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久了站起來頭暈、眼前發黑?可能是低血壓,這麼做來改善

2020-07-22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蹲久了站起來頭暈、眼前發黑?可能是低血壓,這麼做來改善

談到血壓,很多人都對高血壓有所了解,根據我國近年來進行的大規模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我國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是高血壓,尤其是家中的老人患病幾率很大,由於高血壓突發心臟病、中風的風險較大,所以大家可能都會認為高血壓很危險,而低血壓就相對安全了。其實,低血壓跟高血壓一樣有風險,尤其是持續性的低血壓以及突發低血壓,嚴重的時候可能會有死亡的危險,千萬不能大意。

血壓到多少是低血壓?

其實人體血壓是呈現動態變化的,不同時間血壓是有一定變化的,不過也有一定的規律性,比如血壓一般在夜裡比較低,早晨起床後慢慢升高,直到中午變成最高。人體理想的血壓值是收縮壓低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0毫米汞柱。(收縮壓指的是血壓數值的最高數字,心臟收縮泵出血液是,動脈內壁的壓力;舒張壓是指血壓數值的最低數字,心臟舒張後充滿血液時,動脈血管內壁的壓力。)但這並不是說越低越好,如果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或者任何一個符合的話,就可以稱為是低血壓,主要是由於心臟收縮不足造成,最普遍的表現就是容易讓人出現頭暈無力的感覺。

低血壓其實是很多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表現,聽上去似乎無害,但實際上會嚴重影響個人的健康,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特別明顯,不過低血壓通過日常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是可以有所改善的,比如通過日常的規律運動,避免長時間站立,以及避免突然起床,突然從久坐久蹲起身。當然,如果是一些疾病導致的低血壓,則需要針對性的治療疾病,這樣才能有效避免。

低血壓常見嗎?都有哪些症狀表現?

其實低血壓人任何人都可能發作,而且也可能在任何時間,只不過多數低血壓症狀表現不明顯,容易讓大家疏忽,而且因為高血壓的緣故,大家也對低血壓了解不多。很多老人、孕婦、經期的女性經常性的出現低血壓,此外一些疾病影響,比如糖尿病可能會引發體位性低血壓等等。那麼,低血壓都有哪些表現呢?

低血壓的表現主要通過個人的感覺,這是因為低血壓狀態時,輸送到人體大腦的血流量降低,大腦缺少氧氣和營養,就會產生低血壓的現象,可能的常見症狀有以下:感到頭重腳輕,或頭暈;昏倒或者暈厥;注意力下降;視物模糊;噁心、乾嘔;皮膚濕冷;呼吸急促;疲憊乏力;口渴等,出現以上表現就要引起重視,因為低血壓可能跟某些疾病相關。

哪些原因可以導致低血壓?

低血壓對於不同人耐受不同,表現也各不相同,有些人的血壓測量會發現常在低血壓範圍內,卻沒有任何不適症狀,這樣就不需要進行治療。但如果有些人無法耐受,或者出現嚴重的低血壓表現,這說明嚴低血壓已經導致流到大腦和器官的血液不足,如果不進行治療,患者將會出現休克和死亡。然而對於低血壓的情況,只有了解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那麼導致低血壓的原因都有哪些呢?常見的有以下三種狀況:

1、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低血壓情況了,這種情況往往是患者久坐或者躺下後,突然起身出現了頭暈的感覺,女性和老年人是高發人群,一般來講這種低血壓危害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人體變化姿勢的時候,心率會因此改變升高,血管也可能會收縮,來給大腦提供更多的血液,以緩解重力變化導致的缺血。但是有體位性低血壓的人,往往心率和血管的變化遠不如正常人,這樣血液無法及時供給,就會出現頭暈,眼前發黑的狀況。

2、餐後低血壓

這種低血壓常見於飯後,因為吃完飯後,大量血液會進入消化系統來進行消化吸收工作,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血壓降低的情況,這種情況多發於老年人,尤其是吃碳水化合物比較多的時候,血壓下降明顯,但進食高脂高蛋白食物一般不會出現低血壓的情況。餐後低血壓可以通過餐前喝點水,或者吃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減輕低血壓症狀。

3、神經反射性暈厥

神經性的低血壓主要見於長時間的站立、情緒波動,一般容易出現在兒童和年輕人身上,主要是心血管系統的控制神經出現異常,導致血管擴張出現了低血壓,這類情況往往還伴有大量冷汗、面色蒼白,噁心等。

此外還有一些情況也會導致低血壓的發生:

懷孕

由於體內循環系統在懷孕期間調整改變,血壓有可能會下降,但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女性生產後血壓通常會恢復到孕前狀態。

心臟問題

包括心跳過慢,心臟跳動的力量有限;心臟瓣膜問題、心臟病發作和心臟衰竭;以及心律不齊、血管擴張導致。

神經及內分泌問題

甲狀腺疾病、腎上腺功能不全、低血糖、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皆可能引發低血壓。特別要說的是糖尿病引發的低血壓,往往是高血糖狀態損傷了神經,而導致嚴重的體位性低血壓,這種需要患者控制血糖。

脫水

身體缺水會出現血壓降低,讓人感到虛弱、頭暈和疲勞。而造成脫水的原因,包括攝入的水分不足、嚴重的嘔吐腹瀉,以及過度流汗,劇烈運動,還有使用較多的利尿劑等等。

失血

如重傷或內出血等,會減少體內血液量,使血壓嚴重下降,這種低血壓往往是突發的,問題也較為嚴重。此外,如果血液被細菌感染,也可能導致血壓嚴重下降、器官與組織衰竭,發生敗血性休克。

嚴重的過敏

當患者對某些食物、藥物或者外界事物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時,也會出現低血壓的情況,一般會有呼吸困難、出蕁麻疹、皮膚瘙癢、喉嚨腫脹等其他相關症狀。

貧血,缺乏營養

人體如果缺乏維生素B12和葉酸,體內紅細胞生成不足,出現貧血,導致低血壓。

正在服用藥物

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抗抑鬱藥物、以及男性功能障礙的藥物和某些治療心臟病藥物等,都可能導致血壓低。

低血壓什麼情況下應該去看醫生?

一般來說,偶發的低血壓可能並不意味著有疾病發生,這跟偶發的高血壓相同,而且如果長時間內,血壓值雖然低,但人體沒有什麼不適的狀態,就是說明人體沒有嚴重的健康問題,可以不用去醫院檢查診斷。而且一些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比如運動員,可能還會有較低的血壓,但並不會影響健康。所以,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相比以前低血壓的情況出現較多,雖然也沒有影響生活,但為了確認身體沒有潛在的疾病,最好去醫院做下檢查。

而對於某些低血壓情況,則應該立刻就醫檢查、診斷是否有其他疾病發生:

1、血壓突然下降,下降幅度較大,哪怕是一過性的但也會對人體重要臟器產生影響,因為人體臟器缺血的情況是有可能出現不可逆損傷的。

2、出現頭重腳輕或者天旋地轉的情況,無法自己站立,並且很可能會摔倒。

3、出現心悸,心跳加快,速度有較大變化,而且心跳較為強烈。

4、視物模糊、噁心、身體發熱、大量出汗等。

以上情況可能會有急症發作,或者疾病進展較為迅速,最好能及時就醫。

低血壓的診斷與治療

如何診斷低血壓呢?

如果條件有限,感覺不適後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家裡自己測量血壓,測量時應該坐著、躺著測量一次,然後起身站立後再測一次。一方面看血壓是否低於90/60毫米汞柱,另一方面要看看兩次血壓差距有多大,一般體位性低血壓收縮壓差距在2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10毫米汞柱即可診斷;

如果測量貧血,則需要在醫院進行血壓檢查,測量紅血球的數量,還應該檢查患者是否有脫水或者電解質是否平衡;

此外,也應該對心臟的情況進行檢測,通過心電圖、生化、超聲波、CT等手段,來判斷心臟是否正常工作。

如何治療低血壓?

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頭暈症狀的低血壓,通常是不需要治療的。但如果患者持續性低血壓、有嚴重不適症狀低血壓,則應該進行調整。由於治療低血壓的藥物相對於高血壓來說較少,所以治療或者緩解更多是從日常進行改善。

1、增加飲食中的鹽分攝取,鈉鹽在人體會引起水鈉儲留,這樣可以增加血壓,但這種方法利用不當會導致心臟衰竭,尤其是孕婦和老年人用這種方法風險比較高,需要提前諮詢醫生再進行。

2、多喝水,這是為了增加體內的血液量,並改善脫水的現象。不過喝水時也要注意,不要一下子攝入太多,反而會有反效果。

3、站起來的時候動作不要太快,讓身體適應的時間,剛睡醒時要特別注意。建議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先坐一下,看看是否有頭暈的不適感,沒有了再慢慢著地,起身時要扶著固定的物體,防止頭暈摔倒。對於體位性低血壓如果比較嚴重,可以諮詢醫生來服用藥物治療。

4、穿壓力褲襪,越長的越好。睡覺時把枕頭墊高,讓頭部處於比心臟微高的位置。

5、避免在大熱天劇烈運動,例如跑步、爬山等等,出汗太多容易脫水。

6、避免飲酒過量。

7、如果是藥物導致的低血壓,應該諮詢醫生更換藥物。

此外,長期有低血壓的患者,最好要天天在家自助測血壓,併到醫院檢查有無貧血。而且要多注意觀察自身的細微徵兆,比如運動時看看自己是否容易喘息,這可能跟心臟異常有關,如果有問題請及時到心臟科檢查,如果沒有異常,可適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