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像洪水猛獸一樣難以控制?3個黃金法則教你快速制怒

2019-11-04   澀貓文字控

約了男朋友共進午餐,但是他並沒有按時出現,這已經是他第3次出現類似的情況了。

你會生氣嗎?會爆發出來嗎?還是表面淡定自若,但內心早已怒火燃燒?

面對以上情境,有人欣然接受,有人咆哮大吼,有人能快速息怒,有人卻久久不忘?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個關鍵原因,那就是「情緒掌控力」。

要想提升情緒掌控力,走上身心愉悅的幸福之道,我為大家推薦羅納德.波特-埃弗隆和妻子帕特里夏.波特-埃弗隆聯合著作的一本書《制怒心理學》。

一、為什麼面對同樣情境,我的憤怒持久又猛烈?

「不知道為什麼,丁點的小事我就忍不住要發火。孩子題目做不上來,老公沒按我的要求做飯,快遞延遲了半天送來等等碰到這些情況時,我的火總是噌一下上來,止都止不住!」

《制怒心理學》中寫,其實,憤怒來之前有很多警告信號:身體上的改變,比如呼吸加快、音調提高;情緒上的提示,比如心慌意亂,隱隱頭痛;還會有憤怒的想法,就像「我再也不做這件事了,再也不忍了」。

所有信號都在提示人們,你馬上就要生氣了!

完全感受不到這些信號是很困難的,但每人控制程度不同。

有證據表明:一些人的大腦在憤怒情緒和攻擊行為控制方面要弱一些。

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手裡有把槍,而且這把槍已經上膛了!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憤怒爆發之前的警告信號,因此也就無法控制自己。

另外,他們並沒有為自身情緒裝上一套「剎車片」,在不斷加速、不斷衝刺,卻突然遇到危險時,沒有剎車片要慢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就相當於,一輛快速行駛中的車子,導航幾次提醒你前方有障礙,你不僅沒有聽到,而且在看到後,沒有及時剎車,最終只能導致猛烈的撞擊與爆發。

憤怒會給你信號和能量,但並不會真正像導航一樣告訴你怎樣繞開。

具體的解決方案要靠你自己來定,情緒「剎車片」要靠自己來安裝,才能有效使用。

二、如何快速制怒?3個黃金法則輕鬆搞定

有人認為憤怒是羞恥的,是令人厭惡的,不僅破壞形象,更摧毀生活,要堅決杜絕。

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不健康的。

憤怒是一種重要情緒,是每個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有兩個主要目的:告訴你有些東西明顯地錯了,並且給予你改變現狀的能量。

如果能正視憤怒、合理控制並利用好憤怒的話,它不僅不會破壞生活,而且能夠解決矛盾、緩衝摩擦,讓人們之間的相處更和諧、更深入,同時,也讓自己身心愉悅,擁有平和幸福的生活。

相反,如果被忽視或被放大,將會導致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遠,讓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打破正常的生活與心理平衡,誘發很多嚴重問題。

如何快速制怒,讓憤怒成為改善生活與人際關係的有力武器,以下3個黃金法則來幫助你!

01認識到憤怒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一個人憤怒得大喊大叫,是可笑的;一個人在憤怒中沉默不語,則是可怕的。 ——阿拜

憤怒是一種自然情感的流露與表達,如厭惡、恐懼、孤獨等情感一樣,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僅僅是一項心理機能的反應而已。

這種反應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它不僅會釋放信號,告訴你要去尋找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而且還會指導你做些什麼來讓情況變得樂觀。

不刻意躲避憤怒,而是按照它本來的樣子接受它,就像接受偶爾的停電、突然的轉彎一樣,才是一個人健康的或正常的狀態。

認清這一點,在憤怒來臨時,才會既不忽視,也不放大,理性妥善處理。

02擁有篩查憤怒邀請的能力

每個人在一天中都會遇到很多導致生氣的情況。

例如:精心做好的早飯孩子不愛吃、開車上班路上遇到強行加塞、被領導誤會並遭到痛罵、給心愛的人打電話不接、有人背後說你壞話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憤怒的邀請。

你可以每一個都接受。

那就意味著你一直都保持生氣的狀態,不僅對別人心懷怨恨,同時對自己的感受也很糟糕,完全擾亂了正常生活節奏,一直處在一種負能量的循環中。

也可以每一個都不接受。

告訴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壓制住內心的怒火,不與別人一般見識。

但一直退讓,並非不生氣,並非內心毫無情緒,而是將本該發在別人身上的怒火燃燒在了自己心中,這造成的傷害,甚至比憤怒更嚴重。

最好的做法便是仔細辨認,擁有篩查憤怒邀請的能力,忽略掉那些不重要的邀請,將「惱人的事情」與「真正嚴重的事情」分開。

一些觸碰原則與底線的事,如遭到辱罵、尊嚴受到踐踏、被誤會及被莫名傷害時,一定要站出來,表達憤怒,解決問題,為自身討一個公道與說法。

而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煩惱、小插曲,則沒必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03根據憤怒類型對症下藥

本書中,將憤怒類型分為11種,三大類。每一類都有鮮明的特點及符合的人群,每一種都有略微不同的方式指引著你去處理。

我們有很多種表達憤怒的方式,沒有哪一種是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關鍵看是否符合你當下的憤怒類型,有沒有對症下藥。

當各種方式被靈活、智慧的使用時,各種憤怒才能被有效制止。

l 掩飾性

掩飾性憤怒即故意掩蓋內心真實想法,通過迴避、否認、將憤怒轉向自身的方式來假裝憤怒並不存在。

有一種「好好先生」,他們不停答應別人做一些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情,無法拒絕討厭的人,他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著幫別人擺脫困境。

他們很重視在別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不允許自己說一個「不」字來破壞這個形象,哪怕有些時候,自己快要崩潰了,也依舊告訴自己「沒關係」。

可是,他們經常頭腦混亂,在同一時間思考很多事情,導致出現錯誤及意外,比如,切菜時切到手、重要文件忘記保存、倒車時撞壞其它車輛等。

當他們產生了憤怒,又極力壓制時,就會在無意中傷害自己。當一些事故讓他們煩心時,他們就會將錯誤完全歸咎於自身。

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首先,承認自己不是全能的、完美的。

其次,重視自己,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

然後,當別人讓你去做事情時,清晰地說出好與不好。

最後,告訴周圍人你感到被壓迫和被擺布了,擺明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l 爆發性

很容易暴跳如雷、歇斯底里、大喊大叫、破口大罵等,被憤怒控制,並從中獲得快感,卻無時無刻不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險,這便是爆發性憤怒。

小孩子因為在家裡搞破壞,遭到媽媽的嚴厲呵斥;妻子因為反覆被呼嚕聲吵醒,忍不住重重打老公的肩膀;姐姐由於妹妹偷走了心愛的毛衣,而忍不住對她破口大罵等,每個階段的人群幾乎都有爆發性憤怒的行為。

為什麼如此容易爆發?

這是因為在他們身體和精神上長期以來積累了很多壓力,這些壓力無從釋放,必然會找一個導火索。

這種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卻常常會因為不經大腦而對別人造成苦惱或傷害。

對待這類憤怒,首先要經常思考一些讓你感到輕鬆的事,間歇性釋放自己的情緒,避免大爆發。

其次,中場休息。你生氣極了,甚至沒辦法思考,沒時間討論,你得趕快離開,你需要中場休息和冷靜下來。

l 長期性

何為長期性憤怒?

總是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人性,以消極的方式來對待生活,長期處在一種無休止的憎恨和厭惡中。

書中提到一個案例,羅納德最近有一個來訪者,名叫安德里婭,她滿腹牢騷。她的丈夫是個混蛋,子女對她也很惡劣,老闆總在她筋疲力盡時讓她加班。

她一直都在經歷這樣的生活,所有人都批評她,然而她卻絲毫不去改變。

「羅納德,我就是來發發牢騷而已,實際上我什麼也做不了,我被捆住了,但我氣到想把他們統統殺掉!」

如果寧願長期處在一種憤怒中,也不願去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人將一直活在痛苦中。

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做出改變,才能重獲自我。

第一,學會寬恕。

這意味著你要放下怨恨,放棄向敵人索要賠償,將別人過錯當做送你的禮物,繼續你的生活。

第二,在你的世界創造出安全感

遠離威脅你或攻擊你的人,學著去信任,創造安全的生存環境和心理環境。

第三,共情。

站在他人角度,以他人眼光去看待世界。最好的共情練習就是傾聽,了解別人為什麼會按照這樣的方式行事。對別人多一些理解,也就多一些寬容。

最後,如何做一個擁有高情商的情緒管理者?

這需要你正視自己的問題,並願意對症下藥,做出足夠多的有意識的努力與嘗試。

張飛聽到關羽被害後,抑制不住悲痛,日日沉醉,醉後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

最後,部下范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於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

德國數學家高斯一生成果纍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注重情緒調控。

在事業發展的頂峰時期,恰逢妻子病危,他抑制悲痛,以更加倍的努力工作來驅散情緒上的陰影。在妻子告別時,他告訴妻子他又攻克了一個難關。

控制不了情緒的人,最終會被情緒所控,毀在自己手裡。

而能夠適當表達情緒,並以情緒解決問題的人,才能激發更多潛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和諧、更輕鬆、更有意義!

思想家蒙田說: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時候都能控制自己。

希望大家早日找到控制憤怒的開關,遊刃有餘控制自己的生活,獲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