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2020-03-14     小兒推拿李波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版權所有,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及出處,侵權必究,小兒推拿李波!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我濕氣太重了」,有些想盡各種辦法祛濕,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甚至越祛越濕。這是因為沒有辨證祛濕,只知道有濕氣,卻不知道濕熱和寒熱的區別。不同的濕氣,祛濕方法不同,沒有對症祛濕,只會越祛越濕。你真的了解它嗎?知道自己到底是「寒濕」or「濕熱」嗎?

吳鞠通在《溫病調辨》里講的很清楚:「濕之入中焦,有寒濕,有熱濕,有自表傳來,有水谷內蘊,有內外相合。其中傷也,有傷脾陽,有傷脾陰,有傷胃陽,有傷胃陰,有兩傷脾胃。傷脾胃之陽者十常八、九,傷脾胃之陰者十居一、二。彼此混淆,治不中款,遺患無窮,臨證細推,不可泛論。」

從性質來看,人體的濕簡單地分為寒濕與濕熱。從濕邪喜歡和其它邪氣一起致病這個特點來看,濕和熱一起就是濕熱,和寒一起就是寒濕。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一、濕熱

濕熱,是熱與濕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小兒濕熱證的常見臨床表現:口乾口苦口臭、大便燥結或粘滯不爽,異味特別大,臭穢難聞;怕熱易出汗,小便黃赤、顏色很深;尿道口紅、肛門紅;舌像:舌質紅,舌苔黃厚或者黃厚膩。

小兒的濕熱與積食有很大的關係,通常吃了不該吃的,不容易消化的,導致身體內有垃圾瘀滯才會出現濕熱。

1、調理脾胃,清熱利濕,讓身體不容易產生垃圾!

2、讓小孩吃容易消化的東西,從飲食上減少甜膩,油膩,冰鎮的食物,減少產生垃圾的機會。

3、增加運動,運動會幫助氣血提升,來排除這些濕熱的垃圾。 身體寒氣大,代謝不了的水會成為廢水,又稱為痰濕、痰飲。

二、寒濕

寒濕寒濕更易傷陽氣,阻滯氣機。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外感寒濕: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症的證候;內生寒濕:寒濕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瀉,或浮腫為常見症的證候。

小兒常見寒濕的表現:食欲不振,口黏發甜,怕冷,手腳冰冷,大便黏不成形,易水腫,舌苔白厚或有齒痕。

寒濕體質的小孩不適合多灌水。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三、濕熱or寒濕有什麼區別?

1、看全身:

濕熱體質的人多口渴,喜歡喝冷飲,全身粘滯不爽,手腳出汗,體味較大;

寒濕體質的人不容易渴,喜歡熱飲,身體沉重,頭重漲悶,起床時痰多,易體腫,腹脹,冬天手腳冰涼。

2、看面部:

濕熱體質的人面色紅赤,寒濕體質的人面色晦暗蒼白,眼瞼易呈腫。3

3、看體型:

濕熱體質的人體型有胖有瘦;寒濕體質的人胖人居多,一般都是下半身肥胖,小腹贅肉多。

4、看大便:

濕熱體質的人大便燥結,會有拉不盡的感覺;寒濕體質的人大便粘,稀軟不成形

5、看小便:

濕熱體質的人小便會發黃,味道很重;寒濕體質的人尿液清長沒有什麼味道,如水樣。

6、辨別寒濕和濕熱的其他簡單方法:

(1)寒濕:一般不口乾;濕熱:一般有口乾。

(2)寒濕:舌苔一般是白的;濕熱:舌苔一般是黃的。

(3)寒濕:舌苔一般是津液較多,滋潤的;濕熱:舌苔一般偏乾的,多乾燥的。

(4)寒濕:一般怕冷多些;濕熱:一般怕熱多些。

對於寒濕體質以及濕熱體質來說,這兩種體質有著不同的症狀,因此在想要調理自己的身體需要先區分自己屬於什麼體質,才能夠採取正確的方式進行調理,避免錯誤的調理方式讓自己身體的症狀加重,也別讓自己因為錯誤的調理而引|起一-些其他疾病。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四、如何調理?

對於體內有濕者,調理自然應以健脾祛濕為主,但結合寒、熱的特性,也應注意選擇驅寒或清熱。 (一)寒濕體質的人,在去濕的同時要驅寒,一定不要吃一些寒涼性食物。日常可多吃些具有溫熱、健脾祛濕作用的食物,常用如鯉魚、茯苓、薏米、扁豆、砂仁、山藥、豬肉、紅棗、龍眼等。食用參考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適量(結合食量而定):薏米先浸泡一小時,而後與茯苓文火共煮30分鐘,可加入葡萄乾,熟後食用。

(二)對於濕熱體質的人,濕熱的調理原則是去濕、瀉熱、清火,還要強調調理脾胃:濕熱的熱,是因為有垃圾才引起的,調理脾胃,讓身體的運化能力強了,就不容易產生垃圾。

中醫認為脾臟運化水濕,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化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則不易致病。反之,濕氣太重致人生病後,病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酸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

為預防、減輕濕邪傷人,必須重視護脾。只有脾胃陽氣振奮,才能有效抵抗濕邪的侵襲。

在飲食上主要選擇:薏米仁、蓮子、紫菜、紅小豆、綠豆、扁豆、苦瓜、冬瓜等。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五、寶寶寒濕的小兒推拿調理

推拿穴位和手法如下

1、補脾經、

  使孩子拇指微屈,術者以右手拇指橈側或指面自孩子拇指橈側自指尖推至指根,推100~500次。  

2、揉板門、

  術者拇指揉孩子大魚際平面中點,揉100~300次。  

3、補腎經(孫重三小兒推拿流派)

  術者右手拇指自孩子小指掌面偏尺側指根推至指 尖,推100~500次。  

4、掐揉四橫紋、

  術者拇指指甲依次掐孩子食、中、無名、小指第1指間關節橫紋,繼而揉之。掐3~5次,揉100~500次。  

5、順運內八卦、

  術者用左手拇指按定離卦,右手拇指自乾卦開始向坎卦運至兌卦結束。  

6、揉外勞宮、

  術者用中指指尖揉孩子手背中指與無名指掌骨中 間,揉100~500次。  

7、揉一窩風、

  術者右手拇指掐孩子手背腕橫紋中央凹陷,掐3~5次。繼以揉之,揉100~300次。  

8、推三關、

  術者食、中二指併攏,自孩子前臂橈側腕橫紋推至肘橫紋,推100~500 次。  

9、揉中脘、

  術者右手拇指按揉孩子臍上4寸, 按揉100~200次。  

10、順摩腹、

  術者用掌順時針摩孩子腹部,摩300~500次。  

11、按揉足三里、

  術者拇指指腹揉外側膝眼下3寸, 揉50~100 次。  

12、捏脊 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用食、中二指面自下而上捏,捏3~5遍。  

六、寶寶濕熱的小兒推拿調理

推拿穴位手法如下:

1、清補脾、

在拇指橈側自指尖至指根處來回推100-500次

2、清板門、

  術者拇指從孩子掌根推至第1掌指關節,推100~300次。  

3、清胃經、

  術者食指自孩子大魚際橈側掌根推至拇指根,推100~500次。  

4、清大腸、

  術者右手拇指橈側 面,自孩子虎口直推至食指指 尖,推100~500次。  

5、清小腸、

  術者用 食、中二指自孩子小指尺側指根直推至指尖,推100~500次。  

6、掐揉四橫紋、

手掌面,第二至五指節第一指間關節之橫紋,掐四橫皺:以拇指甲依次掐之,繼而揉之。掐3~5次;推100~300次。  

7、揉掌小橫紋、

  掌面小指根下,食指或中指揉100-500次

  

8、清天河水、

  術者食、中二指指腹沿孩子前臂正中線,從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 推100~500次。

  

9、順摩腹、

術者用掌或四指摩腹部,稱摩腹,摩300~500 次。逆時針摩為補,順時針摩為瀉  

10、分腹陰陽,

  術者兩拇指自孩子中脘向兩旁斜下分推之,推50~100次。

  

11、揉足三里。 外側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拇指端按,稱按揉足三里。次數:50~100次。

  

寒濕和濕熱有什麼不同?小兒推拿李波教您巧妙祛濕,趕走體內濕氣

版權所有,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及出處,侵權必究,小兒推拿李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tvy2nABjYh_GJGVqo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