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聖張仲景秘傳的經典良方——橘皮湯,治療打嗝簡便驗效

2020-04-18   健康醫學苑

仲景秘傳的經典良方——橘皮湯,這個經方厲害了!集中醫「簡便廉效」於一身,安全性高用處更意外。

一千多年前,醫聖張仲景寫下了《傷寒雜病論》。這本經典著作所載的診療內容直到今天,仍然流傳著並無時無刻不在指導與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健康問題。插一句話,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寶貝,難道還有假的嗎?但翻看內容,或許深奧難懂的文字就能把現代的人給搬倒了。如果人們就這樣被征服了,那麼恐怕會是大家的損失。因為,說起生活經驗來,醫聖張仲景留下的醫藥內容,可是與咱們現在的生活、飲食或是健康等等是息息相關的,並非如人們所認為的,只有專業的人才能去接觸它。


咱們先不說這個經方是什麼,先讓大家想想,大家在生活當中,自己或是身邊的家人朋友是否有出現過打嗝的情況?這種情況,按現代臨床的說法,它就是膈肌痙攣引起的一種症狀,可以發生在飽食之後,也可以發生在病後或是受冷突然發生,有的人可能會是一過性的,但有的人可能確是頑固性的。這種情況,如說是連續性的,怎麼也止不住,其實在臨床上西醫是沒有很好的辦法應對的,但我們的中醫藥是有的,並且效果值得嘉許。

我國的中醫藥治療打嗝(中醫稱此為呃逆一證)方法是非常多的,不過今天我們就介紹其中的一種。它來源於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該經方的名稱叫橘皮湯。

這個經方的組成是:橘皮(陳皮)和生薑。什麼?僅僅兩味藥?是的,大家沒有看錯,這就是醫聖張仲景秘傳的經典良方——橘皮湯。那麼,它有什麼功效呢?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當中的指出,「乾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橘皮湯方用量為「橘皮四兩,生薑半斤」(這是經方原方劑量),仲景在用服法當中指出,此湯所治之證「下咽即愈」。這只是這個中醫經方的其中一個閃光點之一。

按仲景的原意,這個方估摸著就是治療專門寒邪客胃所致的呃逆的,它的臨床表現,除了有乾嘔、打嗝以外,還有手足厥冷,就是手足不溫、四肢冰涼的意思。

仲景採用橘皮湯,意在散寒理氣、和胃降逆。橘皮,它的功效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可以用於胸痹病(類似於現代臨床冠心病一類),寒疝病(一種急性腹痛的病症),噦病(類似於打嗝一類)以及女性產後諸病等。對於橘皮,《神農本草經》記載:「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生薑,能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它能參與治療的疾病可就多了。

橘皮湯,兩味原料,均屬於藥食兩用食材,它的安全性自然不必多說,取材也較為方便。正是因為這個方有非常多的優勢,所以臨床對它的關注度還是非常高的。

1.用於打嗝的治療

首先,它用於應對打嗝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快的。例如說,仲景所述「下咽即止」,實際上,臨床的反饋也差不多如此。有患者因晨起時,突然感到吸入了一口冷氣,後面便呃逆(打嗝)頻頻,伴有疼痛,症狀過了大半天還不見止,其母帶其就診,醫者診後給患者開了陳皮12g、姜半夏15g、生薑12g、茯苓12g、甘草3g,服一劑之後,呃逆即止,胸膈亦舒適而疼痛消失。

橘皮湯,藥味少而精悍,這是因為橘皮理氣和胃,生薑散寒止嘔,合而用之,使陽通寒去,胃氣和降,則乾嘔、噦、手足不溫等症狀自動癒合。

橘皮湯可以用於治療頑固性呃逆,比如說顱腦術後產生的頑固性呃逆,在內服湯藥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按摩或是針刺中脘穴、兩側內關穴、兩側合谷穴、兩側足三里穴,這樣的效果會更加迅速。

2.用於經年氣嗽的治療

從組方中不難看出,陳皮,用於清氣化痰、溫肺化飲,它屬於溫燥之品,乃是治療濕痰之要藥。而生薑,辛溫發散,溫肺止咳。對於痰多咳嗽,常年氣嗽者,可以採用本方將其製成飲品代茶飲用。若是無痰而渴,也可以兩味藥材用一次性過濾袋裝成小袋,用的時候,在杯子裡加入適量的白蜜便可。

3.可以用於解魚蟹毒

古代中醫經典《聖濟總錄》和《普濟方》中記載,橘姜丸專治食魚中毒,橘姜丸是陳橘皮、生薑還有豆豉三者等分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服用。

4.用於化療後嘔吐

橘皮湯對於化療後所致的噁心嘔吐有長效的止嘔作用。

關於橘皮湯的用量:仲景的原方用量是橘皮四兩,生薑半斤,生薑用量是橘皮的2倍。我們在家中備制這種中藥成品以備不時之需時,其用量大小,生薑亦為橘皮的2倍,建議橘皮3g、生薑6g。如果存在明顯肢冷、惡寒,可以用乾薑代替生薑使用。

求醫不如求己,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寶貝又好用,又好治,為什麼不自己備起來呢?況且,這些東西,在自家廚房裡隨手就能找到,如果能夠熟練掌握,豈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