光環之下。
1987年,張學友成功在紅館舉行了一連六場的演唱會,但這一年也是張學友歌手生涯最低谷時期的開始,新推出的唱片銷量與上兩年相比一落千丈。
1988年,張學友推出新唱片《昨夜夢魂中》,銷量只有幾千張,歌曲流行榜成績不盡人意,在當年香港的幾大音樂頒獎禮上,更出人意表的一無所獲。
事業上遭遇的瓶頸,讓張學友一時間難以接受,他感到壓力巨大,前途無望,開始出現在蘭桂坊的酒吧,並染上酗酒的惡習,導致他的愛情也出現了問題。
這一年的3月,羅美薇在公開場合宣布與張學友分手,張學友的人生進入了最黑暗的時刻,他借酒澆愁,更加沉淪,媒體多次傳出不利於他的負面新聞。
其實,羅美薇的分手只是一個激將法,目的是讓張學友振作,但沒想到他卻更加消沉,羅美薇只好託人傳話給張學友,只要他能戒酒,她就考慮回到張學友身邊。
這話讓張學友重新燃起鬥志,開始奮發圖強,他正式向外界宣布戒酒,不久後羅美薇回到了張學友身邊,而張學友也很快迎來了事業上的第二個春天。
1989年,張學友推出《給我親愛的》和《只願一生愛一人》兩張大碟,唱片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並獲得業內的好評,令他成功重返香港樂壇一線歌手行列。
這一年,張學友還憑藉電影《旺角卡門》中的「烏蠅」一角,獲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並最終奪得了獎項,影片中的這張表情包你還記得嗎?
1989年至1990年間,張國榮和譚詠麟先後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張學友抓住機會成為寶麗金主打歌手之一,推出了《情不禁》和《一顆不變心》等多張唱片。
其中,收錄於《情不禁》專輯中的《每天愛你多一些》大受歡迎,不但奪得各大音樂頒獎禮的最佳歌曲獎,更成為十大中文金曲保持時間最長的冠軍歌曲之一。
張學友就此與劉德華和黎明在香港各大頒獎禮分庭抗禮,三人連同其後成功取代李克勤的郭富城,一起被封為后來影響華語樂壇一個時代的「四大天王」。
隨後,張學友又推出《真情流露》、《吻別》和《祝福》等多張唱片,這些唱片銷量屢創奇高,不但讓張學友得到「歌神」的封號,也讓他的歌唱事業攀向高峰。
而對歌唱事業投入空前熱情的同時,張學友也沒有懈怠自己的演藝事業,在取得金像獎後,他成為王家衛的御用演員之一,並得到多位香港著名導演的垂青。
1990年,張學友在徐克導演的《笑傲江湖》中飾演東廠走狗歐陽全,該角色不但受到專業人士和觀眾的認可,也讓他斬獲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同年,張學友還在吳宇森導演的《喋血街頭》中飾演了「輝仔」一角,並憑此角色獲得1991年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可惜最後敗於《阿飛正傳》的張國榮。
1992年,張學友在黃泰來執導的電影《明月照尖東》出演太子一角,1993年,先後在王家衛導演的《東邪西毒》和劉鎮偉導演的《東成西就》中扮演洪七。
張學友在《東成西就》飾演的洪七,被認為是史上最帥氣最有趣的洪七公,他狂虐梁朝偉和示愛王祖賢的兩場戲,至今仍被影評人及影迷所津津樂道。
其實,張學友極具喜劇天賦,除《東成西就》外,他在《倩女幽魂2》、《倩女幽魂3》以及《咖喱辣椒》等片中的表現,無一不令人捧腹大笑、印象深刻。
1995年,張學友的演技日益成熟,憑藉《新邊緣人》和《鼠膽龍威》兩部影片,他分別獲得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可惜最後都未能得獎。
1996年,張學友和羅美薇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愛情馬拉松,在英國倫敦註冊結婚,同年,張學友宣布暫時息影,專注於音樂事業的發展。
2001年,張學友復出,在許鞍華導演的電影《男人四十》中擔任男主角,與梅艷芳和林嘉欣搭檔,三人的表演都非常成功,分別在不同的電影節中獲得肯定。
張學友在片中飾演40歲的中學老師林耀國,他的表現無懈可擊,將一位在事業和情感上遭遇雙重危機的中年男人的辛酸、無奈和煩惱演繹得淋漓盡致。
憑藉這個角色,張學友獲得印度國際電影節影帝稱號,同時再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有人說,這是他離金像獎影帝最近的一次。
可惜的是,他再一次落敗,敗給了《少林足球》的周星馳。
2003年,張學友出演了吳君如主演的電影《金雞2》,憑該片再次於2004年獲香港金像獎及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最後仍然無緣影帝稱號。
2005年,張學友參演由陳可辛執導的歌舞電影《如果·愛》,2009年,接拍香港著名編劇岸西導演的電影《月滿軒尼詩》以及夏永康導演的電影《全城熱戀》。
憑藉《月滿軒尼詩》中 「阿來」一角,張學友第五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但最後又是落敗,敗給了主演《線人》的謝霆鋒。
2013年,張學友與張家輝合作,在動作電影《赤盜》中飾演一名教授,2015年,又與林嘉欣合作,在文藝電影《暗色天堂》中飾演一名牧師。
憑藉在電影《暗色天堂》的出色演繹,2016年,張學友被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為最佳男主角,被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提名為最佳男主角。
這是張學友第六次被金像獎提名影帝,也是他第三次被金馬獎提名影帝,但結果金像獎敗給了《踏血尋梅》的郭富城,金馬獎敗給了《不成問題的問題》的范偉。
一次又一次的提名,卻一次又一次的鎩羽而歸,這不但成了張學友心中的一個遺憾,也讓一些影迷們有所不滿,他們認為,金像獎欠了張學友一個影帝。
不過,張學友卻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說:「獲獎對演員來說並不是單一要素,每一年都有不少演員獲得提名,他們同樣都付出了許多,金像獎沒有欠我什麼。」
當然,他多少也有點無奈:「演員都是有得獎命的,而我的稍微偏離了一些,我拿過很多歌唱的獎項,也明白拿獎是怎麼一回事,也許只是沒緣分而已。」
如今的張學友早已釋懷,因為他除了是一位好歌手,好演員之外,還是一名好丈夫,好父親,他和妻子養育了兩個女兒,注重家庭更多過注重事業。
偶爾,他就開開演唱會,順便,再充當一下「逃犯剋星」,據統計,在張學友2018年巡迴演唱會上,內地警方先後抓捕了80多名在逃的犯罪分子。
雖然張學友謙虛地表示這並不是自己的功勞,只是中國現在的科技越發先進,但歸根結底,主要還是歌神的音樂太有魅力。
畢竟:「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小姐的歌聲,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迴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fWOVXUBURTf-Dn5Fw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