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刷到一個視頻,看完樂了半天。
是美國的一個街頭採訪,節目組隨機採訪了幾個爸爸,問了幾個問題,然後爸爸們的回答,實在是尬出了天際。
「你和孩子很親近嗎?覺得自己是個負責任的家長嗎?」
被採訪的爸爸一臉的自信,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結果第二個問題「你兒子的生日是哪天?」
這位爸爸就一臉懵逼,然後很誠實的表示:「這是一個好問題,可是我,真的不知道」
土豆番茄媽
第一位爸爸KO,看看第二位會不會好一點。
「你女兒在學校里最喜歡的科目是什麼?」
這位爸爸超級自信,說「社會科學」,旁邊的女兒鬱悶的搖頭,說「不對」。
然後再問:「你女兒現在幾年級了?」,答「九年級」,旁邊的女兒全面崩潰,不可思議到無法發出聲音。
再問「你小女兒在哪個學校上學?」這位爸爸,呵呵,是真的不知道……
第二位爸爸KO。
土豆番茄媽
第三位爸爸和第四位爸爸同樣交出了令人捧腹的回答。
「你知道你女兒的眼睛是什麼顏色的嗎?」——明明是藍色,爸爸回答是棕色
「你知道孩子老師的名字嗎?」——完全不知道
「你知道孩子的生日嗎?」,第三位爸爸回答了兩遍,勉強答對了日期,卻表示忘記了年份。
而這個問題在第四個爸爸這裡,幾乎是全劇終的節奏了,因為這位爸爸表示,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我放棄,我不知道,我回答不了。
土豆番茄媽
可實際上,在採訪的前一天,他的一位女兒剛過完生日……
這時候,節目組找到了第四位爸爸的妻子,也就是孩子們的媽媽,分別問了如下的問題:
「你知道每個孩子的好朋友都是誰嗎?」
「你知道孩子的醫生叫什麼名字嗎?」
「你知道每個孩子的生日嗎?」
幾個問題下來,媽媽全部答對,徒留一臉黑線的爸爸在節目組的伴奏音樂下呆立原地,滿臉尷尬。
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看完視頻我產生了一個來自靈魂深處的疑問:難道美國爸爸和中國爸爸,都是「手機+拉屎+裝睡=爸爸」的標準公式嗎?
土豆番茄媽
怪不得現在年輕姑娘們紛紛表示不婚不育保平安,一想到要和一個打著「爸爸」的旗號,在家裡如擺設一般的男人共度一生,怎麼想想都覺得好崩潰。
是什麼原因導致爸爸們都成為了家裡的擺設呢?
桃子姑娘的老公表示有話要說。
這位爸爸表示,自從他媳婦,桃子姑娘當了媽媽,就牢牢把握著照顧孩子的大權,絲毫不讓步,導致他根本沒有親自帶娃鍛鍊的機會。
他說,不是自己不想出力,確實是老婆控制欲太強。
為此,他還專門去研究了一下心理學,說這種情況啊,就叫做守門員效應,意思是媽媽把爸爸擋在育兒大門之外,認為爸爸不靠譜,帶不好孩子,就不給爸爸機會了。
土豆番茄媽
聽起來是不是好有道理?
對哦,沒有爸爸,孩子肯定是生不出來的,哪怕爸爸接手孩子的時候,會生疏,會不熟練,但是總會越做越好,怎麼能剝奪爸爸育兒的權利呢?
這樣的媽媽多累啊,自己那麼辛苦,萬一累趴下了,怎麼辦呢?
土豆番茄媽
於是聯繫到了桃子姑娘,打算好好給她做一番思想教育工作,結果桃子姑娘的話,讓我哭笑不得。
以下為桃子姑娘的靈魂吐槽:
我是守門員?我不讓他帶孩子?我是傻子嘛?我要這麼累死自己?
孩子剛生出來那會兒,一晚上得醒三四次,我睡不好沒奶,想要讓老公起來給娃沖奶粉,結果呢?
踹了十幾腳都不醒,光看見他閉著眼睛哼哼,就是不睜眼。
然後第二天醒來還說我不使勁踹他,咋?意思是讓他沖奶粉,我還得先報名去學個跆拳道唄?
土豆番茄媽
我家孩子睡覺少,精力足,讓他哄娃睡覺,他抱起孩子左右猛搖,說這樣孩子入睡快,說了幾次都不改,我還敢把孩子給他哄?
人家爸爸是哄睡,他可是晃暈。
孩子長大了,喜歡去外面玩了,讓他帶娃到小區里找小朋友玩,他每次都說要加班,好容易能帶娃出去了,恨不得站在離孩子800米遠的地方,問他為啥離那麼遠,他說什麼帶娃出去的都是媽媽,不好意思站女人堆里。好幾次孩子自己都摸回家了,他都不知道。
......(這裡忽略各種事跡大概1萬字)
桃子姑娘越說越激動,眼看著都剎不住車了,我趕緊在桃子面前狠狠地數落了她老公一頓,桃子才又眉開眼笑。
土豆番茄媽
當這場談話結束後,我內心最深的感受是:真的想知道,桃子老公,哪裡來的勇氣和自信,理直氣壯的活成了家庭擺設,還認為這些都是老婆一手造成的?
上面兩個例子,讓我們發現,很多爸爸都有著謎之自信和認知。
哪怕是自己對孩子的事情一問三不知,哪怕自己在育兒方面付出的少且質量不高。
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我個人認為,一定和結婚時,大家對新人的稱呼有關。
你看,結婚時,男的叫新郎,意思是全新的好郎君。
女的呢?
新娘,意思可是全新的娘。
土豆番茄媽
當娘是什麼標準?
要勤儉持家,操勞賢惠,當郎君又是什麼標準?
俗話說的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啊!
可見,封建男權社會,女性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男性照顧男性以及繁衍後代。
在那個生產物質均不發達的時代,人類為了生命的延續,採用這樣的組合情有可緣。
可是大清朝都滅亡了100多年了,如果還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男同志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捫心自問一下,為啥要放棄進化的步伐,自己為啥對自己的要求這麼低哩?怎麼能甘願成為家裡的擺設呢?
土豆番茄媽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問兒子,是否想好將來結婚以後誰來做家務,她兒子回答:「當然是誰有時間誰做啊!」
看,這就是男性進化和不進化的區別,只有懂得家庭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維護好家庭的責任,而不僅僅是某個人的義務時,這個小家才能平穩運行呀。
那麼,該如何解決這些豬隊友爸爸們活成擺設的問題呢?我想,一定要從轉變爸爸們的觀念入手。
首先,要明確,結婚,是兩個人的實力結合,就像經濟學家薛兆豐所說:「結婚,就是辦企業,就是簽合同,辦的是家庭企業,簽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起拿出自己的資源,出來辦企業。」
土豆番茄媽
做企業,和認新娘是絕對不一樣的,不同的認知水平才會引導不同的行為,觀點扭轉先從這一步開始。
土豆番茄媽
然後,既然大家勢均力敵,那麼無論是照顧孩子,還是做家務,都是雙方共同的責任,沒有誰規定女人就一定要在家裡洗衣服做飯,男人就一定要當甩手掌柜,誰有時間就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只是一方的義務。
任何一個家庭,都不能僅僅靠一個人的辛苦付出來維持。家是港灣不是賓館,妻子是愛人不是傭人,丈夫是親人不是領導。夫妻兩人應該是相伴相知的好搭檔。只有在生活中,兩個人互相體諒、互相合作,才有可能讓日子越來越好。
所以,請所有的爸爸們,快快長大加油!
從此甩掉擺設的稱號,真正成為為家庭里不拖後腿操心付出擋風遮雨的頂樑柱。
希望這一天,不要讓媽媽們等待太久。
土豆番茄媽
雖然文章是吐槽爸爸的,但是就從我個人的視角來看,現在在外面帶娃的爸爸越來越多了。
以前遊樂場裡,公園裡,都是媽媽們陪著娃瘋跑,現在發現很多時候,都是媽媽在後面不緊不慢的跟著,爸爸們在前面和孩子們玩的不亦樂乎。還有什麼早教班,輔導班,興趣班,外面等著接孩子上課下課的爸爸們,也比之前看到的數量多了不少。
我想,這和媽媽們孜孜不倦的吐槽爸爸們,也有一定的關係。畢竟男人的腦細胞都是直線的,只要你不說出來,人家可能就真的是不懂不明白。
看來,吐槽還要繼續,畢竟這是督促爸爸們成長的一種另類動力。
那麼,今天,你吐槽了沒有呢?
— END —
土豆番茄媽-最懂媽媽的傾聽者
專注養娃資訊、夫妻關係、婆媳相處、好物分享。是傾聽者,是朋友,是育兒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媽媽們的人。
育兒路上有我,你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