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養生謹記這兩點:適當補水防秋燥、足部要保暖

2019-10-08     老伴旅

國慶長假後的第一天,

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是天氣由涼爽向寒冷轉變的標誌

這幾天我們明顯感覺到氣溫下降,

在此小編提醒大家

早晚涼意濃,

記得適當增添衣物


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因時、因地、因人」,那麼寒露要有哪些養生要點呢?下面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吧!

日常: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

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腳離心臟最遠,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為防止涼氣侵入體內,大家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另外還要注意肩頸、腰背的保暖。秋季還是是腹瀉的高發季,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艾葉泡腳

泡腳註意:水溫宜高一些,以不傷足為原則;水量以沒過腳踝部為好;時間以30分鐘左右為宜,其間加入熱水2~4次;晚飯後1個小時以後才可以泡腳。

泡完腳,若有時間還應該搓雙腳底板各50下,然後熏灸腳底的湧泉穴。這樣做不僅適合寒露的暖腳,也起到引火下行、不容易上火的作用。

寒露過後,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腦血管病、中風、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復發。在這「多事之秋」,應合理安排日常起居,早睡早起,每天可多睡一個小時,緩解秋乏。進入深秋後,要一邊預防感冒,一邊勤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飲食:秋燥不妨,身體難扛

入秋之後,「燥氣當令,易傷津液」,空氣變得異常乾燥。您最近是不是時常感覺口鼻干、陣發性咳嗽、皮膚干,晚上還特別容易口渴?這是典型的秋燥症。

這時候的養生重點是滋陰益肺,對付「燥氣」,除了要多喝水(蜂蜜水)外,飲食上適當多補充滋潤生津的食物。這樣才可以幫我們把更多的津液存儲在體內,免受秋燥陽邪的侵擾,安穩度過一個內斂、收藏的季節。

蔬菜類推薦

1、蓮藕

蓮藕在秋季時大量上市,在秋季的蓮藕是最補人的,鮮藕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具有養陰潤燥、清心安神和緩解便秘等作用。在秋天想防秋燥不妨多吃蓮藕,還可以補肺養血。

推薦食法:蓮藕還可以跟白木耳或者黑木耳一起搭配,滋補效果更佳。

2、菠菜

菠菜,甘溫而滑,利五臟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根尤良。自古被認為是秋季潤燥的上品蔬菜,味道略帶點甜味,而且汁液豐富,尤其是以那種紅頭(根部有紅色)的更好。同時由於它的潤性,因滑而通竅,治老人、久病者大便難下最妙。

推薦食法:習慣性便秘者,取鮮菠菜250克,開水煮幾分鐘撈出,用香油拌食。

3、蘿蔔

中醫認為,白蘿蔔可利五臟,輕身益氣,具有清熱生津,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的功效。

推薦食法:蘿蔔是湯飲的最佳搭檔,蘿蔔鯽魚湯、蘿蔔馬蹄排骨湯、蘿蔔老鴨湯都是很好的滋潤湯水。

4、山藥

山藥,色白入肺,味甘歸脾,還能清肺脾之餘熱,是這個季節1+1+1>3的彪悍食品。秋季很多人容易出現嘴唇乾的現象,可以注意補補脾胃、氣血,多吃山藥達到滋陰補脾的功效。

推薦食法:山藥排骨湯喝就是不錯的選擇。山藥蒸兩分鐘備用,排骨加水煮開,放姜、蔥、黃酒適量,一小時後放山藥,煮至排骨酥爛即可。湯味清香飄逸,健脾開胃。

水果類推薦


說起適合緩解秋燥的水果,自然就離不開梨子,因為秋天的空氣非常乾燥,而梨子鮮嫩多汁,酸甜可口,一個梨子85%都是水分,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自古就被譽為是秋天緩解秋燥的最佳水果。

柚子


現代醫藥學研究發現,柚肉中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類胰島素等成分,故有降血糖、降血脂、減肥、美膚養容等功效。經常食用,對糖尿病、血管硬化等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對肥胖者有健體養顏功能。

柚子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症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

葡萄


葡萄含有的水分是很高的,秋季多吃葡萄可以幫助我們補充因為秋燥而流失的水分。葡萄中的酒石酸還有助消化的作用,對於腸胃功能較差的朋友來說,秋季吃葡萄不僅能預防秋燥還有保健功用。

不過大家要注意,糖尿病患者不宜在秋季食用葡萄,另外便秘的人也是葡萄的禁忌人群哦。


寒露到,深秋至

希望大家都能忙裡偷閒

好好照顧自己


編輯 | 老伴旅

圖文綜合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m8dvG0BMH2_cNUgTqcl.html