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植是七分種三分管?還是三分種七分管?別搞混了

2020-03-23     燕趙農業

村裡的老孫家爺倆兒這幾天一直在吵架,不知道的人以為這爺倆關係不好,知道內情的人都知道這爺倆兒其實是學術「鬥爭」。孫大爺在村裡一直當村委會幹部,兒子孫建武大專畢業後先在市裡找了份工作,後來覺得沒前途就辭職回老家,要搞農業。當年,為這個事,他們爺倆就乾了一仗。孫大爺覺得兒子通過上學好不容易離開農村,就不該再回來,否則上那麼多年學就沒有意義了;可是孫建武覺得正因為自己上了學,才有能力做好農業。吵歸吵,最後孫老爺子還是沒有擋住兒子回村搞農業。可是從這之後,爺倆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架的原因主要就是種莊稼的問題:兒子要流轉土地,孫老爺子認為種地不掙錢;兒子要搞種植合作社,孫老爺子認為自己還沒種好地,憑什麼帶著別人種;兒子要種特色黑小麥,孫老爺子反對……雖然每次吵架結果總是老爺子妥協,但是諸如此類的父子之爭,卻幾乎經常發生。

究竟該重管理,還是重播種?

要說這次吵架的原因是因為種玉米的問題。兒子組織合作社的社員培訓,給大家講解種玉米要採取「七分種,三分管」,鼓勵大家把好播種關,才能獲得好收成。而孫老爺子一聽這話,當場就鬧開了:說兒子不懂,歷來玉米種植都是「三分種,七分管」,只有管理好才能有好收成,認為兒子說的「七分種,三分管」是嚴重錯誤。本來合作社的成員對孫建武的說法,比較認可,但是聽了孫家老爺子的話,很多人突然覺得孫老爺子說的正確。不少人開始質疑孫建武的說法。不少合作社社員都說過去玉米種植都是延續了傳統的老話:三分種,七分管。都認為管理很重要。搞得孫建武當時很尷尬。那麼種玉米應該是側重播種效益好呢?還是側重管理效果好呢?

七分種植,三分管理,省工省力,效益好。

沒辦法,為了說法大家,孫建武只能現場視頻請教了農業農村局的高級農藝師。專家在視頻里給大家講,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播種環節涵蓋了選購種子、整地、施肥、機播、除取、防病蟲、合理密植等,種植好了就打好基礎了,種植不好以後怎麼管理也會被動,因而他肯定了孫建武所說的玉米種植「七分種,三分管」,認為這樣更突出了播種環節的先決基礎作用。

為什麼要強調「七分種」?

玉米是一種集糧食、飼料、能源等多元用途的作物,搞好玉米生產對於促進糧食生產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過去,農民種莊稼長期篤信一句農諺,叫「三分種,七分管」,這是傳統農業中強調的種和管的重要性。隨著農業技術發展,玉米高產科研實踐,越來越多的玉米專家提出了「七分種,三分管」觀點,更突出了品種選擇,播前準備及一播全苗的重要性。那麼為什麼要強調「七分種植」呢?

專家介紹說,過去種玉米「三分種,七分管」,這一個「種」主要指的是播種技術,還沒有把播前準備和「種子」包括進去。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玉米生產技術方面體現出四個顯著轉變,一個是玉米生產由以高產為目標向高產高效轉變;第二是玉米種植由精耕細作向簡化栽培轉變;第三是玉米種植由小農生產規模化生產轉變;第四是玉米種植由手工操作向機械化生產轉變。基於這四個方面的改變,有好多農藝技術諸如整地、施肥、除草、防病蟲、合理密植等管理技術在播種環節都體現出來。一旦播種不好,達不到一播全苗。補種,人們的時間是不允許的,墒情也常常是不適合的,既使人們耽誤工,墒情也算可以,補種的苗在整個生長期一直會落後,永遠是小株弱株,正常植株每穗出150-200克粒,小株弱株每穗只能出50-100克粒,每減少100株就減產10-20公斤,極小極弱株會因田間郁蔽被大株所欺顆粒無收。因而現今播種賦予了兩層含義:一是種子質量,包括種子來源、純度、凈度、水分、發芽率、容重、整齊度等等;二是播種技術,包括土壤耕作,精細整地,適時播種,全苗技術,新的內涵對於玉米播種要求更為嚴格,形成了「玉米高產,七分種,三分管」觀點,突出了播種環節的基礎保障作用。

怎麼才能實現「種植好」?

那麼,怎麼才能實現七分種,三分管呢?專家介紹自然就是要把好「播種關」,也就是提高播種質量,實現一播全苗,是獲得玉米高產的重要基礎措施。這裡面專家提醒孫建武要注意處理好下面幾個環節:

選擇優良的品種。這是整個種植過程的前提,種子好是一播全苗的內因所在。選擇經過試驗示範成功的,通過審定、認定的種子,盡力選擇株型緊湊,適宜密植,,抗逆性好,籽粒成熟時脫水快,適宜機械收穫果穗的品種。純度不低於98%,凈度不低於98%,發芽率達到95%以上,水分小於13%的包衣種子。

深耕整地。如果是春播玉米要採取深耕整地可以打破犁底層,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深耕后土壤通透性增強,,有利於微生物的活動,促進土壤礦物質的分解轉化,改善提高土壤肥力,減少降雨徑流和水土流失。冬前深耕整地,打破害蟲病菌生存環境,來年可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來不及冬前深耕整地的,可在春季播前旋地。當然麥茬夏播玉米處於「三夏」大忙季節,目前還是建議貼茬直播。

春播玉米要做好深耕。

單粒播種。傳統的條播、穴播、點播,每畝用種量3公斤左右。近年來,隨著種子質量的提高,實行了機械化單粒播種,每畝播量1.5公斤左右,減少了一半的用種量,也實現了苗齊苗壯。

選擇施一次性緩釋肥料。一次性緩釋肥隨播種一次性施入土壤,生育期間免追肥,一定要選擇質量達標的廠家,一般氮在25%-28%,五氧化二磷12%-15%,氧化鉀12%,緩釋氮不少於22%。

苗前除草。 選擇效果好的乙草胺除草劑,隨播種噴洒,苗前除草。

後期管理怎麼實現輕簡化?

專家說,前面做好了玉米播種,後期管理就不用那麼麻煩,老鄉們就可以進行打工或其他的經營,不用牢牢栓在玉米管理上了。當然,不是說「三分管」就不用管,還需要注意幾個重要的節點,對玉米進行必要的管理才能實現高產。

首先是化控促壯。化學調控技術是以應用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為手段,通過改變植物內源激素系統,調節作物生長發育。使其朝著人們預期的方向和度發類變化的技術。操作簡單、用量少、成本低、見效快效率高,對環境和產品安全。風災大易倒伏的地區尤為突出。在玉米6-8葉期,選用「金得樂」(每畝30毫升兌水15-20千克)或「玉黃金」(每畝20毫升兌水30千克)噴霧化控,防倒促壯。

大喇叭口期才能追肥,千萬別過早追肥。

另外是病蟲防治。據全國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通報,2019年全國有25個省份發生危害玉米的新害蟲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成災面積246萬畝。預報今年年將在全國玉米產區發生,要引起高度警惕,及早做好防控準備。

最後一個就是適當追肥。在大喇叭口期,如果出現脫肥現象,及時追肥,一般每畝25-30公斤尿素。

聽完專家的介紹,孫老爺子看看兒子,聳聳肩,然後嘮叨著:看給你能的,你等著,我種了多少年莊稼了,經驗比你豐富多了,早晚能收拾得了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VCDXEBfwtFQPkdb7O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