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和讀研,人生簡直開了掛?一大堆辛酸事等著你

2020-04-27   冷絲說人文教育

文|冷絲

欄目|解析考研熱

2020年考研的國家線和自劃線將會集中於過去兩周揭開大幕,期盼已久的複試線公布,複試方法也公布了。

在期盼複試線、複試辦法到來的同時,很多本屆考生、家長都會談論到考研和讀研的各種事情,準備考研的學子們和家長也在籌划著2021年的考研。

考研之路,漫漫長路,無論是上岸者還是落榜者,他們給後來人談上七天七夜,估計最後還會談興十足。

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即使沒有考上研究生,有過考研經歷的同學,人生也是開了掛,高歌猛進;如果考上了,未來的人生路更加開了掛。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考研給一名大學生到底會帶來什麼?給一所高校又會帶來什麼?

還有,如果考研遇到困難,又該如何應對?

第一,考研過程,尤其是複習備考會給考研學子帶來哪些影響?

眾所周知,考研的主要科目的內容和形式長期不變,考生只要把重點集中在英語、政治和數學等科目,有的大類專業要考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課,通過各種專門的「考前輔導」,靠重點突擊、死記硬背就可以獲得高分。

而專業課考題通常由各學校各專業自擬,內容多限於單學科,考生只要掌握由導師指定的少量教科書,通過短期突擊、強化複習等也很有可能過關,其他課程即使完全不學也能被錄取。

這樣的錄取方式對於那些平時不學習、專業基礎差,卻擅長應試教育的學生非常有利,而一些刻苦努力、具良好綜合素質的學生有可能因為沒有用更多時間進行專項複習而被淘汰。一些有特殊才能、有較大科研潛力的同學,也會因欠缺應試經驗而無緣研究生教育。

所以說,以卷面分數為判斷依據的研究生錄取方式造成了實質上的不平等,不能全面反應考生的科研素質與創新潛能;長此以往,不但助長了一些大學生「玩三年,拼半年」的投機風氣,還有可能影響優秀人才的選拔,降低了研究生的素質,陷入應試教育高分低能的怪圈。

第二,考研給一所普通型高校會帶來哪些影響?

考研準備通常也是從三年級下學期開始,特別到了四年級上學期,考生基本上不能顧及專業課教學,而一門心思投入考前複習。

隨著考研熱的升溫,考研比例居高不下,某些高校一個班全體考研,尤其是一些普通型高校,一些專業課上課人數甚至少於應有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班還過半,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課師生的情緒,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院係為了保障錄取比例,也採取容忍政策,從而無法維持專業課的正常上課秩序,極大地影響了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增大了研究生階段專業教學的負擔。

同時,專業知識的缺乏還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求職應聘,在大學生研究生同場競聘的情形下,由於大學生在專業上不能占據優勢,常常使用人單位取捨兩難。

當今,我國主要採用的是「初試+複試」的研究生考試製度,這是全國統一的選拔制度。最後的總分計分原則一般是將考生的初試和複試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相加,再依據本屆的研究生招生數量進行排名,依次錄取。

如今,我國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以及考試製度主要有這些特點:考試方式是全國統考同各個招生單位協同選拔;初試的考試內容相對複雜且形式多樣;招生考試一年一次且成績僅當年有效;考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導致研究生招生考試逐漸變為功利性強的選拔性考試。

考研成功,讀研的同學也會發現,除了多了一份學歷和學位,實際動手能力並不一定高於本科生,而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很多人還會用自己高一點的學歷學位與低一點的同事相比較,如果思想意識不對,也會增長個人心理不平衡趨勢。

因此,冷絲簡要總結一下,考研和讀研並非是網絡上傳言的「人生開了掛」。

第三,面對考研失敗,需要考生的勇氣,也需要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選擇重新考一次,考生在準備考研之前便決定了不達目的決不放棄,並為一次失利做好了重新再來的準備,那就無需用太多的時間來猶豫彷徨。

考生最需要做的就是以最短的時間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從失敗的痛苦中走出來,再次回到考試前的複習狀態,開始得越早,複習的時間就越多,勝算也就越大。

不沉浸於後悔,但不代表不總結過去,要趁著考試剛過去不久,對自己的考研過程進行梳理,從中查找失利的原因和需要以後改進的地方。是準備的時間不足,還是複習安排有問題,或是未能抓住知識的要領,只要有意識思考,終會有所收穫。

考生一定要把總結經驗教訓當成重新再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要把它當成過去的傷疤,應該看成孕育著勝利希望的寶庫,放棄總結也就放棄了相對於應屆考研者一項很重要的優勢。

在具有複習時間更長、經驗更豐富優勢的同時,失敗的陰影、孤獨的奮戰、生活的壓力,都可能會給重新再來的考研者帶來巨大的打擊,要為應對這些挑戰做好準備。

第四,對於考研,考生在堅持不懈的同時,也要有適可而止的意識。

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好堅持多少次便停止,畢竟考研一次就需要一年的時間,人生沒有太多時間讓你在一條不適合自己,也走不通的路上消磨,而且,成功也並不止考研這一條路,如果確實不合適,堅持就是錯誤。

在多次考研之後,考生應該會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如果真的不適合考研,那就需要忘記曾經的投入和因為考研錯過的機會,拿出勇氣選擇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再去拼搏奮鬥。

轉向求職,如果在經過了慎重考慮之後決定轉向求職,考生行動要快,但不能急躁,因為別人找工作可能在大四之初便開始了。

工作和考研就像魚和熊掌,很少可以兼得,現在熊掌已經沒有了,剩下的魚還是小魚,再加上考研的失敗,讓許多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不能自拔。不管有多痛苦,也要明白沒有簽到好工作,並不是你比別人差,而是考研風險所致,不要輕易否定自己,也不要為選擇考研而後悔不已,否定得再厲害,後悔得再痛苦也解決不了問題,唯有堅韌地向前才是正道。

在求職這個環節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與那些沒有考研的同學並駕齊驅可能比較困難,你可以適當地調低標準,先找一份工作,並在工作中繼續努力追趕,那勝敗還猶未可知,但如果因為無法選擇到更好的工作而放棄,那結局必定是失敗。

考研和讀研,這並不意味著人生開了掛,其中辛酸味道,實在是難以品嘗。當然,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如何做,全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