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在減肥的時候感覺到有一點點餓,原本只是想吃一點點東西充充飢的,最後卻越吃越多,越吃越餓,根本停不下來。
當這種情況發生,很多人都會自責,我太沒有毅力了太不自律了,但是這可能並不是你自律的問題,很可能是你吃的食物在搞鬼。"三分練,七分吃",除了訓練,吃也是很重要的,少吃這些讓你越吃越餓的食物,才能更好地控制飲食,避免熱量攝入多。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到底哪些食物會讓我們越吃越餓,越吃越多。為什麼會這樣。
精製碳水
精製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又稱精製碳水化合物),例如白米飯、白面饅頭、精面麵包、義大利麵食等會影響我們身體天然的飢餓控制系統,會使我們的血糖急速上升,帶起我們的食慾。精製碳水化合物被身體快速消化分解產生的糖會使大腦部分區域保持活躍並告訴我們的身體,我們還沒飽,還要繼續吃!(愛吃甜食的人都有同感吧!)
精製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快速升高後,身體為了維持血糖的穩定會向血液中釋放大量的胰島素,胰島素會去 "抓捕"過量的糖分子、處理來自食物的過剩熱量,將它們儲存在脂肪細胞里,人就有了變胖基礎。更嚴重的是:胰島素的"抓捕"過程會讓你的身體認為你需要更多的熱量才能滿足自身需求,從而導致"飢餓感"的產生更加迅速。如果一個人常吃精製碳水化合物,這種現象會格外明顯。
人工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是一類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藥物和個人護理品的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代替蔗糖的有機化合物,由於大部分人工甜味劑幾乎不被人體轉化,因此被人們稱為無熱量的糖。但是在2018年EASD(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年會上,來自澳洲的研究者公布了一個新發現—"人工甜味劑"也能升血糖,還是通過紊亂腸道菌群導致的!這無疑給各大無糖飲料愛好者丟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這個消息打擊到了無數酷愛飲用無糖飲料的人,無糖飲料和人工甜味劑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以阿斯巴甜為代表具體了解一下,阿斯巴甜甜度比蔗糖高200倍但含有更少的熱量,由於甜度高所需要的用量小,以至於可以忽略熱量。因此它被廣泛地用作蔗糖的替代品,低成本高收入的阿斯巴甜自然而然被商家所賞識,它和風靡全球的可樂組合誕生出了看似低糖低卡的"零度"可樂。但是,真相真的有這麼美好嗎?
2018年EASD(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所給出的否定答案,讓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 刺激食慾:人工甜味劑刺激你的味蕾"欺騙"你的身體以為體內攝入了糖分長此以往甜度有了機體能量攝入不夠反而讓你戒不掉口腹之慾
- 堆積脂肪:人工甜味劑會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進一步轉化為脂肪導致脂肪堆積
- 紊亂腸道菌群:人工甜味劑導致腸道內菌群數量增多去更快速、高效地提取食物中的能量導致糖代謝出現紊亂
- 成癮:無糖可樂越喝越多身體增加釋放多巴胺讓你產生愉悅的幻覺但大腦皮層並未被刺激而咖啡因則誘使著你一杯又一杯喝下去惡性循環
包裝上出現這些,就是人工甜味劑:
- 中國目允許使用的甜味劑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紐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
- 美國允許使用的人工甜味劑包括糖精、阿斯巴甜、紐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
- 歐盟允許使用的甜味劑包括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NHDC、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
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是運用工業製造的流程和化學配方來製造的食品。通過化學加工,這些食品的色香味簡直是無可挑剔,自然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消費者,但是真的能吃嗎?
- 一方面,加工食品的味道口感香味,都是很符合我們的喜好的,其中添加了大量的加化學元素,而這就很容易讓我們上癮,讓我們吃的欲罷不能。
- 另一方面,加工過的食物會刺激身體釋放多巴胺,這是一種讓人感到滿足的物質,即使它們並不含有足夠的營養物質。
- 同時加工過的食品富含糖、飽和脂肪和簡單的碳水化合物,這使得我們更有可能積累更多的脂肪。
- 此外,它們還含有谷氨酸鈉和玉米糖漿等化學產品,這些都與超重和肥胖有關。
常見的加工食品: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商店裡到處都是這種產品。既然我們知道它們是危險的,能夠識別它們對於儘可能限制它們的消費是至關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品種:
燻肉、盒裝穀物、麵包和烘焙食品、罐頭食品、調味料和工業生產的調味品、飲料和碳酸飲料、油炸包裝零食、爆米花等。
總結
不論是精製碳水、人工甜味劑還是加工食品,他們都會通過各自的特點來使我們上癮,增加我們的食慾,最後只能導致我們脂肪囤積的越來越多,讓我們距離減脂越來越遠。如果你想好好減脂,就告別這些這些食物,多吃粗製碳水和非加工食品,控制好攝入,會讓我們的減脂效果快人一步。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