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資本張磊:我投資的項目只做戰略指導,不插足運營

2019-12-07     商業力智庫

高瓴資本是一家低調的投資機構,很少對外發聲,即使是其創始人兼CEO張磊出現了網絡八卦,也只是在朋友圈中低調闢謠。同時,高瓴也是一家聲名顯赫的投資機構,騰訊、滴滴、京東、美團、去哪兒、摩拜單車等諸多網際網路領域知名企業背後,都有高瓴的身影,尤其是2005年第一筆投資投給騰訊並長期持有到現在的故事,在業內廣為流傳。

高瓴資本剛剛完成了106億美元的第四期美元基金募集,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亞洲史上最大的一支私募股權基金。2017年,KKR亞洲三期基金募集總額93億美元,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一支私募股權基金。

如今,這一記錄被高瓴資本打破了。

在募資完成的聲明中,高瓴資本表示,新基金將投資於醫療保健、消費者、科技和服務等領域,尤其重點關注亞洲市場。新基金將踐行高瓴資本的戰略,利用其廣泛的運營能力和對技術的深刻理解,來創造長期價值。

2018年第二季度,阿里成為高瓴持倉比例最高的中概股公司,單個季度的買入數量是此前的3倍。與之相對應的是,賣出京東,退出京東主要股東行列。

投資京東8年之後逐步退出,對高瓴來說應是出於基金盈利考慮,但阿里、京東兩個名字足以讓低調的高瓴鮮有地曝光在聚光燈下。

張磊日前接受了CCTV財經頻道的專訪,低調的他開始慢慢適應聚光燈下的生活,因為再低調的個體和團隊都無法完全封閉自己,與市場大環境隔絕,與其被動,不如主動,聰明如張磊者自然知曉這個道理。聚光燈下的張磊也慢慢向公眾展示了並不神秘的高瓴發展史和他本人一以貫之的投資哲學。

在張磊的投資哲學中,敢冒險、敢下重注是一種說法,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另一種說法。但無論如何,投資都是技術和性格的結合,更是中國的大環境使然。在中國變革的宏大敘事中,萬物肆意生長,矛盾和機遇叢生,如何踏准節點,把握風向,崛起成峰?人性和傳統、機遇和勇氣都不可或缺。

小城出身 逆襲榜樣

1990年,張磊以河南省駐馬店市的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命運第一次發生轉折。所以,很多人將張磊後來取得的成績看成是一次逆襲。張磊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在五礦上班。1998年,他離開五礦,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

高瓴這個名字(Hillhouse Capital Group),來自紐哈芬的一條大街,與耶魯捐贈基金原來的辦公地點只有一條街的距離。有意思的是張磊沒有直譯Hillhouse Capital Group而是把它意化為「高瓴」,取自成語「高屋建瓴」,可謂高明。

最初來到耶魯的時候,張磊舉步維艱,因為他得到的只是一年期入學獎學金。他急需找一份工作,以完成後期的學業和生活開銷。張磊每次去紐約面試的經歷仿佛都不愉快,幾乎都是滿懷憧憬而去,垂頭喪氣而歸。大大小小的面試後,似乎所有的門都對張磊關閉了,他終於在耶魯投資辦公室找到了一份實習工作。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招收他當實習生的時候。當時這不是一個常規性的安排,因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通常不接收MBA學生當實習生,但張磊給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被接受的原因是,大衛·史文森先生在這位真摯的學生身上,看到了蘊含的巨大潛質。大衛·史文森後來成為了張磊的恩師。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不僅投資業績出色,而且為美國各大機構輸送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被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奉為教父級人物。

耶魯確立了張磊投資生涯的坐標系,大衛·史文森本人更是言傳身教,指導張磊的投資技巧。張磊比一般投資人擁有更高的起點。

這段時間,緊張、忙碌、但卻充實。每一分鐘都記錄著日後投資高手的成長。

張磊從標普500公司那裡免費得到大量的年報,這是他最早的投資培訓內容。他被派去研究木材行業,幾周後,交出1英寸厚的報告,這種重度研究的風格後來被植入到高瓴的團隊中,至今仍是高瓴的基本功,也是高瓴高人一籌的重要因素。張磊從導師大衛·史文森那裡學到的是,把受託人職責和理性誠實進行很好的結合。

時光荏苒,張磊在跟著大衛·史文森學習幾年後,天賦加上頂尖老師的帶領,水平突飛猛進。

2005年,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中國的資本市場蠢蠢欲動。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給拿到MBA學位的張磊2000萬美元,幫助他創辦高瓴資本,隨後又追加了1000萬美元。

當初張磊向大家推廣這個主意時,人們猶豫不決。「當時他很青澀」,前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同事回憶,「以至於都不知道要雇用誰。」張磊給老朋友們打了電話,一個朋友拒絕了他提供的工作,但推薦了自己的妻子。

這位朋友的妻子現在已是高瓴的營運長。

作為耶魯大學校友的張磊,2010年初曾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SOM)捐贈888.8888萬美元。這筆創下當時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個人捐款最高紀錄的資金,主要用於耶魯管理學院新校區的建設。另外一部分作為獎學金,提供給「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國際關係計劃項目,以及資助耶魯各種和中國有關的活動。

有報道稱,張磊之所以選擇捐贈888.8888萬美元,是因為數字8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含義,發音類似「發」,代表了財富和運氣。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張磊雖然接受了西方的先進教育和理念,但其思想內核仍然非常「傳統」。

張磊此次向耶魯捐款曾引發熱議,張磊和高瓴也因此陷入輿論漩渦。有人憤憤不平道:「中國辛辛苦苦培養的高材生幫著外人發展。」這種論調直至2017年6月,張磊向母校人大捐贈3億元人民幣設立「中國人民大學高瓴高禮教育發展基金」之後才徹底平息。該基金主要用於支持中國人民大學教育事業發展,提升人大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拔尖人才,同時為學校新設創新型交叉學科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人民大學和耶魯大學都是張磊的母校,也是他曾在報道中提到的「人生際遇發生轉折的地方」。張磊對這兩所高校的高額捐贈,也是他對接受過最好教育的一種感恩和反哺。

張磊無疑是成功的,無論是從個人發展還是作為投資人,他的奮鬥可以給無數個出身草根的年輕人以激勵,但卻不能複製。畢竟,過人的勇氣、堅韌的性格、以及超乎尋常的運氣都不是每個人都具有的。

投資哲學 中西合璧

高瓴資本2005年成立以來,平均年回報率為39%。這是一個讓人驚嘆的數字。

高瓴資本得到的投資授權一直很靈活,這讓高瓴資本能夠既投資於中國的公開市場,又投資於中國的私募市場。耶魯的投資方式和理念,提供了好多金融工具、金融技巧等「術」的層面的知識,但實際上高瓴還是最推崇中國哲學的東西。

「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中國這種很強大的獨特的哲學,結合國際的金融工具,這是道與術的結合。

有中國哲學,就可以幫助高瓴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環境下不會焦慮。

張磊的三個哲學觀:「守正用奇」語出老子《道德經》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論語》,是說看準了好的公司或業務模式就要下重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是說只要做正確的事情,不用去到處宣傳,好的企業家會自己上門。

投資哲學可以指導投資實踐,獨立自主的研究、行業專長和世界級的運營及管理能力,一直是高瓴投資方法論的核心,讓高瓴創造的收益都是風險調整後的最大收益。

高瓴從創立之初起,就非常注重基礎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然後尋找跟最好的商業模式契合的最好創業者,再一起發展。

研究是基於對事物本質深刻的研究,方法見仁見智,有的人看一兩個季度,有的人看一兩年,有的人看盈利,而張磊看的是五年、十年、二十年。他並不強調形式,而是一個人本質上給社會有沒有創造價值,只要給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早晚會給所創的公司創造價值。

張磊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即正和遊戲。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這種,但張磊不相信零和遊戲。他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如果資本不能創造價值,便不會投資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更需要對關鍵時點和關鍵機會的把握。

在深入研究的過程中,高瓴一直堅持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跨類別、跨線上/線下的行業研究,所以高瓴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行業在長期內的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確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

2008年,高瓴資本研究中國消費品升級,那時很多基礎消費品品類都被跨國公司占領,寶潔、聯合利華就占領了家用洗滌市場。高瓴認為這些跨國公司本質上是有歷史包袱的,無法抓住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就找到了當時做洗手液的藍月亮公司創始人羅秋平,鼓勵他做洗衣液。第一天投入的時候公司本身是賺錢的,但張磊又成功地說服藍月亮不要賺短期的錢,要勇於進入新的品類,打敗跨國公司,變成中國洗衣液的第一名。

投資了以後,高瓴試圖把一個賺錢的公司先變成虧損的公司,但這只是短期的虧損,今天賺的錢是原來的十倍,就是通過深度研究得出的結論。這樣的研究使雙方有能力容忍短期的虧損,從而帶來更大的格局。投資從某種角度上講有點像孵化器,但更像是思想的孵化器。

各種生意模式都有非常不同的變化。比如說簡單的是賣產品的,但是如果提升附加值就可能變成賣一種服務,如果再抓住關鍵機會可能變成一個平台,使賣產品和賣服務的人都可以用這個平台。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企業家能看清楚生意的本質是什麼,他的理念和格局觀就是不一樣的。

張磊覺得「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護城河也不可能不變,優秀的公司是當網際網路大潮襲來時,能夠深挖自己的「護城河」,主動擁抱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如果一家企業亘古不變,這種企業永遠不值得投資。

高瓴資本也開始向更早期的創投領域發力和布局,投出了不少優質的項目。比如A輪領投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小班課領導品牌「魔力耳朵」;B輪領投少兒編程教育平台「編程貓」;C輪投資了娛樂票務平台「摩天輪」;9月初,還領投了在線超級大班課平台「考蟲」等。

高瓴在早期創投領域的布局,是高瓴價值投資基因的延續:堅持創新驅動,通過專注的基礎研究,不斷發現價值、創造價值,攜手優秀企業家與時間做朋友,做創業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

在中國哲學指導投資之外,高瓴也在「術」的層面做足功夫。

「投後管理」是一個舶來品。自2013年底開始被投資機構重視起來。投後管理是整個股權投資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投後管理的參與使企業實現增值,從而使得投後管理成為基金的核心競爭力,變成新的盈利模式。深耕投後管理,成為增強投資機構軟實力的標配。

高瓴的投後管理團隊,不僅能夠和被投企業分享投資研究成果,為企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而且能夠充分運用數字化和公司運營方面的深厚經驗,為被投企業提供戰略諮詢及管理方面的經驗,並有能力運用大數據、技術團隊等方式幫助企業精細化管理,從而提升企業的運營和管理水平,最大程度發揮企業家的潛能。

財務上的風控都會做,這是基本的。但張磊的關注點是選到最合適的企業家。這個人能不能既有格局觀,又有執行力,還有很深的對變化的敏感,以及對事物本質的理解,他覺得這種人很難找。

比如藍月亮的創始人羅秋平和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一個代表消費品,一個代表網際網路。羅秋平本來可以過非常安逸的生活,不用冒這麼大的風險,但他的人生夢想就是成為中國日化的第一名,打敗跨國公司,變化給了他這個機會,他也抓住了關鍵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願意放棄小富即安的一年一兩億利潤的公司,不惜在前一兩年把公司做虧損,為了未來開闢一個新天地,這是很強的格局觀。莊辰超,雖然年輕但多次參與到創業的過程,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對事物的洞察力,他能夠在關鍵的時期把控股權賣給百度,說明他有很大的格局觀,他的人生夢想是做成中國最大的旅遊搜索平台。

張磊認為這些年做得最好的就是永遠擺正自己是投資人的位置,跟公司的創始人保持非常靈活的合作,這也令他們相對比較超脫,避免在公司運營上介入太深,同時通過深入研究形成的戰略觀點幫助企業。

時間回撥到2014年,投資之初的百濟神州只有一種藥物進入了I期臨床試驗階段,並且公司正處於從許可模式向自主研發模式轉型的時期。百濟神州的創始團隊和研發團隊成員們對產品和臨床試驗的極致要求,以及致力於建設強大的自主研發團隊和全方位提升內部能力的戰略遠見深深打動了高瓴,高瓴願意跟這群「靠譜」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

百濟神州公司從成立以來的每一輪融資都得到了高瓴資本的支持,高瓴是百濟神州在中國唯一的全程投資人。從2014年的A輪,到2015年的B輪,從2016年納斯達克上市,到上市後的定向增發,以及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交易,高瓴共計參與和支持了百濟神州7輪的融資。

除了向百濟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以外,高瓴還結合自身對製藥行業和市場的深入研究與專業判斷,在百濟神州成長的每一個關鍵時點從國際合作和頂尖人才招聘等方面為百濟神州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持。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一直被現代管理所謬用:被肢解、被利用、被異化、被曲解。與其說用哲學來指導管理,不如說管理者的性格恰好和那些文化合拍,從而堅定了這種性格的深化。性格極致到特立獨行就是哲學。而「術」一直是中國管理者不甚注重的物件,而在高瓴資本,師夷之技,做得非常的徹底。這也是高瓴成功的關鍵之一。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網際網路、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 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連結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1nc5W4BMH2_cNUgr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